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5 13:4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初上高原的人因缺氧引发代偿反应,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而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出现疲倦、嗜睡、胸闷、头昏等“醉氧”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氧气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代偿反应”说明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
C.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 “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B. 碳以CO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
C. 海洋对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D. “蓝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
3. 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农田后,种群数量开始增长,随着时间推移,种群数量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中,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 田鼠种群数量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C. 当田鼠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时,不存在种内竞争
D.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部分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4.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杜甫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
B. 百花的花香、蝴蝶释放的性外激素均属于化学信息
C. 蝴蝶的舞蹈、鸟类的求偶炫耀均属于行为信息
D. 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热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 随着我国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的持续推进,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历史性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和“人沙和谐共存”的转变属于初生演替
B.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C. 在沙漠治理中应禁止资源利用,以便加快治理速度、维持治理效果
D. 群落演替是漫长且永无休止的过程,其发展方向无法预测
6. 卡介苗是用减毒的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活疫苗,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接种卡介苗后,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
B. 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出现过敏反应
C. 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抗体的记忆
D.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所有传染病,故我国规定所有新生儿均需接种
7. 研究人员用外源性赤霉素(GA)处理玉米,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矮化型玉米内源性GA含量不足
B. 矮化型玉米可能缺乏GA受体
C. 外源性GA对矮化型玉米的促进作用比对正常玉米明显
D. 玉米的株高由基因决定,GA可能会影响相关基因表达
8. 图甲为某植株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仅①处顶芽和②处侧芽可合成生长素
B. 在栽培过程中,为防止侧枝发育可切除①处的顶芽
C. 若将图甲植株横向放置,①处表现为向地生长
D. 保留①处顶芽时,②处生长素浓度可超过D点对应浓度
9. 青春期的启动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驱动。在青春期启动之前,下丘脑对性激素极为敏感,使得HPG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进入青春期时,下丘脑对性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并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HPG轴。但青春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抑制HPG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GnRH由下丘脑分泌后转移到垂体再释放 B. HPG轴的垂体和性腺均具有GnRH受体
C. 青少年过度节食会导致青春期的启动提前 D. 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1题。
仙居杨梅除直接食用,还可用于酿酒。智慧的劳动人民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利用发酵罐(如图),大规模生产杨梅酒,使仙居杨梅的价值翻了一番。发酵型杨梅酒的工艺流程依次包括挑选杨梅、清洗、打浆、糖酸调整、加入酵母菌、倒罐、发酵、除酸、过滤、澄清、杀菌、陈酿、成品等。
10. 下列关于杨梅酒发酵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2为杨梅酒出口,通过检测流出发酵液糖的浓度,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B. 图中3为叶轮,可以加快酵母菌的繁殖
C. 采用真空发酵技术不能提高酒精发酵速率
D. 夏季高温会促进发酵菌种的繁殖,大量获得发酵产物
11. 某同学采用塑料瓶等自制简易杨梅醋发酵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采用杨梅酒为原料
B. 保持通气,在发酵液表面会形成菌膜
C. 发酵过程中,醋酸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形成都与pH有关
D. 吸取发酵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菌落
12. 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局域种群是以很高概率相互作用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整个较大区域往往具有多个局域种群,这些局域种群通过较低程度的个体迁移连接形成集合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局域种群的形成是由于生态位重叠导致的生态位分化
B. 利用标记重捕法计算某局域种群的数量即为集合种群的数量
C. 将局域种群连接起来,可以促进局域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D. 栖息地破碎化提高了集合种群内部的物种丰富度
13. 某兴趣小组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野生酵母菌,将等量的菌种分别接种于盛有等量同种液体培养基的三组锥形瓶中,并放置在摇床上培养,摇床转速分别是210r/min、230r/min、250r/min。检测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种群呈“S”形增长的限制因素之一是培养液的成分
B.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对压在小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左线和上线
C. 摇床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D. 在一定转速和时间范围内,摇床转速越高,酵母菌繁殖的速度和总量越高
请阅读资料,完成14-15小题:
艾滋病毒(HIV)在入侵人体后,首先感染T细胞,2小时后被感染的T细胞开始攻击巨噬细胞,将病毒传递至巨噬细胞。48小时内巨噬细胞经循环系统可把病毒带至全身各处,期间使用“艾滋阻断药”(PEP)阻断艾滋病毒的感染率可达99.5%左右,起到防御作用。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案为三联药物阻断:恩曲他滨(FTC)和替诺福韦(TDF)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拉替拉韦(RAL)为整合酶抑制剂。
注:整合酶的作用是将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
14. 下列关于“艾滋阻断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阻断药”发挥功效的场所在内环境
B. RAL阻断的时间节点晚于FTC和TDF
C. 上述三联药物阻断能有效阻止HIV进入靶细胞而起到防御作用
D. 在有效时间内“阻断药”只要使用一次就能彻底阻止感染发生
15. 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 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 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上升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快速分化、成熟的结果
16. 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湖泊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起藻类和蓝细菌迅速繁殖,发生水华。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植物制成生态浮床(见下图),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与藻类争夺阳光等资源时更占优势,因而能够抑制藻类生长
B. 含N、P的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从而造成藻类大量繁殖
C. 生态浮床的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资源和栖息环境,有利于加快物质循环
D. 研究生态浮床上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
17 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操作过程中,接种环蘸取菌液1次,至少需灼烧五次
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 甲图中的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
18. 有数据显示,烟瘾者戒烟后体重普遍会增加,这与体内尼古丁减少相关。尼古丁对于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尼古丁与其受体结合并进入POMC神经元,使其产生动作电位
B. 尼古丁会使POMC神经元、“饱腹感”神经元依次兴奋,导致食欲下降
C. 戒烟后,肾上腺素的分泌减少,脂肪细胞产热增加
D. 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经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19.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高低及含量峰值时间的早晚与食盐的浓度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盐浓度越高,亚硝酸盐含量上升越快
B. 制作泡菜时加入陈泡菜汁会导致最终亚硝酸盐含量上升
C. 综合考虑选用3%的食盐浓度腌制的泡菜最安全、最经济
D. 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酸性、缺氧环境抑制杂菌生长
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仅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所组成的,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
B.刺激感受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收兴奋后产生动作电位
C.若脊髓受损,无论刺激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相应的肌肉都不会发生反射
D.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仅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脊髓内,没有中间神经元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
21. (10分)我国北方的冬小麦幼苗常遇到冰点以上的低温危害(冷害),严重时会造成烂种、死苗或幼苗不萌发。回答下列问题:
(1)吉林冬小麦在冬季来临之前,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提高抗冷害能力。下图是冬小麦不同时期含水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入冬前,冬小麦体内的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 ▲ ;入冬后,自由水的含量变化会 ▲ (填“减弱”或“增强”)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使可溶性糖分的含量 ▲ ,避免细胞内结冰。
(2)冬小麦受到冷害后,体内的乙烯和 ▲ 含量明显增加,后者可以明显促进气孔 ▲ ,抑制细胞分裂与伸长,使枝条上的腋芽进入 ▲ 状态,生长停止,一定程度上增强植物的抗冷性。冷害叶片还会发生缺绿或黄化,可能的原因是 ▲ 。
(3)正常情况下,冬小麦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开花,称为 ▲ 。该现象有利于冬小麦应对寒冷环境,确保其繁衍后代,这是生物与无机环境 ▲ 的结果。实验室里红光与远红光交替处理冬小麦,也会影响其开花,这与细胞膜上的 ▲ 接受光信号有密切关系。
22.(10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
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
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尿病有两种类型,I型糖尿病也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缺少分泌胰岛素的 ▲ 细胞导致的。由于胰岛素化学本质是 ▲ ,只能通过 ▲ (A.口服 B.皮下注射)方式进入人体内环境的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2)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机理是 ▲ (2分)。
(3)糖皮质激素能升血糖,与胰岛素具有 ▲ 作用。
(4)血糖调节主要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5)下列关于下丘脑的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 。(2分)
(A.血糖调节中枢 B.体温调节中枢 C.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D.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3.(10分)浙江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诸暨市最大的湖畈和生态湿地,是诸暨市北部重要的
生态屏障,素有“诸暨白塔湖,浙中小洞庭”之美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河网平原,有78个岛屿,形态各异,湿地公园内的景点主要为特色岛:桃花岛、紫薇岛、木芙蓉岛、薰衣草岛、水生植物展示岛、爱心岛、芦苇荡、塔湖鹭影、鹭鸟保护区等。湖内河网交错,自然曲折,呈现“湖中有田、田中有湖、人湖共居”景象,水陆相通,体现了群落的 ▲ 结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体现了群落的 ▲ 结构。
(2)青鱼干是春节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若要确定某养殖鱼塘中青鱼的存有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在该鱼塘中仍需定期投喂鱼饲料的原因是 ▲ 。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青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 ▲ 。
(3)螺蛳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 ▲ 。(2分)螺蛳是变温动物,其同化的能量中约20%用于 ▲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 的形式传递。
(4)湖内植被除水稻、蔬菜类外,主要有河柳、早竹、桑树、香樟、芦苇、美人蕉、千蕨菜、太阳花、并蹄莲等等,动物有150余种,说明该群落的物种 ▲ 大。
24.(13分)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的钠盐,目前主要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为了提高谷氨酸产量,科研人员不断优化培养条件,以获得最佳发酵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纯种菌株的获取:采集5cm深的土壤样品,与适量的无菌水充分混合形成 ▲ ,采用
▲ 法将菌液接种到细菌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通过观察菌落形态,从平板上挑取生长较好的谷氨酸棒杆菌的 ▲ ,转入培养基临时保存。
(2)菌株的培养:将斜面培养基上保存的谷氨酸棒杆菌接种到 ▲ 培养基中,32℃摇床培养,以达到 ▲ 菌株的目的。每隔一段时间利用 ▲ ,在显微镜下计算样品中谷氨酸棒杆菌的数量,了解菌株的生长周期,并通过初筛、复筛,确定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具有高产谷氨酸的能力。
(3)发酵条件的优化:在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不同碳源种类(葡萄糖、蔗糖)、无机氮源种类(尿素、硝酸钾)、初始pH(5.5、6.0、6.5、7.0、7.5、8.0、8.5)探究谷氨酸棒杆菌产生谷氨酸量的联合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根据实验结果,选择 ▲ 组合获得的谷氨酸产量最高,这可作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外,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原因是 ▲ 、 ▲ (写出2点即可)。
(4)谷氨酸棒杆菌的发酵:为了满足工业大规模发酵的需要,往往在接种发酵之前,对菌种进行
▲ 。根据菌株的生长周期及发酵进程,需要及时向发酵罐内添加 ▲ ,满足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需求,以提高谷氨酸产量。发酵90小时后,发酵罐内的谷氨酸浓度不再增加,可停止发酵。因此,合适的发酵周期是 ▲ 小时。
(5)谷氨酸的获得:发酵结束后,需对发酵液的产物进行分离、 ▲ ,获得的谷氨酸需要进行质量检查,进一步加工合格后才能成为产品。
25.(17分)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其病理特征表现之一是神经元之间存在β淀粉样蛋白斑块。淀粉样蛋白聚积后对神经元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出现组织坏死,神经元减少等情况。最新研究发现一定频率的光刺激能减少小鼠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数量,改善小鼠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β淀粉样蛋白是由相关前体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经 ▲ 等(细胞器)(2分)加工运输后分泌至组织间,并经水解酶作用转化为多肽聚积。部分AD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 ▲ 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下列哪几项 ▲ (2分)。
A.基本排尿反射丧失 B.痛觉减弱 C.心率减缓 D.肢体僵硬
(2)某研究团队为探究光刺激频率对AD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数量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动物分组:将生理状况相同的 ▲ 小鼠随机均分为光刺激组(PS组)和 ▲ 组(NS组)。相同数量的野生型小鼠作为 ▲ 组。
②实验动物处理:PS组小鼠每日接受40Hz(频率)强度为300勒克斯(光强)LED闪烁光刺激,持续四周。NS组和野生型小鼠的处理为 ▲ ,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数量测定:4周光刺激后,随机从各组中选取5只小鼠,麻醉后断头取脑,将海马组织分离,提取 ▲ ,检测β淀粉样蛋白含量。
④实验结果及结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光刺激能逆转AD小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减轻对实验动物神经的毒性作用,请用柱形图表示该实验结果 ▲ (提示:正常小鼠海马组织中也能表达少量β淀粉样蛋白)。(4分)
(3)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 ▲ ,其内含有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递质通过 ▲ 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处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已知脑内乙酰胆碱含量与记忆密切相关,老年痴呆病人脑内乙酰胆碱量减少,某团队研发了某种改善老年痴呆症状药物,你觉得可能的药物机理是 ▲ 。
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5:ABADB 6-10:ABDDB 11-15:DCBBB 16-20:BDBDA
二.非选择题
21.(每空1分,共10分)
(1) ①. 升高 ②. 减弱 ③. 积累
(2) ①. ABA/脱落酸 ②. 关闭 ③. 休眠 ④. 低温使叶绿素合成受阻或分解加快
(3) ①. 春化作用 ②. 协同进化 ③. 光敏色素
22.(除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胰岛β(胰岛B) 蛋白质 B B
(2)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促进1分,抑制1分,共2分))
(3)拮抗(相抗衡) (4)B (5)ABCD(2分)
23.(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水平 时间
(2)标志(记)重捕法 有鱼等从鱼塘中输出 逻辑斯蒂增长
(3)消费者和分解者 (2分) 自身生长、繁殖 含碳有机物
(4)丰富度
24.( 每空1分,共13分)
(1) ①. 土壤稀释液(土壤溶液) ②. 稀释涂布平板 ③. 单菌落
(2) ①. 液体 ②. 活化 ③. (特定的)血细胞计数板/细菌计数板
(3) ①. 葡萄糖+尿素+初始pH6.5 ②. 影响酶的活性、菌种的生长繁殖、代谢物质的形成/代谢途径和方向、代谢物质的种类
(4) ①. 扩大培养 ②. 营养物质/原料 ③. 90
(5)纯化/提纯
25.(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7分)【答案】
(1) ①. 内质网、高尔基体 (2分) ②. 布罗卡/S区 ③. BD (2分)
(2) ①. AD 未刺激 对照 ②.不接受额外光刺激/自然光照 ③. 海马组织总蛋白/组织液 ④(4分)
(3) ①. 突触小泡 ②. 胞吐 ③. 促进乙酰胆碱合成/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