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顾店中学语文集体备课包课件+音频、动画、视频素材 人教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6猫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大顾店中学语文集体备课包课件+音频、动画、视频素材 人教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6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16:40:33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制作者:大顾店初中语文备课组
备课人: 王荣刚 戴翠林 胡克全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读了本文我们获得的有益启示。
3 、学会记叙文的思路,理解课文安排及其作用。1、注音:
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líng
sǒng yǒng
chàng
quán
bēi
chéng
wàng
不经考虑地说出断定的话鼓动别人去做不愉快的样子检查预习:2、了解作者郑振铎 (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第一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对我的影响?
2、根据课文内容概括第二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对我的影响?
3、根据课文内容概括第三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对我的影响?
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2、案发后的表现: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冤 案案件定性:案件反思: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作业布置一、本课的相关作业
1、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二、下一课的预学任务:
1、预习下一篇课文《斑羚飞渡》,了解作家及作品。
2、注意课文中的一些字的读音及写法。

教师反思:课件35张PPT。郑振铎26.猫第一课时 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猫郑振铎浅层阅读1.作家作品。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污涩( ) 红绫( )
诅咒(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怂恿( ) 咕噜( )
廊前( ) 鸟笼( ) sèlínɡzǔchànɡquánchénɡsǒnɡgū lulánglónɡ3.重点词语解释①涩:
②蜷伏:
③怂恿:
④怅然:
⑤提心吊胆:
⑥畏罪潜逃:
⑦断语:文中是不光滑的意思。弯着身体卧着。鼓动别人去做。不愉快的样子。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跑。断定的话,结论。4.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语文积累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病 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第二课时 深层阅读1.文本探究。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4)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5)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6)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7)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2.语言赏析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1)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3.写法探究。(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3)鲜明的对比。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语文积累误会的名言
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
你伤害过谁,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你,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
你信任别人,别人才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别人,别人才表现出伟人的风度。
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猫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 人之得失
文:语言之妙 结构之巧情节曲折 首尾照应
鲜明对比 第一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