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选择题专项练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 选择题专项练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5 17: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选择题专项练(上)
1
2
3
4
5
6
7
1.(2023·北京东城区二模)风暴瓶(如图)又称“天气瓶”。瓶中装有由樟脑(C10H16O)、硝酸钾、氯化铵、蒸馏水和乙醇组成的溶液。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樟脑结晶析出,其晶体形态会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樟脑是有机化合物
B.樟脑的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C.樟脑在体系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天气瓶”不能准确预示天气变化
B
1
2
3
4
5
6
7
解析 樟脑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是有机化合物,A正确;构成樟脑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属于分子晶体,B错误;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樟脑结晶析出,故樟脑在体系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正确;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樟脑结晶析出,其晶体形态会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只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其他天气问题无法预测,D正确。
1
2
3
4
5
6
7
2.(2023·湖南怀化三模)羟基茜草素具有止血、化瘀、通经络等功效,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羟基茜草素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苯环上的氢原子被4个氯原子取代的结构有5种
D.1 mol羟基茜草素最多能与8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A
1
2
3
4
5
6
7
解析 羟基茜草素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该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正确;苯环上有五个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苯环上的H原子被4个Cl原子取代和被1个Cl原子取代的结构数目相同,均为5种,C正确;一定条件下,苯环和羰基均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羟基茜草素最多能与8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
2
3
4
5
6
7
A.b=13
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C.XF3与YF3中X与Y的杂化方式相同
D.单质的沸点:X>Y
C
1
2
3
4
5
6
7
解析 基态X原子核外电子s能级电子数是p能级电子数的4倍,则X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1,则X为B元素;由2+5=c,则Y的质子数为7,Y为N元素;X和Y分别为B和N,则a=5,由质量守恒4+2×5=b+1,解得b=13,A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BN2,D正确。
1
2
3
4
5
6
7
4.(2023·广东大湾区二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KClO3与浓盐酸反应,HCl只体现还原性
B.浸有淀粉KI溶液的脱脂棉变蓝,说明氧化性Cl2>I2
C.新鲜花瓣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
D.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可吸收过量氯气
A
1
2
3
4
5
6
7
解析 KClO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KCl、水,HCl体现还原性和酸性,A错误。
1
2
3
4
5
6
7
5.(2023·湖南雅礼中学三模)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
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NH4Cl溶液可用于除锈 NH4Cl易溶于水
B 往苯酚悬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 酸性:苯酚>HC
C H2O2常用于杀菌消毒 H2O2受热易分解
D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乙醇可发生取代反应
B
1
2
3
4
5
6
7
解析 氯化铵溶液可用于除锈是因为氯化铵在溶液中水解生成的氢离子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A错误;往苯酚悬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变澄清说明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证明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离子,B正确;过氧化氢常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具有强氧化性,C错误;乙醇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和水,D错误。
1
2
3
4
5
6
7
6.(2023·河北秦皇岛二模)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OFA)对CO2具有超高吸附能力,并能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2和sp3杂化
B.物质a为醚类有机物,与环氧乙烷互为同系物
C.1 mol b最多可与2 mol NaOH反应
D.a转化为b发生取代反应,并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形成
D
1
2
3
4
5
6
7
解析 b分子中存在单键碳,采用sp3杂化,羰基中的C原子采用sp2杂化,A正确;物质a为醚类有机物,与环氧乙烷结构相似,且组成上相差1个CH2,两者互为同系物,B正确;由b的结构简式可知1 mol b中等同于含有2 mol酯基,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C正确;a转化为b发生加成反应,由断键过程可知该转化过程中只形成了极性键,D错误。
1
2
3
4
5
6
7
7.(2023·河南名校联盟联考)已知常温下HF酸性强于HCN,分别向1 L 1 mol·L-1的HF和HCN溶液中加NaOH固体调节pH(忽略温度和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 (X表示F或者CN)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线Ⅰ对应的是
B.Ⅰ中a点到b点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c点溶液中:c(Na+)>c(X-)=c(HX)>c(OH-)>c(H+)
D.b点溶液和d点溶液相比:cb(Na+)D
1
2
3
4
5
6
7
选择题专项练(下)
1
2
3
4
5
6
7
1.(2023·天津东丽区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是一种没有固定熔沸点的有机高分子混合物
B.燃煤取暖,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D.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是由含铜合金制成的
A
解析 油脂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是小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混合物,A错误。
1
2
3
4
5
6
7
2.(2022·广东汕头潮阳黄图盛中学一模)有机物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和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完全相同
B.油脂、蛋白质和聚乙烯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苯乙烯和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发生变化的本质相同
C
解析 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乙醇分子中有—CH2OH,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C正确;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是物理过程,裂化、裂解发生了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所以本质不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3.(2023·天津河东区一模)血红蛋白结合O2后的结构如图所示,Fe2+与周围的6个原子均以配位键结合。CO也可与血红蛋白配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约为O2的230~270倍。二者与血红蛋白(Hb)结合的反应可表示为①Hb+O2 Hb(O2)  K1;②Hb+CO Hb(CO) K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2+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空轨道
B.电负性:O>C,故CO中与Fe2+配位的是O
C.由题意可得结论:相同温度下,K2>K1
D.CO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
平衡①②移动的方向相反
B
1
2
3
4
5
6
7
解析 Fe2+存在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空轨道,A正确;电负性:O>C,O在成键时不易给出孤电子对,故CO中与Fe2+配位的是C,B错误;CO可与血红蛋白配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约为O2的230~270倍,可知反应②正向进行程度比①大,故相同温度下,K2>K1,C正确;CO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氧气浓度增大,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Hb浓度减小,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二者平衡移动的方向相反,D正确。
1
2
3
4
5
6
7
4.(2023·广东韶关二模)近日,我国科研团队研制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直接氨燃料电池(DAFC),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若交换膜中通过0.3 mol OH-,A电极区消耗2.24 L NH3
C.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 ══ 4OH-
D.电流方向:电极B→灯泡→电极A→电极B
B
1
2
3
4
5
6
7
解析 根据图示,NH3在A电极失电子生成氮气和水,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A电极反应为2NH3-6e-+6OH- ══ N2+6H2O,若交换膜中通过0.3 mol OH-,说明外电路中转移0.3 mol电子,A电极消耗0.1 mol NH3,没有明确是否为标准状况,氨气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B错误;B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生成OH-,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 ══ 4OH-,C正确;NH3在A电极失电子生成氮气和水,电极A为负极,B为正极,电流方向为电极B→灯泡→电极A→电极B,D正确。
1
2
3
4
5
6
7
5.(2022·浙江1月选考卷,25改编)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硫酸厂周边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慢慢注入盛有酸性KMnO4稀溶液的同一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
B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C 检验溶液中FeSO4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未出现红色,证明FeSO4未被氧化
D 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 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I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变蓝色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蓝的为食盐
D
1
2
3
4
5
6
7
解析 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滴加含淀粉的酸性KI溶液,生成了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2I-+4H+ ══ 2NO+I2+2H2O,该实验未进行酸化,D错误。
1
2
3
4
5
6
7
6.(2023·山东聊城二模)铜催化乙炔选择性氢化制1,3-丁二烯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吸附在铜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的速率大于反应Ⅱ的速率
B.若原料用丙炔,则会有2种分子式为C6H10的有机物生成
C.增大Cu的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C2H2的平衡转化率
D. 转化成C4H6(g)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
1
2
3
4
5
6
7
解析 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则反应Ⅰ的速率小于反应Ⅱ的速率,A错误;若原料用丙炔,则会有
CH3CH=CH—CH=CHCH3、CH2=C(CH3)—C(CH3)=CH2、CH3CH=CH—C(CH3)=CH2共3种分子式为C6H10的有机物生成,B错误;增大Cu的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提高C2H2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根据图示, 转化成C4H6(g)过程中,先碳碳双键中有1条键断裂,后又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的形成,故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D正确。
1
2
3
4
5
6
7
7.(2023·湖北名校联盟联考)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二元弱碱,在溶液中的电离类似于氨,且分步电离。25 ℃时,乙二胺溶液中各含氮微粒的分布分数δ(平衡时某含氮微粒的浓度占各含氮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随溶液pOH[pOH=-lg c(O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NCH2CH2NH2在水溶液中第二级电离方程式为
C.向一定浓度的H2NCH2CH2N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B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c(Cl-)+c(OH-)=3c([H3NCH2CH2NH3]2+)+c(H+)
D.将0.1 mol·L-1 100 mL [H3NCH2CH2NH3]Cl2与0.1 mol·L-1100 mL H2NCH2CH2NH2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答案 D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本 课 结 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