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帝”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曰”等5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
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插图,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把故事说生动说具体,并感受精卫的人物形象。
4.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精卫精神”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插图,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把故事说生动说具体,并感受精卫的人物形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精卫精神”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你看图,猜一猜:这是中国古代的哪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二、接题导入
神话故事,是远古时代,人们口口相传创造的故事。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精卫填海》。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三、指导朗读
1.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自由读。那下面就请你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3.指名读。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重点检查“溺而不返、以堙于东海”,跟着小老师读)
4.点拨:同学们之前都接触过小古文,我们知道古人写的文章,以单音节词为主,因此要特别注意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了恰当的停顿,不仅能把故事的意思读清楚,还能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5.反复练读。注意适当的停顿。(PPT出示画节奏版)(提示:语断气连)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师范读指生读齐读
6.【竖排版读】这样排版了,你会读吗?《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那时候人们写书都是从右往左排列的。
7.【去标点读】加大难度咯,会读吗?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的,你们还能读清楚吗?
8.【古文字读】这是古人书写的隶书繁体字了,你还会读吗?《伯牙绝弦》全文35个字,短小简洁,读正确与通顺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困难,但寥寥数语,却字字掷地有声。因此初读后便引导学生读出这其中的节奏与韵味,指导学生根据停顿符号读好句子内部停顿,并向学生传达注释是文言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一信息,相信在以后的文言教学中,孩子便学会了看注释。
四、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1.【同桌合作】请同桌互相讲一讲课文的意思,遇到不太会讲的地方,可以看看课文后的注释,如果还有不会的,可以举手问问老师。
2.【班级交流】谁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古文的意思?学生点评,哪里说的清楚,哪里说的不清楚。
3.重难字词点拨:
(1)溺而不返,“溺”溺水。你是如何知道这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看课文注释)
(2)溺而不返,“而”,表示因果关系,就,因此。故为(多音字)精卫,“为”化作,变成了。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而、为”这两个字的意思的?(联系上下文)
(3)以堙于东海,以:用来,于:在。用来填塞东海(翻译的时候,不用刻意把于翻译进去)
(4)让同学们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4.区别古今文字的异同。
(1)比如古文中,常有一些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这叫做古今异同。你在课文中发现了吗?“少女”这个词我们现在,通常用来称作什么人?(年纪小的女孩子),而在古文中,少女表示“小女儿”。
(2)古文中还有一些常用词,比如“之”“曰”“之”在古文中,有很多种意思。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之”是什么意思?通常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的”的意思。“曰”,它的常用意思一是“叫做”,二是表示“说”。这里,我们解释为“叫做”。
(3)“女娃游于东海”这句你们注意到了吗?有同学翻译成了“在东海里游泳玩耍”。这也是古文里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叫“倒装”。所以同学们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表达顺序。
(4)继续做好课本批注,头正身直脚放平,书写要规范认真。
5.指一名学生完整讲意思。
6.大家理解了古文的意思,那请同学们思考:女娃因何而溺?溺后如何?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游溺为衔堙。
教师小结:讲故事时,要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就会清楚明了。
7.出示译文,自由读。
8.师生合作。师:意思都理解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下面我来说意思,你们来说原文中的句子,挑战一下怎么样?(师前三句)师:真好,我们换过来,我来说原文中的句子,你们来说意思,可以么?(后两句)真好,你看,我们合作着就读懂了故事,也就理解了意思。下面咱们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好。捧起课本,一起来读。8.熟读成诵。指名、全班齐背。
9.女娃被水淹死,死而复生,化身为精卫鸟,长衔木石填塞东海,可见神话故事。【板书】:情节神奇
设计意图:读书应是循序渐进,有层次地读。这一环节,学生在读好重点句子之后通读全文,然后借助工具书与注释读懂故事,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带着对故事的理解再次通读全文,学生的读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规律。
五、展开想象
1.我们读了古文版的《精卫填海》,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了讲这个故事。如果只是单纯把意思讲清楚了,那这个故事听起来还有乐趣么?
2.怎么才能更生动更具体从而让人感兴趣呢?(加一些情节进去会更生动具体)
3.小组合作:合理想象,添加故事情节,让古文更加生动具体。温馨提示:添加故事情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头铺垫、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故事结尾等
4.总结:同学们,你看,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展开大胆的想象,让故事在我们的脑海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板书:丰富想象】
六、感悟情感
1.一望无垠的大海,会被小精卫填平么?即使不会,但精卫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精卫仍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面对饥渴劳累,精卫仍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面对严寒酷暑,精卫仍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面对别人的嘲笑和不解,精卫仍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精卫?指名回答。
2.如此执着、坚强不屈、为了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这首诗中写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在读到精卫填海这一个故事时不禁感叹道: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这个故事,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讲,正是因为其中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进,这些神话故事也是几千年以来祖先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板书】:精神感人
3.过度:精卫填海的故事代代相传,而精卫填海的精神也在代代相传。看图解释:科学家们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我们登上了外太空,终将腾云驾雾梦想实现了;在人们的矢志不渝的努力下,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可潜入深海7000米;绿色使者不向恶劣环境的低头,终在沙漠中创造出片片绿洲;在宽广的河面上,人们秉承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建造起一座座坚固的桥梁......他们敢于像精卫一样征服自然,造福人类,他们都是现代版精卫。
4.最后我们一起跟随音乐再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再次感受精卫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
七、交流拓展
1.像精卫填海这样的故事,在《山海经》中还有很多,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刑天舞干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谈一谈刑天给你留下的印象。
讲故事:『背景和译文』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指生讲故事谈印象:永不言败、宁死不屈、勇于献身、永不妥协。
2.推荐阅读,《山海经》的神话故事读起来,情节离奇奇特,精神感人至深,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里面的童话故事,课下一起交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让孩子理解课文并结合注释说故事。说故事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进一步品精卫之形象。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神话
情节神奇
想象丰富
精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