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千
古
忠
臣
人
中
之
龙
15 诫子书
诸葛亮
姓名
时期
身份
成就
诸葛亮
181—234,三国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
蜀国丞相,刘禅封其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谥忠武侯,后世常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
字
孔明
代表作
《出师表》《诫子书》
简介作者
解题
诫子书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背景链接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任务一:诵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fú
yín
suì
诫子书
夫 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一词多义:
操守、品德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承接“俭”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古今异义,古: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承接“静”。今:环境或心情安静。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远,形作名,远大的目标。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一词多义: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介词,用(歌以咏志)介词,凭借(可以为师矣)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任务二:读懂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古今异义,古:懈怠。今:速度低,费时长。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古今义异义,古:轻薄,今: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古今异义,古:修养,今:治理。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一词多义,动,学习
一词多义,名,学问
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岁月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宾语前置,“将复及何又”,怎么来得及
古今异义,古:疾行,指迅速逝去。今:奔驰,奔跑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一词多义:消失
1、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任务三:合作探究
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文章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文中的关键词语。
“静”: 淡泊、宁静
“静”的反面:淫慢 险躁
3、请结合文中的语句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保持内心宁静,清心寡欲,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静”是学习的前提。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只有做到淡泊、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实现远大的目标(致远)。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砺品德。
4、诸葛亮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从反面论述“静”。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
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7、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淡泊”和“宁静”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任务四:课堂小结
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其次正面论述“志”“学”“才”的关系。再次反面论述:“淫慢”和“险躁” 的害处,最后得出结论:劝勉惜时。
儒家的先贤大德也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孔子、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箪食,一瓢饮”,体现出他们的生活俭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淡泊名利。
1.解释下列变色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静以修身
(3)淫慢则不能励精
(4)将复何及
(5)非学无以广才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放纵懈怠
来得及。
增长才干
课堂检测
2.解释变色字在句中的意思。
夫学须静也( )
非志无以成学( )
意与日去(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夫君子之行( )
三人行(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处处志之( )
(1)学
(2)意
(3)行
(4)志
意志
志向
做标记
情趣
品行,品德
行走
学习
学业
3.填空题。
(1)《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淫慢、不能险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提出观点:
正面论述:
反面论述:
得出结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志”“学”“才”的关系
“淫慢”和“险躁” 的害处
劝勉惜时
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