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渔家傲·秋思
新知导入
一提到范仲淹,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他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不仅这样说了,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公元1040年,西夏李元昊集积了十万大军,大举入侵北宋。当时的北宋边境,支离破碎,守将懦弱无能,军心涣散,简直不堪一击,李元昊很快攻下了金明寨,活捉了宋将李士彬,锋芒直指边塞重镇延州,延州岌岌可危。此时,已52岁的范仲淹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以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身份,担当起了力挽狂澜、保卫边疆的重任。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词就是在此时创作的。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3、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4、背诵默写本词。
新知讲解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运用的格式;
2、每一句字数不等;
3、对句中的每个字的字声平仄有严格的要求;
4、必须按词调的规定押韵;
5、一般分为上下阕。
范仲淹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庆历三年(1043年),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庆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卒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yān)
塞(sà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读准字音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读准节奏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参考译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
“塞下”点明地域,“秋”点明季节,并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边塞秋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停留之意。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这实际上是写塞下秋天天气寒冷,与他的家乡(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具体感悟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写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是中原所没有的。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早早地紧闭了城门,这与内地繁华都市华灯初上的景象也是迥异的。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
⑴雁去衡阳(气候之“异”:塞下秋早,天气严寒);
⑵边声四起(边声之“异”:风吼马嘶号角声声,构成塞下特异的声音);
⑶落日孤城闭(边城之“异”:城孤于崇山峻岭间,夕阳西下时早闭城门);
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霜满地”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夜寒霜重,羌笛声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因守边辛苦、念家心忧而不能入睡,互文写将军与征人都因久戍不归而衰老,都为功业难成而落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战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之情。
渔家傲
上阕写景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
异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泪
借
景
抒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合作探究】
《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课堂总结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课堂练习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5.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拓展提高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与《渔家傲·秋思》有何异同。
作业布置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4.《渔家傲 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 。
6.渔家傲 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
背诵本词、默写本词。
板书设计
渔家傲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异
泪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借景抒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渔家傲·秋思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 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3、 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4、 背诵默写本词。
【学习重点】
1、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 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
1、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 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一提到范仲淹,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他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不仅这样说了,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公元1040年,西夏李元昊集积了十万大军,大举入侵北宋。当时的北宋边境,支离破碎,守将懦弱无能,军心涣散,简直不堪一击,李元昊很快攻下了金明寨,活捉了宋将李士彬,锋芒直指边塞重镇延州,延州岌岌可危。此时,已52岁的范仲淹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以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身份,担当起了力挽狂澜、保卫边疆的重任。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词就是在此时创作的。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庆历三年(1043年),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庆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卒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关于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运用的格式;
2、每一句字数不等;
3、对句中的每个字的字声平仄有严格的要求;
4、必须按词调的规定押韵;
5、一般分为上下阕。
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1040年,范仲淹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
【字词预习】
加点字注音: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
塞( )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用“/”划出本词的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词大意。
上片写景,抓哪个字写出了怎样的秋景?下片借助哪些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扩展延伸】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与《渔家傲·秋思》有何异同。
【课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4.《渔家傲 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 。
6.渔家傲 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
理解分析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
(1)“长烟落日孤城闭”。
(2)“羌管悠悠霜满地”。
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
选背范仲淹的其他诗词。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渔家傲·秋思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 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3、 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4、 背诵默写本词。
【学习重点】
1、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 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
1、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 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一提到范仲淹,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他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不仅这样说了,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公元1040年,西夏李元昊集积了十万大军,大举入侵北宋。当时的北宋边境,支离破碎,守将懦弱无能,军心涣散,简直不堪一击,李元昊很快攻下了金明寨,活捉了宋将李士彬,锋芒直指边塞重镇延州,延州岌岌可危。此时,已52岁的范仲淹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以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身份,担当起了力挽狂澜、保卫边疆的重任。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词就是在此时创作的。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庆历三年(1043年),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庆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卒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关于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运用的格式;
2、每一句字数不等;
3、对句中的每个字的字声平仄有严格的要求;
4、必须按词调的规定押韵;
5、一般分为上下阕。
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1040年,范仲淹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
【字词预习】
加点字注音: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
塞( )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答案】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yān)
塞(sà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用“/”划出本词的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答案】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词大意。
【答案】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上片写景,抓哪个字写出了怎样的秋景?下片借助哪些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上片抓一个“异”写出边塞秋天肃杀苍凉的风光;下片借燕然勒功的典故和“浊酒”“羌管”“白发”“泪”等形象,抒发了复杂的感情。
【合作探究】
《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
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扩展延伸】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与《渔家傲·秋思》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对边塞战争生活的辛劳艰苦进行了描写,都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不同点:《从军行》流露出对战争必胜的自信与豪迈情怀;《渔家傲》则表达了长年离家万里的愁怀以及都故乡家人的殷切思念。
【课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4.《渔家傲 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 。
6.渔家傲 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
【答案】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理解分析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
4赏析:
(1)“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羌管悠悠霜满地”。
“霜满地”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
选背范仲淹的其他诗词。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渔家傲·秋思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背诵默写本词。
重点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难点 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提到范仲淹,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他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不仅这样说了,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公元1040年,西夏李元昊集积了十万大军,大举入侵北宋。当时的北宋边境,支离破碎,守将懦弱无能,军心涣散,简直不堪一击,李元昊很快攻下了金明寨,活捉了宋将李士彬,锋芒直指边塞重镇延州,延州岌岌可危。此时,已52岁的范仲淹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以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身份,担当起了力挽狂澜、保卫边疆的重任。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词就是在此时创作的。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4、背诵默写本词。作者简介: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庆历三年(1043年),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庆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卒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1040年,范仲淹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关于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运用的格式;2、每一句字数不等;3、对句中的每个字的字声平仄有严格的要求;4、必须按词调的规定押韵;5、一般分为上下阕。读准字音:塞(sà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读准停顿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结合注释,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塞下:边界要塞之地“塞下”点明地域,“秋”点明季节,并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边塞秋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停留之意。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这实际上是写塞下秋天天气寒冷,与他的家乡(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千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写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早早地紧闭了城门,这与内地繁华都市华灯初上的景象也是迥异的。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雁去衡阳(气候之“异”:塞下秋早,天气严寒);⑵边声四起(边声之“异”:风吼马嘶号角声声,构成塞下特异的声音);⑶落日孤城闭(边城之“异”:城孤于崇山峻岭间,夕阳西下时早闭城门);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霜满地”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夜寒霜重,羌笛声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因守边辛苦、念家心忧而不能入睡,互文写将军与征人都因久戍不归而衰老,都为功业难成而落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战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之情。 【合作探究】《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读读笔记读读写写注音释义笔记注音划节奏笔记笔记读笔记笔记笔记讨论 明确目标目标4目标1目标4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3
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4.《渔家傲 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 。6.渔家傲 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理解分析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1)“长烟落日孤城闭”。(2)“羌管悠悠霜满地”。【扩展延伸】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与《渔家傲·秋思》有何异同。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