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顾店中学语文集体备课包课件+音频、动画、视频素材 人教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大顾店中学语文集体备课包课件+音频、动画、视频素材 人教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16:05:54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制作者:语文备课组
戴翠林 王荣刚 胡克全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通读课文,理 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衰微
卓越 深宵 钻探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警报迭起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炯炯目光 沥尽心血读一读检查预习——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
1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每个方面都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主要事迹?
2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过渡的?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
最后一次讲演
参加游行示威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献身民主事业。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合作探究“说”有哪几种含义?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这几个“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合作探究“说”有什么含义?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这几个“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谈谈本文的写作手法
夹叙夹议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
学者作为民主战士总领本部分第1、2段总结本部分第7段第8、9段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第19、20段过渡总领本部分写作手法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夹叙夹议的作用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写作手法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拓展延伸:重点选读,评说形象美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3—6)
本文有一位 的革命家。(10-18)根据课文内容评说
示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的学者
用自己的话概括性评说:
示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的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放眼历史、胸怀天下、高屋建瓴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耐得住寂寞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学者。
本文有一位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投身于民主运动的革命家。
本文有一位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革命家。
本文有一位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革命家。
本文有一位大义凛然、勇于牺牲的革命家。
总结提升:朗读全文,体会结构美 本文有总说段。如1、2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闻一多先生的“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本文有总结段。如19、20节
本文有过渡段。如7、8、9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预习《音乐巨人贝多芬》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