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共43张ppt)(内嵌3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共43张ppt)(内嵌3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5 16: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视频素材-土壤与植物生长
Video material - soil and plant growth
2022年12月5日是第9个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是“土壤,食物之源”旨在通过解决土壤管理方面日益增长的问题,提高对土壤的认识,鼓励社会改善土壤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对维护健康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重要性的认识。
一、土壤
水分渗进岩石裂隙
夜间温度下降,水结成冰,体积增大,裂隙加深
冻融交迭出现,使岩石分裂成碎片
风化: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或分解,形成许多松散物质的过程。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极强风化
强风化
中等风化
弱风化
一、土壤
植物根系的生长
动物挖掘作用
风化: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或分解,形成许多松散物质的过程。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苔藓、地衣分泌有机酸以及生物死亡后腐殖酸的影响
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20厘米
历时100-1000年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阶段五
一、土壤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形成因素。
【课标解读】
1.认识土壤的物质组成,能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
2.学会如何观察和识别土壤,掌握人类利用土壤的方式方法。
3.结合实例,掌握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
4.结合案例,学会因地制宜利用土壤。
认识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什么是土壤?
位置
特性
作用
2.土壤的组成
由 、 、 和 的四种物质组成;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
空气
矿物质是成土母质风化后的土壤颗粒,提供P、K、Na、Mg、S等矿物元素;
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是肥力高低的标志;
猜一猜,图示三类陆地表层中,有土壤覆盖的是哪一个?
土壤和土地不是回事
土壤是在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土壤包含在土地中。
观察土壤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结构
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
1.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可根据颜色命名。
黑色土
黄色土
红色土
白色土
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
二、土壤的特征
P88
风力搬运堆积
盐碱含量高
含有铁元素
腐殖质含量高
东北黑土
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黑龙江东北平原黑土地
土壤 Soil
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土颗粒细,土质松软,水土流失严重
陕北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分布南方丘陵,雨水淋溶作用强,含铁氧化物,呈酸性,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桔种植
云南东川红土地
南方红壤
东青
南红
西白
北黑
中黄
四川盆地紫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结构
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分为:
2mm
0.02mm
0.002mm
2.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二、土壤的特征
P89
2.土壤质地:按 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 划分;
不同粒级
相对比例
二、土壤的特征
P89
成分 通气、透水性 蓄水、保肥性 耕作情况
砂土
壤土
黏土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89图5.16,归纳总结下表。
二、土壤的特征
P89
二、土壤的特征
P89
成分 通气、透水性 蓄水、保肥性 耕作情况
砂土
壤土
黏土
砂粒

适中差
易耕作
理想
不易耕作
砂、粉、黏粒比例适中
黏粒
【注意】花生、红薯、西瓜等作物砂土种植更具优势。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89图5.16,归纳总结下表。
二、土壤的特征

适中强
P89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结构
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
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3.土壤剖面构造
二、土壤的特征
P89
有机层
含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母质层
母岩层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坚硬的岩石。






二、土壤的特征
P89
森林土壤
二、土壤的特征
P89
二、土壤的特征
耕作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耕作土



P90
下面为森林土壤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
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2.关于图中土壤各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
B.③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C.④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
D.⑤层为坚硬的岩石


认识土壤部分知识小结
认识土壤
概念及组成
观察土壤
概念
组成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①矿物质
②有机质
③水分
④空气
内容
质地
土壤剖面
颜色
方法
肉眼观察
手指研磨
自然土层、耕作土层
三、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质地。
P91
三、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生物
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1)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2)有机质由微生物分解成腐殖质
3)植物使营养元素富集在土壤表层
4)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
P91
三、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气候
岩石风化的速度和强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含量判断:
有机质的来源:动植物残体
有机质的流失:微生物分解、淋溶作用、植物吸收。


湿

东北三省
亚马逊河流域
西北地区
风化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淋溶作用强,营养流失快
有机质分解慢,土壤肥沃
有机质积累少,肥力低
P91
三、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4.地貌
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具有明显的分选性,由粗到细分布。
砾质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P91
三、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20厘米
历时100-1000年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阶段五
P92
三、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6.人为因素
P92
三、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热量
水分
气候
生物
成土母质
有机质
矿物质
地形
土壤性质
时间 人类活动
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影响土壤的分布规律
P92
四、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
①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②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来源;
③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④人类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
P92-93
四、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养护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1
2
3
4
紫云英
P94
案例分析: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思考:
该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征
归纳盐碱地形成的条件
推测我国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
蒸发
灌溉 降水
土壤中的盐分
盐分积聚于地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低平
滨海地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地下水位高;②土壤盐度高;③蒸发旺盛
P94
案例分析: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①地下水位高;②土壤盐度高;③蒸发旺盛
P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