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3酸碱中和滴定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3酸碱中和滴定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5 16: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节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问题情境】
思考:如何知道这瓶溶液的浓度?
沉淀法
加铝测量气体法
蒸发结晶法
中和法
【学习任务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原理:
1、定义: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酸碱中和滴定
标准液
待测液
① 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② 酸碱恰好反应时:
n(H+)酸=n(OH-)碱
即 c(H+)酸·V酸=c(OH-)碱·V碱
【学习任务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c (H+) V(酸) = c (OH—) V(碱)
c (OH—) =
c (H+) V(酸)
V(碱)
待测
已知0.10mol/L
量取
实验测定
使用中和滴定法时,要准确计算出未知碱液的浓度,还需要准确知道什么数据?
①已知准确浓度的酸溶液
②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思考】实验中酸碱滴定的关键在于?
酸碱滴定的关键:
(1)准确量取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滴定终点
滴定管
酸碱指示剂
【学习任务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主要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烧杯、容量瓶等。
【学习任务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活动1:认识滴定管
标注温度、规格
“0”刻度线在上
玻璃塞
带玻璃球的橡胶管
★使用四氟乙烯活塞的滴定管为酸碱通用滴定管
【学习任务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活动1:认识滴定管
②最小刻度为0.1 mL,要估读到0.01 mL。
③尖嘴部分无刻度。
(溶液装至“0”时,体积大于所标容积)
①酸式滴定管:酸性溶液(除了氢氟酸)、
强氧化性溶液
碱式滴定管:碱性溶液
④用途:滴定、量取
精确度高的仪器
【学习任务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活动2:滴定管的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读数:20.45mL
读数:36.10mL
ΔV = V末-V初= 36.10 mL-20.45 mL= 15.65 mL
V初
V末
V = V末-V初
1、量取25.00mL,KMnO4溶液可选用仪器( )
A.50mL量筒 B.10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C
2.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 g食盐
B.用量筒量取5.26 mL盐酸
C.用广范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是3.5
D.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23.10 mL溶液
D
【学习评价】
实验操作
①滴定管
检漏
洗涤
润洗
装液
调起始液面
记录
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
用_______________遍锥形瓶和滴定管;
用所要盛装的溶液_________遍滴定管;
将酸、碱液分别注入相应的滴定管中,并使液面位于“0”以上2~3 mL处;
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
记录滴定管的初始读数。
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20.00 mL未知的浓度的NaOH溶液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蒸馏水洗涤2-3
润洗2-3
排气泡
排除滴定管内气泡,使其充满溶液,
(0或0刻度以下,读数V0)
(1)滴定前的准备:
快速放液
挤压橡皮管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1)滴定前的准备:
锥形瓶
②锥形瓶
洗涤
装液
加指示剂
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将滴定管中量取好的待测NaOH溶液加入锥形瓶中;
滴入2~3滴指示剂。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2)滴定
控制活塞
锥形瓶
内溶液颜色变化
摇动锥形瓶
滴定管的尖嘴接触锥形瓶内壁,用锥形瓶内壁“刮”下半滴标准液。
滴定过程中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甚至半滴一摇。
【思考】如何滴入半滴?
(3)判断终点
当滴入最后半滴盐酸时,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即达到终点。
(4)读数
平视滴定管中凹液面最低点,读取溶液体积。
记录滴定管的最终读数。重复上述实验2-3次。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当滴入最后半滴×××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颜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
答题模板: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① 强酸—强碱:选酚酞或甲基橙都可以
② 强酸滴定弱碱:滴定终点为酸性,选甲基橙
③ 强碱滴定弱酸:滴定终点为碱性,选酚酞
石蕊的变色范围太宽,不能用作指示剂。
指示剂
选择
原则
8.2~10.0
3.1~4.4
5.0~8.0
指示剂 变化范围 石蕊 pH<5红色 5~8紫色 >8蓝色
酚酞 pH<8.2无色 8.2~10浅红色 >10红色
甲基橙 pH<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石蕊:
甲基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10
5
8
3.1
4.4
【思考】为什么只滴入半滴?
开始时由于待测液的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标准液对其pH影响不大。当接近滴定终点(pH=7)时,很少量(0.04mL,约一滴)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突变。
例:用0.1000mol/L的HCl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的NaOH溶液,pH随V[HCl(aq)]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V (盐酸) 0.00 15.00 19.50 19.98 20.00 20.02 20.50 25.00 40.00
pH 13.00 12.15 11.10 9.70 7.00 4.30 2.91 1.95 1.48
少加半滴
多加半滴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1)滴定曲线
注意:滴定终点是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的点,但不一定是酸、碱的反应终点。通常有一定误差(允许误差)。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2)数据处理
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20.00 mL未知的浓度的NaOH溶液
实验次数 消耗HCl溶液的体积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
1 22.25 20.00
2 23.14 20.00
3 22.27 20.00
平均值
22.26
20.00
若有数据偏差较大,则舍去
舍去
【学习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学习任务三】滴定的误差分析:
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
已知
已知
读数
决定误差原因:
结论:
c(待)与V(标)成正比;
V(标)偏大,结果偏大;
V(标)偏小,结果偏小
读数注意事项
俯视读数
仰视读数
如果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
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
读数
读数注意事项
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后俯视刻度线
结果偏低
滴定前俯视刻度线,滴定后仰视刻度线
结果偏高
【学习任务三】滴定的误差分析:
(1)若以盐酸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常见的误差分析如下:
c(标)·V(标)
V(待)
=
c(待 )
所有的误差都体现到V(标)上来分析!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不变
无影响
【学习任务三】滴定的误差分析:
(1)若以盐酸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常见的误差分析如下:
c(标)·V(标)
V(待)
=
c(待 )
所有的误差都体现到V(标)上来分析!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
【学习任务三】滴定的误差分析:
(1)若以盐酸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常见的误差分析如下:
c(标)·V(标)
V(待)
=
c(待 )
所有的误差都体现到V(标)上来分析!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变大
偏高
【学习任务三】滴定的误差分析:
(1)若以盐酸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常见的误差分析如下:
c(标)·V(标)
V(待)
=
c(待 )
所有的误差都体现到V(标)上来分析!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学习任务三】滴定的误差分析:
(2)若以0.1mol/LNaOH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常见的误差分析如下:
c(标)·V(标)
V(待)
=
c(待 )
所有的误差都体现到V(标)上来分析!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配制NaOH 标准液 NaOH固体部分潮解
NaOH固体中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
NaOH固体中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Na2CO3)
NaOH固体中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Na2O)
变大
偏高
变大
偏高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误差分析
【学习评价】
1、如图曲线a、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 P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C. 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 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B
2、25 ℃时,向20.00 mL浓度均为0.100 0 mol/L的三种酸HX、HY、HZ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100 0 mol/L的NaOH溶液,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常数Ka(HY)=10-5
B. 酸性强弱:HX>HY>HZ
C. HZ的电离方程式为HZ H++Z
D. 若加入过程温度发生变化,则V=40.00mL时Kw最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