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大顾店初中语文备课组
胡克全 戴翠玲 王荣刚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所言“艰难的国运”、“雄健”;
2.初步了解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理清作者的议论思路;
3.学习前辈雄健的奋斗精神,让人生出彩,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2、背景资料: 黎明前的黑暗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写下了这篇鼓舞人们的战斗檄文。钊
√雄健
√逼狭
√险峻
√崎岖
√阻抑
旅途
√丛山叠岭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zhāo)(xiá)(jùn)(qí)(qū)(yì)(dié)(lǚ)强健有力
狭窄
(山势)高而险
形容山路不平
阻止抑制
连绵的群山,重叠的山峰3、词语的注音与释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 要点1、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2、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3、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4、谈“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了题目。
5、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号召人们以雄健精神,顽强斗争创造未来。 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不平坦 逼狭 险峻崎岖 艰难境界浩浩荡荡 一泻万里 雄健精神造 就扭 转艰难的国运要靠雄健的国民来拯救2、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3、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第四段中“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壮绝的景致”指的是什么?你能举个例吗?结尾部分“崎岖险阻的道路”又指的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你有过这种“有趣味”的经历吗?为什么说“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感觉到的”?“奇趣横生”,“一种冒险的奇趣”,“一种壮美的趣味” “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奋斗后的快乐、幸福
获得这种快乐、幸福,必须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1、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合作探究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比喻论证
①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
②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起来。2、你认为文中“雄健的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3、在艰难的国运中,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那么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继续发扬这种雄健的精神呢?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拓展延伸1、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国梦”。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本课的相关作业
1、择录几则李大钊的格言。
2、本课相关的练习资料。
二、下一课的预学任务
1、了解作家及作品。
2、读准字音及释义。
教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