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
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a 40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下列物体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客家黄酒的酒坛 B.功夫茶的陶瓷茶盘 C.醒狮的服装 D.大锣鼓的铜锣
2.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学农活动:用石灰水涂抹树干防病虫害 碱使蛋白质变性
B 环保行动: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熟石灰具有腐蚀性
C 家务劳动:用食醋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 酸性:乙酸>碳酸
D 帮厨活动:烘焙面包时添加小苏打作膨松剂 碳酸氢钠受热可分解生成CO气体
3.利用反应 ,可处理石油化工行业废气中的硫化氢并回收硫黄,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②表示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 B.时刻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大于时刻
C.时刻体系中一定存在 D.催化剂存在时,增大、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O和NaClO均为强电解质
B.将氨水加水稀释后,增大
C.将溶液适当加热,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D.、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5.用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含2滴酚酞),其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滴定序号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NaOH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1.20 20.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即可判定达到滴定终点
B.滴定读数时,应双手一上一下持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装碱液前未用标准溶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6.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相关反应为,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E)如表所示.则该反应的为( )
化学键 Cl―Cl O=O O―H H―Cl
247 497 463 431
A. B. C. D.
7.工业上以和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反应分如下两步:ⅰ.;ⅱ..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
C.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
D.投料比越大,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越高
8.下列实验原理或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达到平衡状态
A.按甲图操作排气泡
B.用乙装置灼烧碎海带
C.用丙装置探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D.用丁装置验证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9.在载人航天器中,的再生可通过如下过程实现:
① ;
②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的燃烧热
B.
C.
D.反应②既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10.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工业制备CaO的工艺有两种:一种是热分解制备,另一种是热分解制备,其中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后者制备的CaO具有更好的捕集性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捕集能有效减少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B.400~600℃发生反应中,碳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C.800~950℃发生反应
D.热分解比热分解得到的CaO更疏松多孔
11.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利用海水制和Mg 具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
B 装有的密闭烧瓶冷却后颜色变浅 转化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溶液变红色后褪色 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有漂白作用
D 高温、高压下,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可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
12.金属硫化物催化反应 ,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又可以获得.T℃时,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后,通入一定量的Ne,反应速度增大
B.当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温度不变,压缩容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
D.温度不变,改变条件使Q(浓度商)<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3.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Q为同主族元素且这两种元素能组成离子化合物,Y元素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Y,Z、W为同周期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分子含有34个电子
B.简单离子半径:Q>Z>W
C.元素最高正化合价:W>Y>Q
D.X与Z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比X与Y组成的化合物稳定
14.已知,.下列关于溶液和NaHS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
B.在溶液中:
C.两溶液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
D.向足量盐酸中滴加少量溶液,能得到NaHS溶液
15.一定温度下,将过量的固体溶于100mL水中,充分搅拌,慢慢加入NaOH固体,随着增大,溶液中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未按比例画出),P为Y~Z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温度下,
B.
C.P点溶液中,一定存在
D.Z点溶液中,
16.设为相对压力平衡常数,其表达式写法为在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用相对分压代替浓度,气体的相对分压等于其分压(kPa)除以.反应的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000K时,将1mol(不参加反应)和1mol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已知初始总压为100kPa,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 B.该反应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
C.1000K时,平衡体系中C的体积分数为50% D.1000K时,A的平衡转化率为5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14分)
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途径.
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即热饭盒的结构如图所示,这种饭盒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撤去底部的隔板几分钟后,饭菜就变热了.这说明______(参考生成物的形式作答)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mol和1mol的总能量,试例举一例,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______。
(2)高炉炼铁主要反应为还原,当该反应过程转移6mol电子时,向外界释放24.8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3)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计算获得(c和分别取和).
①取NaOH溶液和盐酸各50m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及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同).
②借鉴上述方法,某同学测量放热反应的焓变(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ⅰ 100mL溶液 1.20g Fe粉 a b
ⅱ 0.56g Fe粉 a c
则b______ c(填“>”“<”或“=”)______ (选择表中i数据计算).
(4)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图所示,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写出放电时负极反应式:______ ;充电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______ (填“左侧”或“右侧”).
18.(14分)
水是生命之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
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去除盘碟油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 ;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固体是______ .
(2)除去锅炉水垢中的,可分为两个阶段:可先用______溶液处理,然后用酸除去,写出第一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
(3)常温下,浓度均为、体积均为的HA、HB两种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根据题意,______ (填“能”或“不能”)确定的具体数值.
②c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为______.
③对a、b两点溶液同时升高相同温度(不考虑酸的挥发),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某溶液M是由的HA溶液与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M溶液中______[用含和的关系式表示].
19.(14分)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省略)制取并进行一些相关实验探究.
已知:C中试剂为滴有KSCN溶液的溶液;D中试剂为饱和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制备实验开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装置B、C、D、E中依次加入相应的药品,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入浓盐酸 b.点燃A中酒精灯 c.加入粉末
(2)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B装置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则B装置的作用为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溶液变红的原因为______,假设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氧化了,请设计实验验证:______.
(5)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E装置中盛有的试剂名称为______.
20.(14分)
实验室以含锌废液(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的、)为原料制备活性ZnO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25℃时,;相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表所示(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浓度为时恰好完全沉淀):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1.9 6.8 6.2
完全沉淀的pH x 8.3 8.2
回答下列问题:
(1)“除锰”阶段被氧化的元素有______(填元素名称).
(2)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除铁”原理:______,能否用代替ZnO,为什么?______.
(3)“除铁”时需调节溶液的pH,使之,则______.
(4)ZnO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烟气中.已知:室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1所示,向ZnO悬浊液中匀速缓慢通入,在开始吸收的50min内,吸收率、溶液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图1 图2
①图1中代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曲线是______(填“a”、“b”或“c”).
②前10min,ZnO悬浊液发生的主要反应为______.
③当ZnO悬浊液中时pH=______.
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解析】酒坛和陶瓷茶盘的主要成分是无机非金属材料,A、B项错误;醒狮的服装通常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正确;铜锣的成分是合金,D项错误.
2.B【解析】园丁用石灰水涂抹树干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为碱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防止树干被害虫病菌所啃食伤害,A项不符合题意;熟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以用于处理酸性废水,与腐蚀性无关,B项符合题意;食醋能将水垢中的碳酸钙转化成二氧化碳和可溶性物质,体现了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项不符合题意;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受热分解生成气体,使面包疏松多孔,D项不符合题意.
3.B【解析】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所以曲线①表示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②表示的是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A项错误;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刻更大,故时刻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大于时刻,B项正确;时刻体系达到平衡状态,但无法确定的值,C项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的、都增大,D项错误.
4.B【解析】HClO是弱电解质,A项错误;,加水稀释后,溶液的体积增大,则增大,B项正确;溶液适当加热,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项错误;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5.C【解析】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即可判定达到滴定终点,A项错误;滴定读数时,应置于滴定管架上或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B项错误;碱式滴定管装碱液前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标准溶液浓度变小,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C项正确;第一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第二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第三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第三次滴定数据与前两次滴定数据相差较大,舍去,故前两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平均体积,
,D项错误.
6.B【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的.故选B项.
7.A【解析】 ,A项错误;从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可知,反应ⅰ放热,反应ⅱ吸热,B项正确;反应ⅰ的活化能是,反应ⅱ活化能是,,C项正确;投料比越大,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越高,D项正确.
8.B【解析】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应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A项错误;可在坩埚中灼烧海带,图中装置合理,B项正确;氢气与碘蒸气生成碘化氢的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C项错误;溶液和生成硫酸钠和水等,反应时无明显现象,D项错误.
9.C【解析】由反应②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A项错误;由于为放热过程,故反应 ,B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2×②―①)可得 ,C项正确;分子内无非极性键,故反应②无非极性键的断裂,只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项错误.
10.D【解析】工业捕集能有效减少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A项正确;设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质量为146g,由图可知,第一阶段剩余固体质量为128g,相差18g,说明此阶段失去结晶水,同理,第二阶段剩余固体质量与第一阶段剩余固体质量对比,少了28g,相差1mol CO,因此400℃~600℃范围内,分解反应方程式为,碳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项正确;第三阶段剩余固体质量与第二阶段剩余固体质量对比,少了44g,相差1mol,反应方程式为,C项正确;热分解放出更多的气体,制得的CaO更加疏松多孔,增加了与的接触面积,可更好的捕集,D项错误.
11.A【解析】海水中存在,可向其中通入氯气等氧化剂将其氧化为,再经过萃取、蒸馏等操作分离提纯,通过富集海水中的,经过沉淀、溶解等操作得到无水,随后电解熔融得到Mg,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A项符合题意;装有的密闭烧瓶冷却后颜色变浅,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则转化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陈述I正确、陈述II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氢氧化钠没有强氧化性,不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陈述II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增大压强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但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陈述II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12.D【解析】平衡后,通入一定量的Ne,若为恒容容器,反应速率不变,若为恒压容器,反应速率减小,A项错误;当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温度不变,压缩容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变,C项错误;温度不变,改变条件使K>Q(浓度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项正确.
13.A【解析】根据题意推知,X为氢元素、Y为氮元素、Z为氧元素、W为氟元素、Q为钠元素.11个分子含有个电子,A项正确;离子半径:,B项错误;氟无正化合价,C项错误;若X与Z组成的化合物为,则其稳定性相对较差,D项错误.
14.C【解析】在溶液中,存在元素质量守恒,A项错误;在NaHS溶液中,存在元素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可得,B项错误;根据和,水解能力:,的水解能力也大于的电离能力,故该混合溶液中,C项正确;向足量盐酸中滴加少量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D项错误.
15.C【解析】X点是碳酸镁饱和溶液,由图可知,,该温度下,,A项正确;,,,B项正确;接近Z点时,,C项错误;由图可知,当时,开始有生成,的溶度积,Z点溶液中,,D项正确.
16.D【解析】随温度升高,增大,说明数值增大,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B是固体,该反应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B项错误;由图可知,1000K时,即,可得,达到平衡时,则,平衡体系中C的体积分数为,C项错误;根据同温同容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初始状态时,平衡状态,A的平衡转化率为,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14分)
(1)1mol和2mol(1分) 大于(1分) 燃料燃烧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等(1分,答案合理即可)
(2) (2分)
(3)①(2分) ②>(1分) (2分)
(4)(2分) 左侧(2分)
【解析】(1)撤去隔板后,金属镁与水接触发生反应:,由于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是放热过程,则1mol和2mol的总能量大于1mol和1mol的总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发射火箭等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另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也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
(2)还原1mol转移6mo1电子,放出24.8kJ热量,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 .
(3)①由可得
②100mL溶液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2mol,1.20g Fe粉和0.56gFe粉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1mol、0.01mol,实验ⅰ中有0.02mol发生反应,实验ⅱ中有0.01mol发生反应,实验i放出的热量多,则;若按实验i进行计算,.
(4)放电时电池反应为,则负极反应式为;放电时,右侧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左侧的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故充电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18.(14分)
(1)(2分) 碳酸钠或(2分)
(2)饱和碳酸钠(1分) (2分)
(3)①能(1分) ②(2分) ③增大(2分) ④(2分)
【解析】(1)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固体是.
(2)除去锅炉水垢中的,可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处理,使硫酸钙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碳酸钙,然后用酸(如盐酸)除去.
(3)①由图可知,HB稀释100倍,pH增大2,故HB是一元强酸,根据HB的溶液起始pH为1,可知.
②HB溶液来自水的电离,即水电离出的等于溶液中的,再结合常温下,故.
③HA为弱酸,升高温度,增大,HB为强酸,升高温度,不变,则增大.
④根据元素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可得,即.
19.(14分)
(1)恒压滴液漏斗(1分)cab(2分)
(2)(2分)
(3)除去中的HCl气体(2分)
(4)被氧化成,遇显红色(2分,答案合理即可)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假设成立(2分,答案合理即可)
(5)(2分)
(6)氢氧化钠溶液(1分,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先添加固体试剂,再添加液体试剂,再点燃A中的酒精灯.
(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B装置的作用为除去中的HCl气体.
(4)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氧化为,遇变红.检验方法是再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说明原来的被氧化,假设成立.
(5)的饱和溶液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E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目的为除去过量的,盛有的试剂应为NaOH溶液.
20.(14分)
(1)锰、铁(2分)
(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的ZnO消耗,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2分)能,也可消耗,使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2分,答案合理即可)
(3)3.3(2分)
(4)①c(2分) ②(2分) ③4.5(2分)
【解析】(1)由流程可知,利用其强氧化性将氧化为,也能氧化.
(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的ZnO消耗,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若用调节pH,也可消耗,使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从而达到“除铁”的目的.
(3)当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浓度为时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pH为3.3.
(4)①pH越小,物质的量分数越大,pH越大,物质的量分数越大,故a代表、b代表、c代表.
②由图2可知,前10min溶液的pH变化很小,是因为该时间段发生反应,微溶于水,对溶液pH的变化影响很小.
③,,由图1可知,当时,,,则,当时,,,则,,当时,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