北京156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化学期中测试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NO3属于酸 B.SO2属于氧化物
C.Na2CO3属于碱 D.NaHCO3属于盐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OH溶液 B.Fe(OH)3胶体 C.蔗糖溶液 D.CuSO4溶液
3.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FeSO4 = Fe2+ + S6+ + 4O2- B. MgCl2 = Mg2+ + Cl22-
C. NaHCO3 = Na+ + H+ + CO32- D. Ba(OH)2 = Ba2+ + 2OH-
4.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大理石雕像被酸性较强的雨腐蚀毁坏 B.铁制菜刀生锈
C.铜器出现铜绿[Cu2(OH)2CO3] D.食物的腐败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制备胶体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制备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
将烧杯中的沸水改为NaOH溶液,也能制备Fe(OH)3胶体
7.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A.Cu B.NaCl溶液 C.NaOH固体 D.熔融KNO3
8.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CO2 B.CO2→ CO C.CuO→Cu D.H2SO4→BaSO4
9.下列关于氯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Cl2是黄绿色气体 B.氯水和液氯的成分相同
C.光照能使次氯酸发生分解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10.将NaCl溶于水,配成溶液,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Cl的电离方程式是NaCl = Na+ + Cl-
B.图中“水合b离子”的图示不科学
C.NaCl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D.该过程中,通电是NaCl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的主要原因
1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Cl溶液与AgNO3溶液 B.H2SO4溶液与NaOH溶液
C.KNO3溶液与NaOH溶液 D.Na2CO3溶液与盐酸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B.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 + 2H+ = Mg2+ + H2O
C.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 +2H+ = H2O + CO2↑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
A.Na+、K+、OH、Cl B.Cu2+、K+、NO3、Cl
C.Fe3+、Na+、OH、SO42 D.Ba2+、H+、CO32、OH
14. 下列物质中,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CuCl2 B.Na2O2 C.FeCl2 D.AlCl3
15.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元素化合价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只能是氢气
B.钠块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放热
C.将酚酞溶液滴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产物有碱性物质生成
D.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 + H2O = Na+ + OH- + H2↑
16.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大量氯气泄漏时,应尽量往低洼处逃离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对气体进行验纯
C.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需用干燥沙土覆盖
D.实验室中取用后剩余的钠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
17. 可以用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②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 ④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关于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和Na2O2都是碱性氧化物
B.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水
C.Na2O和Na2O2都是白色固体
D.等质量的Na,与足量氧气反应,在常温、加热条件下转移电子数一样多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l2的摩尔质量是71 g B. 1 mol CO2含有1 mol碳原子,2 mol氧原子
C. 28 g Fe中含有0.5 NA个铁原子 D. 1 mol C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NA个
20 . 已知KClO3 + 6HCl = KCl + 3Cl2↑ + 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lO3是氧化剂 B.Cl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C.该反应中,HCl体现还原性和酸性 D.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6
21.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反应④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强于Na2CO3
C.反应②中水做氧化剂
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22.用下列仪器或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分离粗盐中的不溶物 C.收集氯气 D.鉴别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
23.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分别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 伴随着放热现象的是碳酸钠固体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C 把蘸有某溶液的洁净铂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含有Na+
D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24.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少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关于白色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K2CO3 B.一定含有K2CO3、CaCl2和Ba(NO3)2
C.一定含有K2CO3和CaCl2,可能含有Ba(NO3)2
D.一定含有K2CO3,还含有CaCl2和Ba(NO3)2中的一种
某同学探究金属Na与CO2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I 实验II
操作 将点燃的金属钠伸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将实验I的集气瓶用水冲洗,过滤。取黑色滤渣灼烧;取滤液分别滴加酚酞和氯化钡溶液
现象 ①火焰呈黄色 ②底部有黑色固体,瓶壁上附有白色固体 ①黑色滤渣可燃 ②滤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C B. 白色固体是Na2O
C. 实验说明CO2具有氧化性 D. 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5分)Mg在CO2中燃烧的反应可用于火星电站发电、人员取暖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1)做氧化剂的物质是 ,Mg被______(填“氧化”或“还原”),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
反应中每生成1 mol MgO,消耗Mg的物质的量是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27.(8分)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并回答问题。
物质 用途
A.漂粉精 a.焙制糕点
B.碳酸氢钠 b.游泳池消毒
C.过氧化钠 c.呼吸面具供氧
(1)补齐上图连线 。
(2)上述漂粉精的用途,利用了它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过氧化钠可以用于呼吸面具供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__。
28.(9分)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物质 Na Ca(OH)2 HCl 酒精 BaSO4 NaHCO3 CO2
(1)请你对表中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盐的是 ;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与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用澄清的②溶液检验⑦的离子方程式: 。
(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2SO4,不断搅拌并测定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装置图一所示)。实验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
(2)写出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实验现象: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小灯泡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 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a时刻Ba(OH)2溶液与稀H2SO4恰好中和
d. 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Ba(OH)2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e. 实验过程中,随着硫酸的滴加,硫酸钡
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30.(12分)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探究其性质,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发生装置中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除杂装置①中的试剂是 。
(4)将虚线框中的收集装置补充完整 。
(5)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6)将制得的Cl2溶于水得到氯水。在探究新制氯水成分及性质的实验中,请根据下列现将结论补充完整。
操作 现象 结论
a 观察氯水颜色 氯水呈黄绿色 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________
b 向氯水中滴入Na2CO3溶液 有无色气体产生 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________
c 向红色纸条上滴加氯水 红色纸条褪色 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________
(7)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下曲线。
上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1.(8分)某小组同学进行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实验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一】
(1)实验I,能够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的证据是 。
(2)实验II,试剂a为 。
(3)实验II,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有细小晶体析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细小晶体的原因: 。
【实验二】 【查阅资料】pH越小,c(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实验I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实验II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②和③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各烧杯中pH变化如下图所示
(4)实验I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5)实验II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 。
(6)实验II中,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有 。北京156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化学期中测试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5 CBDCA 6-10 CDABD 11-15 CBACD
16-20 ABDAD 21-25 BCDC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5分CO2 氧化 降低 (2)1 2
27.(1)8分 物质 用途
A.漂粉精 a.焙制糕点
B.碳酸氢钠 b.游泳池消毒
C.过氧化钠 c.呼吸面具供氧
(2)化学
(3)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9分(1)②③⑤⑥ ⑤⑥
(2)2Na + 2H2O = 2Na+ + 2OH- + H2↑ H++ HCO3-= CO2↑+ H2O
CO2 +Ca2++ 2OH-= CaCO3↓+ H2O
29.8分 (1)H2O、Ba2+、OH-
(2)2H++SO42-+Ba2++2OH- ═ BaSO4↓+2H2O
(3)先变暗后变亮
(4)bce
30.12分(1)分液漏斗 (2)
(3)饱和食盐水 (4) (5)
(6)a. Cl2 b. H+ c. HClO (7)
31.8分 (1)相同条件下,试管A中无明显现象,试管B中产生白色沉淀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
(4) (5) 向澄清石灰水加入后溶液的pH不变,说明未参与该反应 (6)HCO3-和OH-(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