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故事,并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
3.懂得善于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猜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书课题:《亡羊补牢》,学生齐读。
4.“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5.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丢失、羊圈)
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 (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一件什么事
(这篇寓言主要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羊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 (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请大家快速浏览1- 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 指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演一演: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
(三)养羊人为什么又丢失 - -只羊 让我们学习文第4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1.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到了什么
2.理解词语:从“原来”、“又”这两个词语中你体后果,这两个词说明再次丢羊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四)并羊人连续丢了两次羊,那么他醒悟了吗?他心里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该最后一段,找出养羊人想法的句子,划上横线,养羊人做法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2.比较收句子的不同,理解养羊人的悔意。出示课件: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理解”赶紧”,思考讨论,能不能去掉”赶紧”
3.这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五.教师小结。
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