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5 18: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种群研究的应用
问题探究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地雀雏鸟主要吃毛毛虫,成年后主要吃植物的种子
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1)林冠层郁闭度---_______:
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
思考:郁闭度越大,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越少吗?
光照
下表为某地人工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的调查数据。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讨论1]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此因素怎么影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
[讨论2]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
[讨论3]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试分别举例说明。
除光照外,还受温度、水、风、无机盐、二氧化碳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阳光
阳光→光合作用→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
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
(2)温度
温度影响了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种群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鄱阳湖夏候鸟"集结" 准备陆续南下
(3)水分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动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
干旱会使得所有种群的种群数量下降吗?
气候干旱可使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干旱影响了东亚飞蝗__________这一种群数量特征。
出生率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 外, 、 也是重要原因。
气温升高
日照延长
降水增多
因此,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_______的。
综合性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
水分(降雨量)
温度等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P14-15【思考.讨论】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与单独培养不同,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也都有增长,但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最后完全消失。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1、为什么双小核草履虫、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不会无限增长?
同种生物之间
种内竞争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怎么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竞争生存空间和唯一的一种食物。双小核草履虫的繁殖能力更强,在竞争中获胜。
不同种生物之间
种间竞争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3、雪兔和猞猁之间什么关系?
捕食
4、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如何根据种群数量变化图判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一般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先减,捕食者后增后减。
①雪兔种群数量上升时,捕食者猞猁因为食物充足,一段时间后其种群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数量会随之上升;猞猁数量增多又会导致雪兔数量下降;②雪兔种群数量下降时,捕食者猞猁因为食物匮乏,一段时间后其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数量会随之下降。
不同种生物之间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捕食
不同种生物之间
5、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是互为因果(循环因果)的。
循环因果关系: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
分析因果关系
实例:反馈调节、捕食关系
6、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①其他捕食者 ②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 ③作为食物的植物 ④非生物因素等
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也是________的。
不同种生物之间
寄生生物会从寄主获取物质和能量,会影响寄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有些寄生生物(例如病毒)会引起传染病,影响寄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寄生
综合性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
水分(降雨量)
温度等
种群内部生物因素
种群外部生物因素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寄生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密度 10 50 100 500 1000 5000 10000
因素① 死亡数 5 25 50 250 500 2500 5000
死亡率 50% 50% 50% 50% 50% 50% 50%
因素② 死亡数 0 1 10 400 900 4900 9950
死亡率 0% 2% 10% 80% 90% 98% 99.3%
因素①与密度无关,无差别攻击;
因素②与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死亡率越高。
非密度制约因素
密度制约因素
探索新知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密度制约因素
密度制约因素
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变化的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例如:食物、传染病、种内竞争、种间关系等因素
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变化的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例如:气候(雨水、干旱、降雪、气温)、自然灾害(地震、火灾)等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种群数量不规则的变动往往与__________制约因素有关。
非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______(有/没有)反馈作用,但可以通过_______制约因素的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
非密度
密度
没有
探索新知
种群研究的应用
濒危动物的保护
降低环境阻力,提高K值(环境容纳量)
渔业等养殖业
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
有害生物的防治
思考: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产量。这是为什么?
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鱼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K/2之前,增大环境阻力;采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方法
教材 P17 系统集成P21 变式训练2 P23 变式训练3 P25 T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