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正义的胜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正义的胜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14 21:1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欢 迎1、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2、说出二战爆发前,德国先后侵占的国家:
3、请说出与下列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
“白色方案”

“巴巴罗萨计划”

“虎!虎!虎!”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温故知新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第8课正义的胜利 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为什么能够频频得手?如果是反法西斯国家的成员之一,你认为怎么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说一说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各自为战。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希特勒“入侵俄国, 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丘吉尔英国首相的话说明了什么?一九四一年八月发表《大西洋宪章》一九三七年结成轴心国集团一九四二年初26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正义力量携手联盟反法西斯力量壮大大战出现转折中途岛海战(1942. 6)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太平洋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1942年10月英军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发生了转折。各大战场的转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是:___ __;
欧洲(苏德)战场的重要转折点是:__ __;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是: 。1942年6月 中途岛海战(最早)1942年10月 阿拉曼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重要)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时间:结果:意义: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2月参加国:英、美、苏会议内容: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三国分区占领德国; 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成立联合国。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恶贯满盈的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二、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三、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解放运动又一次兴起。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战的性质3、启迪
(2)各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一跪泯恩仇——华沙之跪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归纳本课主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942年1月1日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3、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4、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5、法西斯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
——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6、法西斯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二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1.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于下列哪一事件后 (?? ) A、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B、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C、苏德战争爆发后?????? D、雅尔塔会议召开后
2.七十年(2014)前,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这一行动 (?? ) A、 加快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
B、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 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D、 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3.1945年2月,为取得反法西斯发的最后胜利,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没有 A、蒋介石????B、丘吉尔???C、罗斯福????D、斯大林
4.丘吉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他说这句话的原因主要是(??) A、要欺骗国际舆论???????????B、威胁法西斯德国?? C、英俄面临共同的敌人???????D、丘吉尔同情苏联课 堂 练 习ACAC5.1942年1月1日,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请问,当时的签字国共有 (?? ) A、21个????? B、22个??? C、26个????D、15个
6.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下列哪份文献的发表?
A、《联合国家宣言》???B、《慕尼黑协定》 C、《雅尔塔决议》?????D、《开罗会议决议》7.1942年7月---1943年2月,请你根据给出的时间来判断这一时期发生了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 A、莫斯科保卫战?????????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C、不列颠之战???????????D、斯大林格勒会战
8.“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远不致卷土重来。”请你根据含义判断这句话出自下列哪部文献? (?? ) A、《联合国家宣言》????B、《慕尼黑协定》? C、《雅尔塔决议》??????D、《开罗会议决议》CADC4、1940年12月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的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7、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
①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②确立新的欧亚政治版图
③严重损害中国主权④决定建立新的国际组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B10、下列表述不属于二战经验教训的是( )
A、绥靖政策只能既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可以演变成正义战争
C、不同制度的国家能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
D、制止世界大战的前提是大国间协调一致DB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保卫战 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既是最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又是最先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
A 德国 B 日本 C 意大利 D 西班牙3、诺曼底登陆被称为:
A“巴巴罗萨”计划 B“海狮”计划
C“霸王”计划 D“白色”计划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美国利益受到法西斯侵害
B 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D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5、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苏德战场上与平型关大捷有相似意义的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不列颠之战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敦刻尔克撤退ACCCC试从原因、性质、结果三方面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原因: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而“二战”的原因中有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结果:德国都是战败国,
“一战”中苏维埃俄国诞生,
“二战”后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世纪审判知识拓展纽伦堡审判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22名,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
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其中3个判决为犯罪组织,另外3个则无罪。除了这22名被告和6个团体外,其余被告均在1946年至1949年接受美国军事法庭审判调查,即纽伦堡后续审判。 纽伦堡审判1945年10月18日,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审判在柏林举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国纽伦堡城。经过216次开庭,于1946年10月1日结束。法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
  1、判处以下12人绞刑:
  赫尔曼·威廉·戈林,纳粹政权第2号人物,空军总参谋长,国家元帅。(处决前自杀)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第二任外交部长。
……
  5、判处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尔·邓尼茨,潜水艇舰队司令,第二任海军总司令。希特勒死后任德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世纪审判知识拓展东京审判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这些人中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远东国际法庭由中、美、英、法、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中国法官梅汝璈代表中国方面参加东京审判,任中国驻国际法庭法律代表团团长,首席检察官和首席法官。绞刑:七个人因为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决绞刑。他们于1948年12月23日在池袋的巣鸭监狱执行死刑。
  东条英机,陆军大将、前首相。
  板垣征四郎,陆军大将,前中国派遣军参谋长。
  土肥原贤二,陆军大将,特务、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军官。
  广田弘毅,男爵,日本前首相。最大战犯-裕仁天皇-逃脱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