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选择题专项练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 选择题专项练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5 17: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选择题专项练(上)
1
2
3
4
5
6
7
1.(2023·广东广州三模)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铝合金、光导纤维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天然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C.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成分不相同
D.玻璃、水泥、新型陶瓷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B
解析 青铜、铝合金属于合金,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有机玻璃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天然橡胶是聚异戊二烯,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钢化玻璃是将普通退火玻璃先切割成要求尺寸,然后加热到接近软化点的700 ℃左右,再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而得到的,故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成分相同,C错误;玻璃、水泥都属于硅酸盐产品,新型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2.(2023·河南名校大联考三模)M、N、P三种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M、N、P均能与金属钠反应
C.P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D.苯环上含一个取代基且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N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
1
2
3
4
5
6
7
解析 M中连接羟基的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该碳原子和所连的三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四面体结构,则M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A错误。M和N分子中有羟基,P分子中有羧基,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B正确。P分子中有苯环、碳碳双键和酮羰基,能与氢气加成;有羧基,能与醇发生取代反应;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正确。苯环上含一个取代基且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则含有羧基,苯环上连有的取代基可以是
—CH(COOH)CH2CH3、—CH2CH(COOH)CH3、—CH2CH2CH2COOH、
—C(CH3)2COOH、—CH(CH3)CH2COOH,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D正确。
1
2
3
4
5
6
7
3.(2023·湖北宜昌4月调研)胆矾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胆矾是分子晶体
B.通常NH3比H2O更易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
C.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的化学键有配位键、极性键、非极性键
D.CuSO4·5H2O中,每个Cu2+与5个H2O形成配位键
B
1
2
3
4
5
6
7
解析 胆矾是五水硫酸铜,胆矾是由水合铜离子及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离子晶体,A错误;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配离子[Cu(NH3)4]2+,故NH3比H2O更易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B正确;在题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O→Cu配位键,H—O、S—O极性共价键和配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C错误;根据图示结构,每个Cu2+与4个H2O形成配位键,D错误。
1
2
3
4
5
6
7
4.(2023·辽宁抚顺二模)以对硝基苯甲酸( )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子由铅合金经溶液流到金属阳极DSA
B.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 ══ 4H++O2↑
C.反应结束后阳极区pH减小
D.每转移2 mol e-时,阳极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减少18 g
A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5.(2023·山东德州二模)关于下列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可用来制备小苏打
B.图乙能保证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C.图丙可实现蒸发Na2CO3溶液得到Na2CO3固体
D.图丁可以实现石油分馏
A
1
2
3
4
5
6
7
解析 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NH3,再向其中通入足量CO2,发生反应NaCl+NH3+H2O+CO2 ══ NaHCO3↓+NH4Cl,由于NaHCO3溶解度较小,反应消耗溶剂水,产生大量NaHCO3,因此装置甲中会有沉淀NaHCO3析出,A正确;盛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应该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B错误;蒸发溶液时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C错误;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错误。
1
2
3
4
5
6
7
6.(2023·辽宁重点高中联合体联考)乙醇和乙酸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机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Ⅱ形成配位键,Ⅴ→Ⅵ断裂配位键
B.Ⅱ→Ⅲ的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Ⅲ→Ⅳ质子发生转移
D.若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乙酸乙酯的平衡产率
D
1
2
3
4
5
6
7
解析 由流程可知,Ⅰ→Ⅱ中氢离子提供空轨道、氧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Ⅴ→Ⅵ形成的配位键断裂,A正确;Ⅱ→Ⅲ的反应中原子全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原子利用率为100%,B正确;Ⅲ→Ⅳ过程中下侧的质子转移到了右侧羟基上,发生转移,C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生成的水,导致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乙酸乙酯的平衡产率,D错误。
1
2
3
4
5
6
7
7.(2023·湖南怀化二模)已知SrF2属于强碱弱酸盐,微溶于水、可溶于酸。常温下,用HCl调节SrF2浊液的pH,测得在不同pH条件下,体系中-lg c(X)(X为Sr2+或F-)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Ksp(SrF2)=10-10.2
B.常温下,氢氟酸的Ka数量级为10-2
C.a点溶液中存在:
2c(Sr2+)+c(H+)=c(F-)+c(OH-)+c(Cl-)
D.c点溶液中存在:c(H+)=c(OH-)-c(F-)
C
1
2
3
4
5
6
7
a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2c(Sr2+)+c(H+)=c(F-)+c(OH-)+c(Cl-),C正确;由题图可知c点处c(Sr2+)=c(F-),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2c(Sr2+)+c(H+)=c(F-) +c(Cl-)+c(OH-),则溶液中c(H+)=c(Cl-)+c(OH-)-c(F-),D错误。
选择题专项练(下)
1
2
3
4
5
6
7
1.(2023·河北张家口二模)“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服和胡服的主要成分均为天然有机高分子
B.竹制或木制长弓是利用了竹或木的柔韧性和延展性
C.“胡服骑射”是通过改进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增强物质性能
D.弓箭上的箭羽为鹰或鹅的羽毛,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A
解析 汉服和胡服的主要成分均为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1
2
3
4
5
6
7
2.(2023·北京西城区二模)我国科学家合成了检测CN-的荧光探针A,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荧光探针A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B.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C.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1 mol探针A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
D
解析 该分子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A正确;该分子中存在—OH,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B正确;该分子具有碳碳双键,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r2可以取代酚羟基邻位或对位的H,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酚羟基都能和NaOH反应,1 mol探针A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D错误。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C.G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ⅢA族
D.G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K的第一电离能
A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4.(2023·辽宁瓦房店一模)下列装置由甲、乙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形成的化学电源;乙是利用装置甲模拟工业电解法来处理含 废水,电解过程中溶液发生反应: 。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B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5.(2023·北京海淀区二模)利用下列试剂和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并除去其中的非水杂质,能达到目的的是(必要时可加热,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  )
选项 气体 试剂Ⅰ 试剂Ⅱ 试剂Ⅲ
A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B SO2 浓硝酸 Na2SO3 饱和NaHSO3溶液
C CO2 稀盐酸 CaCO3 饱和NaHCO3溶液
D C2H4 浓硫酸 C2H5OH 酸性KMnO4溶液
C
1
2
3
4
5
6
7
解析 实验室中制备的Cl2中含有HCl,除去Cl2中的HCl应该用饱和食盐水,而不是NaOH溶液,A错误;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Na2SO3氧化为Na2SO4,故不能用浓硝酸和Na2SO3来制备SO2,而应该用70%H2SO4和Na2SO3来制备SO2,B错误;实验室用稀盐酸和CaCO3制备CO2,此时CO2中含有少量的杂质HCl,可用饱和NaHCO3溶液来除去CO2中的HCl,C正确;实验室可以将浓硫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迅速加热到170 ℃来制备乙烯,这样制得的乙烯中含有SO2、CO2和乙醇蒸汽等杂质,由于乙烯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除杂,应该用NaOH溶液来除杂,D错误。
1
2
3
4
5
6
7
6.(2023·天津十二校联考)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 ℃时(各物质均为气态),CH3OH与水在铜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CH3OH(g)+H2O(g) ══ CO2(g)+3H2(g) ΔS>0
B.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Ⅰ和反应Ⅱ的活化能
C.1 mol CH3OH(g)和1 mol H2O(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O2(g)和3H2(g)的总能量
D.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g)+H2O(g) ══ H2(g)+CO2(g) ΔH<0
C
解析 该反应中消耗2 mol气体产生了4 mol气体,气体量增加为熵增的反应ΔS>0,A正确;催化剂改变反应过程从而降低活化能,所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Ⅰ和反应Ⅱ的活化能,B正确;从能量图看1 mol CH3OH(g)和1 mol H2O(g)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O2(g)和3 mol H2(g)的总能量,C错误;从催化机理看CO(g)和H2O(g)为该反应的中间产物,从能量图看CO(g)和H2O(g)的总能量高于H2(g)和CO2(g),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D正确。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7.(2023·天津红桥区二模)常温下,取一定量的PbI2固体配成饱和溶液,t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PbI2的Ksp为2×10-6
B.温度不变,向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铅浓溶液,平衡向左移动,Pb2+的浓度减小
C.温度不变,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入了KI固体,PbI2的Ksp增大
D.常温下,Ksp(PbS)=8×10-28,向PbI2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反应
D
1
2
3
4
5
6
7
本 课 结 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