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1课时
第一单元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郭沫若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有何不同?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了解文章脉络。
2.通过比较阅读,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学习目标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本节重点
抱歉( ) 秩( )序 深宵( )
伴侣( ) 小楷( ) 硕( )果
迭( )起 澎湃( ) 大无畏( )
qiàn
zhì
xiāo
lǚ
shuò
dié
péng pài
wèi
字词检测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初读感知
kǎi
默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锲( )而不舍:
目不窥( )园:
沥( )尽心血:
心不在焉( ):
慷( )慨淋漓( ):
气冲斗( )牛:
lì
qiè
kuī
字词检测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yān
kāng
lí
dǒu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
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比喻付出了全部心力。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形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追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青岛大学学习。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
193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抗战期间,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粉碎“四人帮”后,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主要
经历
了解作者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
“农民诗人”
了解作者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以《老马》成名。
193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1934年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发表长诗《古树的花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主要
作品
他人评价
以臧克家为代表的诗歌出现后,中国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歌。——朱自清
作一首寻常所谓好诗,不是最难的事,但是,作一首有意义的,在生活上有意义的诗却大不同。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没有克家的经验,便不知道生活的严重。——闻一多
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
“农民诗人”
根据关键词,梳理文章脉络,描摹人物形象。
自主探究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探究任务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通过记录言行片段,来展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两方面的特点。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探究方法
浏览课文,圈画出文章中直接点明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特点的句子。
根据圈画的句子和整体内容,梳理文章内容,并概括闻一多先生形象。
成果展示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七、八、九3段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作为学者:“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 连接紧密 脉络清楚 过渡自然
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探究任务
默读全文,在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具体表现部分做圈点批注。
根据内容总结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小组内交流总结。
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内容,讨论探究二者之间的关联,形成小组结论。
过程安排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背景简介
1930—1932年,闻一多在青岛大学任教,继续从1928年就开始的古代典籍研究。
1932年秋——1937年,闻一多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前往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闻一多愤然而起,积极投身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怒斥国民党特务。散会后,在返家途中,先生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闻一多及其所处时代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作为学者:“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
用政治传单“说”,宣传和动员革命。
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地“说”,揭露和斥责反动派。
昂首挺胸站在游行示威队伍前头,在、生死关头“做”,言行高度一致。
为救国救民诚朴踏实地做学问
研究古代典籍
目的: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成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为救国救民投身革命
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高度统一于爱国主义精神之中。
“说”和“做”相互贯通,是他作为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教师点拨
两部分的写法是否有所不同?
第一部分
先引用闻先生的“言”
然后记其“行”
第二部分
“言”和“行”糅合起来写
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
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叩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连用三节文
字进行议论
展现民主战士形象,
讴歌献身民主事业的无畏精神。
说和做
读课文标题——知主要内容
圈关键语句——理文章思路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比读前后文——感先生形象
卓越的学者
大勇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者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最后一次讲演》片段
交流观看完《最后一次讲演》的感受和体会。
课堂演练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课后作业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