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6 15: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第五单元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842年《南京条约》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39年虎门销烟
魏源的《海国图志》
晚 清 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外交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阅读教材P90-91,归纳概括:中西差异?
晚 清 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顽固;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 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增长
思想 天朝上国 启蒙思想,科学、民主、自由、平等
军事 科技落后,作战能力底下,冷兵器 热兵器,坚船利炮
外交 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殖民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瞄准亚洲
落后的农耕文明 VS 先进的工业文明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积极参与侵华。
英国:世界霸权,“日不落帝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亚洲。
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侵华活动。
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原料,更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
世界主要殖民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793年乔治三世派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请求通商被拒
1816年乔治四世派阿美士德使团来华被拒见
1834年威廉四世派律劳卑到广东监督开放英商自由贸易,投书遭拒
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态;
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15 2190619 (+) 99 7704
1795-1799 5373015 5799722 (+) 34 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261 5263
(畅销)
(滞销)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
英国
正当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
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对华输入大量鸦片
鸦片的危害
损害身心健康;
加剧政治腐败;
削弱军队战斗力;
加重人民负担!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中国:禁烟
英国:战争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其利益。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原因:
阶段一(1840年6月~1841年初):
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阶段二(1841年初~1842年8月):
强占香港岛-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1、鸦片战争
(2)过程:
1840.6——1842.8
(3)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二、两次鸦片战争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影响
1842年
1843年
1844年 中英《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接受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和贸易主权
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加重了人民负担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领事裁判权:外国公民中华犯罪,领事有权依据本国法律审理,中国无权干涉。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不是相互的,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
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 国家的原料场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既保留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材料: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
二、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张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1854年2月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 函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③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问题:1856年,时隔14年,为何战火再起
(1)原因
①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英法联军:攻广州、占大沽、逼天津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英法联军:攻天津、进北京、火烧圆明园
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3)过程:
(2)侵略国家:
英法为主,美俄帮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二、两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另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复原后的圆明园
圆明园复原图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马克思:“俄国不要花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4)结果:
时间 条约 特权
1858年 中英、中法 《天津条约》 ①割地、赔款、开口通商
②内河航行权
③鸦片贸易合法化
1860年 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1858年 中俄 《瑷珲条约》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 根本原因 性质 扩大 侵略国家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影响 社会性质变化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
英法为主,
美俄帮凶
四年
两年
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内地
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情景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身份是普通老百姓、统治者、知识分子,你面对两次鸦片战争与其签订一系列屈辱性条约,你的反应?
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
(一)普通老百姓
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
愚昧与抗争并存
广州三元里抗英
战后中国的反应
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
(一)普通老百姓
愚昧与抗争并存
(二)统治者阶层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道光在扬威将军的折子上,问了一个问题:“该女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年甫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王?有无匹配?其夫名何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封闭、昏庸、固守天朝上国
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
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
c
战后中国的反应
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
(一)普通老百姓
愚昧与抗争并存
(二)统治者阶层
封闭、昏庸、固守天朝上国
(二)有学之士
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海国图志》: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徐继畬《瀛寰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林则徐《四洲志》:最先突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了研究和学习西方先河
战后中国的反应
三、开眼看世界
人物 活动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特点:
局限性: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主张
意义:
介绍西方,学习西方
对西方的介绍并不系统全面,局限于学器物,且未付诸实践;加之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办译馆,集信息,编《四洲志》
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英国
中国
打开
市场
扭转逆差
走私
鸦片
继续扩大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借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严重灾难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完成工业革命
船坚炮利
积极进行海外扩张
封建制度腐败落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军备废弛,军队腐化
闭关锁国
深刻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领土与主权完整被破坏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交:被迫打开国门
思想:开眼看世界
深远:刺激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
闭目
塞听
冲击
两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反思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2021年1月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1)某学者认为,鸦片显然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该学者看来(  )
A.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关系 B.观念差异直接导致战争
C.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 D.重农抑商引发鸦片战争
解析 根据材料“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可知,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故选C。
(2022·全国甲卷高考·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真题演练
D
【解析】由材料1846—1848年上海的进口货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通商,但进口货值的不断下降,使得列强认为中国市场尚未全面打开,进而成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故选D项;
西方列强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
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优越的外贸条件并未改变西方商品倾销重心的地位,排除B项;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制成品涌入中国市场,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
确立君主立宪制
开展工业革命
军事实力强大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小农经济占主体
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探究问题:有人说“英国与中国的战争其实是两种文明的碰撞,两种制度的碰撞。”你如何看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