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中考科学(核心实验探究)分类题型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最新中考科学(核心实验探究)分类题型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4-14 19:12:01

文档简介

2015年最新中考科学(核心实验探究)分题型汇编参考答案
18、解:(1)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应该采用过滤的方法;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因此可以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2)因为在步骤Ⅰ中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所以滤渣Ⅰ是置换出来的铜与剩余的铁的混合物;(3)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将亚铁离子完全除去;(4)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也就是pH,通常用pH试纸
答案:(1)过滤;Fe+CuCl2=Cu+FeCl2;(2)Fe和Cu;;(3)完全除去Fe2+;(4)pH试纸
19、答案:(1)提高(地表)温度;(2)成熟区(或根毛区);蒸腾作用;(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4)①将其套上不透明物品进行暗处理24小时;③遮住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或生长状况相同的不同叶片);⑤实验现象:黑色纸片遮住的部位不变蓝,红色、蓝紫色纸片遮住的部位蓝色最深,黄色纸片遮盖的部位蓝色较浅(或红色、蓝紫色、黄色纸片遮盖的部位变蓝,淡蓝色深浅不同).
20、答案:(1)是;(2)大于;(3)光照强度;二氧化碳;(4)左
21、答案:(3)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答成“避免误差”不给分);
(4)①含10%的食盐水(缺少“10%”不给分);②对照;A;③水分;
(5)①促进;②没有(或无)影响;
22、答案:(1)2;(2)水;(3)一定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3、答案:(1)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3)④不做处理;⑥平均值;
(4)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6)酵母;抗生素
24答案:(1)相等;(2)旋转一定角度;(3)必须在同一物体上;(4)卡片重力可以忽略
25、答案:(1)速度;(2)(a)小车受阻力的情况;(b)小车运动的路程;(3)不是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凡是下载“三人行名师工作室”资料的朋友,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交流(QQ:55399510)。资料如有差错,本工作室均负责调换。并免费赠送无水印版答案或指定资料一份,谢谢配合!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2015年最新中考科学(核心实验探究)分类题型汇编
题型一、(伏安法测电阻)
1.小明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某电路元件盒中未知电阻Rx的阻值,已知未知电阻Rx的阻值不小于5Ω,电源由两节干电池组成,除了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表(量程0-15V,0-3V),电流表(量程0-3A,0-0.6A),滑动变阻器R(20Ω-1A),阻值已知且大小不等的定值电阻R1和R2;
(1)为完成此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
(2)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14A时,电压表的示数是2.1V,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2A时,电压表的示数是1.8V,电路元件盒中电源电压是 V,未知电阻Rx的阻值是 Ω。
(3)小明的同学利用上述器材,还设计了测量未知电阻Rx的四种实验电路,其中无法测出未知电阻Rx的是 。
题型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2.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 A。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 (选填“A”或“B”)端。
(4)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5)小向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题型三、(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3.“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L1、L2宜选择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2)再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
(3)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测出L2两端的电压。小聪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办法是否正确?
(4)测量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下表选录了四个小组的数据,你认为这些数据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实验小组
L1两端电压/V
L2两端电压/V
串联总电压/V
1
1.4
3.1
4.5
2
3.0
1.3
4.4
3
1.1
1.7
2.9
4
1.8
1.2
3.0
题型四、(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4.某实验小组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他们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连接在A、B接线柱上,在金属丝上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实验室还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3V)、滑动变阻器(20Ω -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测量A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还没有连接的一根导线接上,使电路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变阻器的最 (选填“左”或“右”)端。
(3)某次实验中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2.0V,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此时金属丝的电阻R= Ω;
(4)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得AP段的长度上和对应的电阻值R,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R与L的关系是 。
(5)王小强同学认为,由于电源电压没有超过电压表所选量程,因此在闭合开关前,可以将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任意位置。你认为他的想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
题型五、(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5.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小明让大小不同的实心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并推动木块移动,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大小不同的钢球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比较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出动能较小的是 的钢球。
(2)小明选用大小不同钢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实验时,若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相同高度处滚下,推动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小明发现水平面越光滑,木块移动的距离越 (填:“远”或“近”);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将 。
(4)同班的小红同学,发现木块移动的距离没有其他同学的明显,认为是木块太重的原因造成。为了验证猜测,小红设计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方案,如图乙所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通过实验得到了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请帮小红分析,此次试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之间的表达式为: 。
试验次数
1
2
3
4
5
木块对木板压力F压/N
2
3
4
5
6
弹簧测力读数F1/N
0.6
0.9
1.2
1.5
1.8
题型六、(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6.如图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
(1)小金用弹簧秤水平向左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实数如图甲所示,由二力平衡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填“大于”、“小于”、“等于”)弹簧秤示数;
(2)小王在用同一装置重做小金的实验时,发现弹簧秤示数不稳定,某时刻弹簧秤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3)为解决上述问题,小王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他拉着足够长的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秤示数,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填“等于”、“不等于”)弹簧秤示数;
(4)实验后,聪明的小郑认为如果仅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可以不用二力平衡的原理,请你举出一个不用二力平衡原理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例子: 。
7.小丽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她找来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A、B两个木块(B的表面更粗糙),放在木板上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2)甲、乙两图,小丽分别以较快和较慢的速度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F2>F1,她认为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她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3)在实验中若把木板换成海绵,会发现 (选填“甲”、“乙”或“丙”)图做法中海绵凹陷得最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 有关。
题型七、(气体的发生与收集)
8.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张林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B中玻璃管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酒精灯加上铁丝网罩的作用是 。
(3)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填序号) 。
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4)尾气的处理方法可以是 。为了证明A中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Na2CO3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测是 (填物质名称)的干扰。
9.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2H2O2 MnO2 2H2O+O2↑
方法二:2KMnO4 △ K2MnO4+MnO2+O2↑
(1)两种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都是 反应;
(2)如下图是所示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图中仪器A的名称 ;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 。
10.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
【实验求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 ,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 ,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题型八、(酸碱盐的性质及转化)
11.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正确的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12.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如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 。
③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
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 。(填化学式)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题型九、(物质的鉴别、分离)
14.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的目的是 。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步骤⑥的作用是 。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 。
15.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
【实验探究】
(1)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
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A中的反应 ;
②D中的反应 。
【挖掘实质】
如下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
【实践运用】
(1)完成试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2)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 ,理由是 。
(3)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
(4)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液中可能含有离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可能含有
②取滤液滴加
现象明显
含有该离子
16.某学生兴趣小组想利用废铜线制氢氧化铜。他们设计流程图如下:
(1)写出图中编号物质或其溶质的化学式:A B ;
(2)写出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②所用的分离方法: 。
题型十、(金属活动性顺序)
17.有X、Y、Z三种金属,进行如下实验:
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
②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X、Y、Z表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金属Y可能是 。
A.镁 B.铁 C.铜 D.金
18.某沿海工业区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少量的Fe2+,Na+,Ca2+,Cu2+,Cl-,为了达到零污染的目标,将污水进行如下工业流程处理:
(1)步骤Ⅰ的操作名称是 ,并写出步骤Ⅰ中的化学方程式 。
(2)滤渣Ⅰ所含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
(4)在滤液Ⅲ中加入盐酸使得到的溶液呈中性,要使用 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确保盐酸不过量。
题型十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9.东营市十大名优农产品“临合蜜瓜”,香甜清脆,瓜肉肥厚,深受消费者喜爱。临合蜜瓜多采用温室大棚栽培,春末上市(如图1)。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蜜瓜播种后通常采用地膜覆盖,其目的是 ,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2)果实慢慢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主要通过植株根尖的 吸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3)如图2是温室从0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AB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 。
(4)学习了物理光学的有关知识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产生了疑问,既然日光由红、蓝、黄等七色光构成,那么不同的单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同吗?带着这个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广泛查阅资料,得知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最大。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方案,来探究不同的单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选择一棵生长旺盛的植株, 。
②将红色、蓝紫色、黄色半透明玻璃纸和不透光的黑纸剪成相同形状的小纸片。(注:某种颜色半透明纸只允许该种颜色单色光透过)
③将这四种不同颜色的小纸片 。
④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将实验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⑤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实验部位颜色变化。请预测实验现象: 。
20.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甲图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乙图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
(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① 变弱;② 减少。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 (左或右)移动。
题型十二、(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21.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2)作出假设:略。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而不是极少数,目的是 ),清水,10%食盐水,湿纸巾,黑色塑料袋。
(4)实验步骤: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 中,B组浸泡在清水中.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黑色塑料袋中,注明A与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 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组。
③两天后,打开黑色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此时还发现大豆长成豆芽,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于 (选填“水分”或“有机物”)。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A组种子萌发数>B组种子萌发数,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 大豆种子的萌发(选填“促进”或“抑制”)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 。
22.如下表是某生物实验小组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请你帮忙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瓶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种子数
10粒种子
10粒种子
10粒种子
10粒种子
处理方法
不加水
一定的水
较多的水
一定的水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
低温
(1)此实验中种子能萌发的是 号瓶。
(2)如果将1号瓶和2号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3)通过实验,你认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 。
题型十三、(对细菌真菌的认识)
23.某中学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为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
(3)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的标签儿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 。
⑤把三种培养你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并计算 。
(4)请你预测实验结果: 。
(5)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物、植物遗体分解成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6)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有害,但有的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人们往往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 菌;利用有些真菌产生的 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治疗相应的疾病。
题型十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24.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 。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 。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
题型十五、(运动和力)
2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所示。
(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 大小相等。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材料
(a)
(b)



(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此实验直接得来的吗?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