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忆我的母亲》微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回忆我的母亲》微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5 20: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朱德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
3、品物语言,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母亲勤劳一生中的典型事例。(重点)
2、通过典型事例提炼母亲的精神品质。(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课导入
我们疏通了字词,熟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明确了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继续再细读课文,深层探究,概括归纳记叙母亲的典型事例,品悟母亲伟大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二、深层探究、感悟情感、品悟主题
细读课文2—15段,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些典型事例?
2、通过这几件事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这些材料的?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
这一部分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予着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思念之情。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三、再读课文,品读语句,感受夹叙夹议的写作特点。
在课文中勾画出议论性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这些语句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
文章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穿插了必要而且精当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把文中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切,同时也深化了主题。例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议论道出了一个母亲因无法养活,不得不把自己生下的孩子被迫溺死的痛苦和心酸,揭示出旧中国人民贫穷、民不聊生、无法自活的悲惨处境。这句话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
如写自己幼年时期看到母亲如此劳碌,也自然而然的受到影响,养成了劳动习惯,掌握了劳动技能,学得了生产知识,作者说:“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再如写母亲善良的个性,她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同情穷人,管束子女,作者总结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当家庭面对天灾人祸,母亲的坚强不屈再次感染了作者:“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课文14 至16自然段大都是议论和抒情,“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谢之情。“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一句,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这是本文立意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这节课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同学们概括出了母亲一生的典型事例,并提炼出了母亲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学习了选取人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手法。能找出议论的句子,体会文章议论精当,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特点。
五、课外拓展
一千位母亲有一千种爱,一千种爱却是同一种情怀。这种深沉的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体会。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并写一篇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