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1章末知识点总结集训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知识导图
复习指南
高考题
1.(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需要新合成蛋白质
B.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C.紫外线照射导致的DNA损伤是皮肤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D.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题点 (1)细胞凋亡的概念(必修1 P126):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2)细胞衰老的机制(必修1 P124):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导致细胞衰老。(3)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必修1 P121)。
答案 A
解析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控制凋亡的基因表达,需要新合成蛋白质,A错误;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导致细胞衰老,所以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
2.(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研究表明,激活某种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其功能可恢复
B.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不是程序性死亡
C.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过程不受基因控制
D.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
题点 细胞凋亡的概念(必修1 P126):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答案 D
解析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丧失其功能且不可恢复,A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程序性死亡,受基因控制,B、C错误;由题意可知,激活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使病毒失去宿主细胞,进入体液,被清除,故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D正确。
3.(2021·全国乙卷改编)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间期,DNA进行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在后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题点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必修1 P112~113)。
答案 D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
4.(2020·北京等级考改编)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片需经甲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
B.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
C.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D.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题点 (1)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制片流程(必修1 P116):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有丝分裂装片的观察(必修1 P116):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3)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必修1 P112~113)。
答案 D
解析 制片的步骤包括解离→漂洗→染色等,A错误;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在高倍镜下寻找,需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将目标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如图所示,细胞中有明显的染色体,且染色体正移向细胞两极,由此可见题图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5.(2020·山东等级考)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题点 (1)有丝分裂过程(必修1 P112~113)。(2)细胞周期概念(必修1 P111):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不能发生去磷酸化,说明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由题意可知,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不能像正常细胞一样降低,说明M蛋白应该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由题意可知,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
6.(2019·全国卷Ⅰ)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题点 (1)细胞凋亡的概念(必修1 P126):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细胞凋亡的实例(必修1 P126):人胚胎时期尾消失,胎儿手的发育,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等。(3)细胞坏死的概念(必修1 P126):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答案 B
解析 在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后来随着指间细胞的自动死亡,才发育为成形的手指,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错误;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不同于细胞凋亡,D错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