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中国——“鸦片战争”(Opium War);
英国——“通商战争”(Trade war);
美国——“中英战争”(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课堂探究】战争称谓的差异反映了什么?
不同文明对于战争的原因与性质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记忆
(文明的错位与差异)
文明的错位与差异一定会导致战争吗?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中外历史刚要》上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一、两大文明的碰撞
课文结构
二、两大文明的博弈
三、少数精英的觉醒
1793年6月19日,在出发9个月之后,英国人终于来到了中国的海面。他们在澳门停泊数日后,便北上天津,前往觐见中国的皇帝。但让英国人不快的是,刚一上岸,他们的队伍便被中国官员不由分说地插上几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写着几个大字:“英吉利贡使”。无论在旗上还是礼品清单上,中国官员都把“礼物”改成“贡物”。在天朝,送给皇帝的礼品从来都叫做“贡”。
——金松《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向清政府提出了以下要求:允许英国商人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商馆;将舟山附近的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由英国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英国商货自澳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一、两大文明的碰撞
英 国 中 国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外 交
思想文化
综 合
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小农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坚船利炮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殖民扩张,掠夺市场原料和市场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思想解放、科技发展
文化专制、因循守旧
先进的工业文明 VS 落后的农耕文明
那次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课堂探究】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四个月。相聚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年 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 219.06 出超99.77
1796—1799 537.30 572.00 出超34.7
1830—1833 773.50 995.03 出超261.98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
单位:万两(白银)
中英正当贸易: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课堂探究】既然工业文明优于农耕文明,为何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逆差状态?
西方需要茶叶,拿什么来和中国人交换呢?……外商所能做的就是以白银来购华货。……鸦片战前,在中英贸易中能够改观对华贸易入超局面的不是来自西方的货品,而是来自东方印度殖民地的货物,先是棉花,后是鸦片。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760-1764年间,英国从中国输出的茶叶共值银806242两,占其从中国输出商品总值的91.9%。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英
国
呢绒、布匹(难卖)
中国
茶叶、生丝等(畅销)
英
国
白银、棉花、鸦片
中国
茶叶、生丝等(畅销)
东印度公司建立于1600年,它是英国控制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殖民机构。垄断中英贸易。
东印度公司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它们产生和存在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鸦片走私猖獗
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838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 250万
尽管鸦片生意仍是非法的,但其所产出的价值已占整个贸易总值的一半以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皆因清朝地方官员与走私分子内外勾结,沆瀣一气,官员们从中捞到许多好处。
——《中国丛报》第三卷(1834年7月)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课堂探究】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上: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政治上:清朝统治者更加腐败。
军事上: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军队战斗力削弱。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实质:以禁烟运动为借口,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首先将贪污缉私人员撤职,缉捕烟贩,然后晓谕外商,限于三日内呈缴鸦片,并需签署保证书,保证以后永不夹带,否则,获尽没官,人即正法……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课堂探究】19世纪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处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侵华活动。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二、两大文明的博弈
1.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清王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②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9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③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1839年)10月1日,伦敦98家公司及商人联名致函巴麦尊(时任英国外相),声称“英侨的生命财产全无保障”,强调“对华贸易规模之大,地位之重要,牵连着重大的工商业的利益,和对于英帝国的税收、人民的生活,有莫大的影响”,敦促英国政府早日表明意图。在一大批英国商人、鸦片贩子的煽动下,英国政府最终作出了发动对华战争的决定。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北京
天津
镇江
吴淞
定海
宁波
厦门
广州
台湾岛
(香港岛)
1840年
1841年1842年
英军入侵路线及年代
南京
1.鸦片战争
(2)过程:
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
1841年初,战争扩大
1842年8月,英军舰抵达南京
进犯厦门,被击退走
沿海北犯,攻占定海
直逼天津,清廷妥协
林遭革职,琦善谈判
清廷宣战,英军占港
将领殉国,镇江失守
清廷求和,签订条约
挑衅广东,战争爆发
▲英国水彩画《1841年1月7日,复仇女神号和其他船只在安臣湾击毁中国战船》
1841年2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架着两门32磅大炮的英国蒸汽装甲舰“复仇女神”号在驶向广州的途中,仅用一天时间就摧毁了中国九艘战船、五座堡垒、两个军事哨所和一座沿海炮台。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大航海时代(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1.鸦片战争:
(3)战争结果:失败,签订近代历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条约 内容 对中国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虎门条约》 (1843)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1.领事裁判权
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种特权亦称“治外法权”,严重侵犯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以条约为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名词解释
侵害继续并扩大
1844年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美国获得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等特权。
1844年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黄埔条约》,法国获得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等特权。
(1844年)顾盛既以“面见皇帝”相要挟,又以武力相威吓,胁迫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于7月3日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在这个条约中,美国不仅获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攫取的一切特权,而且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进一步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由英国的所谓“秉公议定”到须经美国领事官“议允”,规定美国兵船可以任意闯入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以及允许美国在五口建立教堂、医院等。条约的最末一款,还规定十二年后修约,为日后向中国勒索新的侵略特权,预埋了伏笔。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课堂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杨芳(道光第一名将)看到夷舰上的大炮总能击中我,但我却不能击中夷……夷炮威力远在我炮之上,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广贴告示,“传令甲保遍收所近溺器”作为制胜法宝。他将这些马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命令一位副将在木筏上掌控,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
——雷颐《历史:何以至此》
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清政府: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2)英国: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且蓄谋已久。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英国态度 中国态度
割香港岛 输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良港。 弹丸之地,荒岛(琦善);暂行赏借(道光)。
赔款2100万 被削毁鸦片的赔偿费、远征军军费、英商债务。 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道光朱批“朕心嘉悦之至。”
协定关税 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列。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却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以为是外交成功。
领事裁判权 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 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不过是让夷人管理夷人。
农业文明下的中国国家主权意识淡薄,统治阶层封闭愚昧腐朽
态度:竭力争取国家利益
近代尺度
态度:淡然处之,重天朝颜面
传统尺度
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欢呼雀跃
英国资产阶级“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代表英国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璞鼎查,回到英国后在国会演说,说他已为英国开辟了一个做生意的新世界,就是“倾英格兰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它一省的衣料”。香港一家报纸社论更是作起美梦:“只消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李济琛《民营经济与中国现代化》
鸦片战争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资本主义各国的对华商品输出,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以英国为例,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的货物总值,从1842年的96.9万英镑上升到1844年的230.5万英镑。但此后,英国对华输出的货物总值就开始下降,时起时落,徘徊在100万~200万英镑,直到1856年也未能恢复到1844年的水平。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但实际情况是
英国对华商品滞销
【课堂探究】英国对华商品滞销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的1845-1849年,从印度输入鸦片220717箱,其中有3/4,即165000多箱是集中香港分销到中国的,每箱售价以500元计,价值达82700000元,或18450000镑。到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上海一口就进口32000箱,比战前全国进口量还多8000箱。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1)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天然抵制。
(2)鸦片走私,使本就贫穷的中国人购买力进一步下降。
(3)部分外国输华商品不适合中国消费需求。
对于那些期望1842年后商业大发展的人来说,情形并不尽如人意。《南京条约》承诺的很多,但实现的很少。令曼彻斯特的工业家们烦恼的是,中国人似乎对英国商人为供给中国市场而运到香港的钢琴和西餐刀叉没有购买的兴趣。
——[英]蓝诗玲《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英法美等国不满足既得侵略利益,提出“修约”遭清政府拒绝
③历史原因: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④借口:“亚罗号”事件
(2)过程:
①第一阶段: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外国侵略势力由南方扩展到北方,由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汉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不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相当于10个辽宁省、9375000个钓鱼岛的面积。
【课堂探究】鸦片战争的性质
我们不同意鸦片与该场战争无关的说法,因为鸦片毫无疑问,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我们也认为中国之自欺欺人、狂妄自大与无知,实为鸦片战争之远因。
——1842年在澳门出版的《中国日报》刊文
英国发动的是保护毒品走私贸易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蓄谋已久的,西方列强借此打开中国的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这些异教徒、半开化的蛮族人,都站在正义的一边,而我们,开明而有教养的基督徒,却在追求与正义和宗教背道而驰的目标——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这场处心积虑的战争将让这个国家(指英国)蒙上永久的耻辱,……在尊敬的勋爵的支持下,(我们的)国旗被高扬起来去保护一种无耻的走私生意。
——曾四任英国首相的英国政治家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时任英国下院议员在下院议会辩论时的发言,转引自[英]蓝诗玲《鸦片战争》
名称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 原因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 过程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区 从沿海一直到北京
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课堂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3.抗争:
三元里抗英:
1841年5月,英军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a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
▲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此图出自1845年伦敦出版
的《复仇神号亲历记》
当时英国人马尔丁说:“鸦片贩卖者腐化了、降低了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底精神生活,而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欲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英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
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
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
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
人九十九桩。
——[德]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课堂探究】阅读以上材料,思考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抵抗英国侵略的正当性。
侵略是非正义的,抵抗侵略是正义的。(与文明差异无关)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贸易主权 五口到十一口通商——东南沿海到逐渐深入内地;片面最惠国
司法主权 领事裁判权
关税主权 协定关税
领海主权 兵船港口巡查贸易
领土主权 割香港岛、九龙司、抢占东北
其他 宗教侵华、贩卖华工、鸦片合法、公使驻京……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4.影响:
《尚书·禹贡》对天下的认知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宋]石介《中国论》
天子
蛮夷
戎狄
中间地带
王侯
化外之地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三、少数精英的觉醒
1.背景: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代表人物及贡献:
(1)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2)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一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影响:
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一本好书——《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目录
第一部分:筹海篇,讨论鸦片战争之得失;
第二部分:地图册,展示完整的世界概念;
第三部分:各国地理、沿革、政治、物产;
第四部分:各国教门、历法、纪年;
第五部分:各国资料汇编;
第六部分:西洋船、炮、机械图说;
第七部分:地球天文合论。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看好书反响,听历史回音
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知该书为何物
《海国图志》的遭遇
守旧人士
开明士人
下层民众
传入
日本
鄙夷,不想看
振聋发聩,想多看
看不见,也无意识看
如获至宝,反复看
大逆不道”,有失天朝大国的尊严,主张付之一炬
明确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法、目的,关注世界,启迪思想
政军商学的必备书,“天书”,2年15版本,书价涨了4倍
小结
两次鸦片战争
两大文明的碰撞
两大文明的博弈
少数精英的觉醒
全新的世界格局
浑然不知的中国
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寰志略》
在习俗上,清朝与欧洲没有丝毫相似之处,所以应该尊重它的本来面目,不要试图把它同化成任何其他事物。
——法国《画刊》,1858年5月22日
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应摈弃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逻辑。
人类文明史昭示着: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繁荣的必要条件,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对话,交流与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自我完善、持续发展的要求。
不同文明下的国家在制度,文化观念等方面的错位不应成为交往的障碍,任何文明不能因为自身的生存与私利,破坏基本的“规则”,“道德”与“正义”,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当然也不能骄傲自大,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