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5 18: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掌握抓关键词、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品读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3、了解中华“和文化”。
4、激发阅读《史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教学难点】
掌握抓关键词、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品读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板书课题《将相和》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看完这段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历史故事,就是从和氏璧开始的。上课
一、初步交流
师:齐读课题(生:《将相和》)。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自主预习单预习了课文,将指--(板书廉颇),相指--(板书蔺相如)“和”指--(和好)将相之间和好如初,难道他们有过不和吗?!(有)重点品读,随文得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两人不和的句子。开始。教师巡视。提示:浏览时要一眼扫过去尽可能多的看到词语或句子。
2、师:同学们都找出来了。谁读?(生读)你找的很准确,大家一起看。
课件出示: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3、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不服气?他觉得蔺相如是怎样位居上卿的?那廉颇的上卿是靠什么获得的?出示资料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2)赵惠文王二十年,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
(3)赵惠文王二十一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
(4)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生了解廉颇的战功。指导朗读
4、出示资料,比较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
师:大家想,本来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身份卑微,结果(手势)这样一比,廉颇能服气吗?他不但不服而且还这样说——“爬。“圈下来。关注这个“爬”字,你体会出了什么?齐读句子。
师:既然廉颇说蔺相如靠一张嘴爬到上卿,那我们不妨来找一找,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中,他都说了哪些话?快速默读,找到一处,就标出序号。默读时尽量一眼看清词语或句子,要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板书:连词成句地读。学生开始默读。教师巡视。
5、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读?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
“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了!”
6、请同学们吧这些话连起来,自由的读一读,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蔺相如?(生自由读)师生品读“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了!”抓住“同归于尽”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抓住“要”感受秦王的性格。其实,这个场景课文中写得比较简单,《史记》有着详细的记录。
出示资料二: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秦王与诸臣恣然朗笑。
利用资料,指导学生融入文本,指导朗读。
7、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板书:爱国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
课件出示: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习近平
师生合作读。(课件:蔺相如看秦王....)同学们,看似简单的一句语言,我们细细的品,就能品出人物背后的品质。
8、接下来就用这样的方法,同桌合作,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开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你品读了哪一句?你来。师生交流品读其它句子。指名读。
9、同学们,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品读语言的方法,感受到蔺相如的人格魅力。廉颇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真不应该,于是便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
师生交流,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和廉颇的知错就改。
10、让学生稍了解“和”文化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史记、平原君列传节选》看看毛遂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师生交流,体会毛遂的能言善辩和有胆识。
师:是的,也正是因为他有胆有识,能言善辩,才能完成合纵抗秦的任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成语毛遂自荐就是出自这个典故,你看,寥寥数语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的毛遂形象。难怪《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师:在《史记》中,像蔺相如、廉颇、毛遂这样性格鲜明的人物还有很多,如:《项羽本纪》中西楚霸王项羽,《高祖本纪》中胸怀天下的刘邦等。课下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继续读一读《史记》中的这些故事,去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