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除叛国之外,我无所畏惧。”
“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
圣女贞德
选择性必修一第十二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与国际法的发展
概念
1.民族国家:
概念: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时代普遍形成的国家形式,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 以其地域性取代了以血缘和宗族所形成的国家。
基本特征:
①政治——国家主权独立;
②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③民族——单一民族或多民族,民族认同、效忠同胞;
④文化——共同的语言、文化;
⑤地域——确定的共同领土和疆域;
2.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是用来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原则、制度和方法。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建立
亨利八世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为什么中古时期西方不是民族国家?
材料 1: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其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 2: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中世纪西欧谚语
①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②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王权较弱
③中世纪西方人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封君封臣制度
1、早期民族国家形成(专制王权国家)
材料3: “百年战争让英国退回到不列颠岛,从此它就只能按民族和地域的原则行事了,从而为组建民族国家设置了方向。”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如恩格斯所说“英国由于玫瑰战争消灭了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了。 ——《英国通史》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王权进一步加强;
(1)英国专制王权国家形成原因:
约翰·威克里夫(1328-1384)
民族教会思想:
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朝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
由信仰罗马的有形教会变成信仰《圣经》的无形宗教;
用英语做礼拜,建立不依附任何外国势力的廉俭的民族教会。
否定了教会统治的真实性、合法性,宣扬了民族国家观念,弘扬了英格兰民族精神。
亨利八世(1491-1547)
1534 年颁布的《至尊法案》:
它宣称“国王陛下责无旁贷地担任英格兰国教会的至尊领袖”;
要求本王国内的一切臣民,尤其是僧侣、公务员、律师、学校教师或其他处于敏感职位的人,都必须对国王宣誓效忠。
③宗教改革沉重打击教会势力,强化了王权,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材料4: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法语、拉丁语曾经是英国的官方语言,而英语只是下层人民使用的语言。使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有两件重要的事情:百年战争激发了英国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法国的敌视,结果英语地位上升,法语地位则下降。威克里夫等人将拉丁文版的《圣经》译成英文进一步提升了英语在英国的地位。
——岳蓉:《英国民族国家研究》
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
④民族语言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5:随着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 14 世纪后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但其所面对的现实是诸侯割据、争乱不已的分裂动荡局面,为了确保与扩大自身的经济利益,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国内市场”,他们渴望建立一种强大的政治秩序。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凡尔赛宫
(2)法国专制王权国家形成原因:
削弱贵族势力,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经济发展的需要;
路易十四,与康熙同时代的西方大帝,自号“太阳王”
(2)法国专制王权国家形成原因:
圣女贞德
维莱科特雷敕令
(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实现统一
民族意识觉醒
法语成为官方语言
宗教改革削弱教权;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2、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封建神权国家
中古时期
拥戴国王
新兴资产阶级
与王权结盟
专制王权国家
(主权在君)
打倒国王
近代民族国家
(主权在民)
原因(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②专制王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
③启蒙运动传播民主观念,与民族主权观念相结合;
法国大革命
1789-1794
反对专制
反对侵略
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拿破仑战争
1803-1815
反抗法国侵略
接受启蒙思想
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1796年拿破仑在阿科莱桥
1814年拿破仑在枫丹白露宫
2、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2、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影响
①冲击了中世纪神权浓厚、分裂割据局面,奠定新的欧洲政治格局的基础。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欧洲社会转型创造条件。
③增强了国家主权意识,加剧了国家利益纷争。
④推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
◎法国国旗
◎英国国旗
◎德国国旗
◎俄国国旗
法国大革命期间,《马赛曲》激励法国人民保卫国家的斗志,成为法国国歌。
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没有较为清晰的国家观念。欧洲出现“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概念是在( )
A.封建制度建立时
B.自治城市兴起时
C.蛮族政权建立时
D.民族国家形成时
D
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C
马丁 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马丁 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 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
C
19世纪前,欧洲国家主要关注政务语言、宫廷语言、法令语言等。进入19世纪以后,官方对生活语言的关注越发普遍,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实行初级义务教育,官方确定的标准语言也被推介给所有在校学习的人。这一变化( )
A.利于培养国民政治认同
B.顺应民主共和的主流趋势
C.推动文化的一元化发展
D.适应提升政治素养的需求
A
《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B.《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
C.《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
D.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
D
二、民族国家间关系的处理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外交制度的建立
格劳秀斯
二、民族国家间关系处理:国际法的发展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
1618
1648
1625
(1)奠定基础:1625年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主张: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
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
各国主权平等
国际法高于国内法
三十年战争
1618
1648
1625
1、国际法的形成
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2)国际法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意义:
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家争端、结束国际战争先例;
③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基本原则。
④奠定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标志国际法的初步形成。
1789
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战争
三十年战争
1618
1648
1625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789
1、国际法的形成
1815
维也纳体系
1853
(3)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法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②首创了“总决议书” 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从而推动了国际法的新发展;
③确立了大国协商解决欧洲事务的原则,国际法的执行力度得到强化。
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战争
三十年战争
1618
1648
1625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789
1、国际法的形成
1815
维也纳体系
1853
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确立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该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列强的矛盾,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2、外交制度的建立
(3)国际法形成和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国际关系确立一些规则,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开辟新途径;
实行双重标准,为谋取利益而违反国际法,导致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17世纪,欧洲国家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
1914
1918
3、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战
1919
1939
194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
1991
雅尔塔体系
签署《凡尔赛条约》
一战后的探索 进步 不足 构建秩序 苏俄 不兼并不赔偿、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国际法新发展阶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多边外交、裁减军备、航行自由、 贸易平等、民族自决; 主张协商谈判解决争端 ; 呼吁公开外交; 关注到弱小民族的利益诉求 苏俄被排斥于国际会议之外,未参与战后国际秩序构建; 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秉持强权原则,矛盾重重。 维护秩序 建立国联 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常设性国际政治组织;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负责国际法的执行和监督。 首强美国不参加 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全体一致”原则。 《非战公约》 第一次通过国际公约形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大国以自卫权为借口保留诉诸战争的权力,公约未能实行。 二战后的探索 进步 局限
构建秩序 雅尔塔 体系 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共处与合作;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成立联合国; 大国相互妥协
强权政治色彩
损害他国利益
维护秩序 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 “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当今最大最具有全球普遍性的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国际法得到的发展: 力量增强:民族国家独立、国际组织激增 领域拓展:在军备、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领域构建国际法 国际法面临的挑战: 民族主义过于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全球化加剧国际争端的频度、烈度; 一些大国出于私利破坏国际法。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对国际法发展作用
国际联盟(1920-1946) 联合国(1945.10)
异 原则 “全体一致” 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 “大国一致”
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
成员特征 成员国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更具普遍性
作用 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不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同 宗旨 都宣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性质 都是政治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 影响 都出现过大国强权政治的现象,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主体大大增加:过去适用少数欧洲国家到联合国成员国、各国际组织都是国际法主体。
内容不断充实:过去主要涉及战争、和平到国际人权、外层空间、跨国犯罪等各领域,国际合作谋求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形成较完整体系: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各国接受,民族自决、互不干涉内政等载入国际文件 。
国家本位观淡化:各行为主体把关系全人类和平与安全、生存与发展等共同利益置于首要地位 。
国际法地位不断提高,效力得到强化。
二战后国际法的变化:
4、对国际法的评价:
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2016年美国签署《巴黎协定》
2017年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2021年美国重返《巴黎协定》
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卷入其中。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 )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C.规定了缔约各国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D.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A
劳特派特指出:“《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对违反公约的权威断定,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这项办法至少要做到减轻有中立规则的严格性,使法律破坏者蒙受不利:没有在公约中明文规定公约各签字国之间的争端应提交有约束力的解决义务。”该学者意在强调《非战公约》( )
A.存在先天不足
B.缺乏广泛代表性
C.并非真正实施
D.实行集体决策权
A
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产物”。该文旨在( )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
B.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B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际联盟的教训,在国际联盟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 )
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
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
C.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