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A C B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A B D D A A B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22 23 24 25
C B D D 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1)热带雨林气候(1分); 热带草原带(1分);
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多降水(1分);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1分);地形阻挡,多地形雨(1分);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1分)
(2)甲地地势起伏大(1分),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分);乙地地势低平(1分),易引发洪涝(1分)。
(3)处于夏季,且暖流流经,水温高,利于气流上升(2分),蒸发强,利于潜热输送和热量释放(2分);(飓风)停留时间长,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2分)。
27.(1)淡水湖(2分);
理由:有河流注入,也有河流流出,实现了水体更新。(2分)
(2)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总体流量较小(2分);夏季气温高,流量较大(1分);冬季气温低,流量较小(1分);流量季节变化大(1分)。
(3)①当地降水少,光照充足,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2分);②灌溉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水质好(2分);③无霜期长,平均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2分)。
28.(1)风力沉积(1分); 细(1分); 沟谷(1分); 含沙量(1分)
(2)不同土层交替出现,说明干旱期和湿润期多次交替出现(2分);形成黄土层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强,气候以干旱为主(2分);古土壤层形成时期,植被较多,气候以湿润为主,降水较多。(2分)
(3)水土流失导致黄河下游河床抬高(1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多(1分),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升高(1分),蒸发量加大时(1分)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某校地理小组去当地天文馆学习,天文馆大厅屏幕显示当天日出时间为06:11,日落时间为17:41,月出时间为10:34,月落时间为01:03(以上均为北京时间)。完成1、2题。
1.该校所在城市最可能是( )
A.拉萨(30 N,91°E) B.武汉(30 N,113°E)
C.成都(30 N,104°E) D.宁波(30 N,121°E)
2.当日天文兴趣小组观察到的月相可能为( )
A. B. C. D.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明玉琮。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第3题。
3.良渚玉琮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完成4、5题。
4.该地断层形成的时间大约在( )
A.O2与S2岩层形成之间
B.S1与S2岩层形成之间
C.S2与T岩层形成之间
D.J岩层形成之后
5.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冰川末端是冰川运动结束的地方,冰碛物在此堆积。下图示意1990~2020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当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完成6、7题。
6.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冰川( )
A.玉贡拉冰川的面积基本稳定
B.玛拉波冰川末端高程先减后增
C.五条冰川的面积均出现萎缩
D.西南季风影响的冰川范围增大
7.下列描述,符合冰碛物特征的是( )
A.大小均匀,颗粒圆润
B.大小混杂,棱角分明
C.成分相似,粗细不等
D.颗粒细小,质地疏松
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完成8、9、10题。
8.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
A.①处吹东南风 B.②处风速比①处大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9.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 )
A.①处可能落叶缤纷 B.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C.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D.地球距离太阳较远
10.若此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 )
A.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 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C.①②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 D.在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
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纬度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完成11、12题。
11.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12.与N点比,M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东北信风影响,水汽少
C.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D.沿岸寒流强,降温减湿明显
图为“乌拉尔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14.以下关于乌拉尔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口附近可以形成三角洲
B.②至③河段,流量越来越大
C.属于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D.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水文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甲、乙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甲沿岸降水减少
B.甲附近海水盐度增加
C.乙沿岸气温增高
D.乙附近海水水温升高
16.当乙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偏低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①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
②秘鲁西部海域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
③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异常干旱
④澳大利亚东部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苍山位于云南大理,是中国高山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之一,图为苍山植被垂直带谱图。完成17、18题。
17.苍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的植被分布差异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8.与西坡相比,东坡常绿阔叶林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人类干预 B.水分缺乏
C.土壤贫瘠 D.热量不足
图为“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7月1日6:00 B.3月1日6:00
C.1月1日16:00 D.8月1日16:00
20.结合上题的推测结论,此时( )
A.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B.西安昼长大于悉尼
C.我国北方多沙尘暴
D.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图为浙江省省际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2010年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省外流入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完成第21题。
21.浙江省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
B.人口素质提升迅速
C.人口流入延缓老龄化
D.流入人口对城镇化贡献小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发展。图为宁波市主要新兴产业区的空间分布。完成22、23题。
22.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是( )
A.资源依赖性强 B.产品附加值高
C.交通需求量大 D.劳动力投入多
23.宁波市新兴工业布局呈现集中为主、少数分散的目的是( )
A.靠近消费市场 B.降低运费成本
C.减轻生产污染 D.共享空间资源
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完成24、25题。
24.导致主锋过境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过境,导致气温下降
B.地面辐射减弱,导致气温下降
C.暖锋过境,导致气温升高
D.天气转晴,导致气温升高
25.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副锋锋后,风力最大 B.②位于主锋锋后,风力最小
C.②位于冷锋和暖锋之间 D.③位于暖锋锋前,风力最小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2023年2月22日某飓风登陆马达加斯加岛,横穿过程中除带来暴雨、大风、风暴潮外,还引发了其它自然灾害。离开该岛后,飓风在莫桑比克海峡内徘徊并再次加强。
材料二 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1)甲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乙地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并简要分析甲地气候的成因。(6分)
(2)指出飓风在甲、乙两地引发的自然灾害存在的差异,并从地形角度说明原因。(4分)
(3)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飓风在莫桑比克海峡再次加强的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侧,处于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纬度”。焉耆盆地种植的酿酒葡萄品质好,能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当地政府将建设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基地作为富民强县的长期战略目标。下图为焉耆盆地部分区域简图,下表为焉耆盆地部分气候资料统计数据。
(1)博斯腾湖属于__________(淡/咸水湖),请说明判断理由。(4分)
(2)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开都河的流量特征。(5分)
(3)分析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品质好的自然原因。(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在湿润环境下低等植物不断新陈代谢,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古土壤。图为董志塬地形图及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剖面图。
(1)该区域的黄土为________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土壤颗粒越来越________(填“细”或“粗”)。该区域黄土地貌以地面破碎、________众多为主要特征。黄河在该区域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大。(4分)
(2)根据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推断其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特点。(6分)
(3)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说明该区域水土流失易诱发下游地区土壤盐渍化的过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