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2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乳糖酶是婴儿消化乳汁中的乳糖所必备的一种酶,部分东亚成年人群会因乳糖酶缺乏而导致乳糖不耐受,饮用较多牛奶后出现腹泻、恶心等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婴儿到成年,乳糖酶基因的表达情况可能发生改变
B.乳糖酶由活细胞产生,可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
C.将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的基因组可以提高牛奶中乳糖的含量
D.乳糖酶会催化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2.生物的生命活动遵循一定的生物学规律来进行,以下关于“生物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都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B.激素、酶都具有高效性,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记忆细胞出现在抗原刺激后,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的两种生物能量传递效率只能介于10%~20%
3.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及生活在其中的细胞(其中一种是肝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物质交换过程。下列分别表示肝细胞、淋巴液的是
A.细胞I、甲 B.细胞Ⅱ、乙
C.细胞Ⅲ、丙 D.细胞J、丙
4.研究表明癌细胞可摄取和利用乳酸,乳酸的产生和堆积能影响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小苏打一定程度上可以中和乳酸,改变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使癌细胞更容易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外酸性环境的形成可能与缺氧或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B.运动会使人体内乳酸的含量大量增加,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我们应减少运动量来避免体内产生乳酸
C.尽管小苏打对癌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口服小苏打就可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
D.通过控制乳酸水平来控制癌细胞的代谢,可为医学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供新思路
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反射的神经中枢均在大脑
B.条件反射的消退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完成膝跳反射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
D.大脑皮层通过脊髓调节缩手反射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6.科学家对斑马鱼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饥饿处理0~48h,统计其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总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的推测,正确的是
处理时间 所处时期 G1期/% S期/% G2+M期/%
0h 71 18 11
12h 80 10 10
24h 83 8 9
48h 91 5 4
注:G1期为DNA合成作准备,S期为DNA合成期,G2期为DNA合成后期,M期为细胞分裂期。
A.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B.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 D.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7.S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对照组处理是将S型细菌匀浆加入含有活的R型细菌的培养基
B.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的方法为“减法”原理
C.实验1检测出的细菌类型可能是R型和S型
D.实验2检测出的细菌类型可能只有S型
8.免疫细胞是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
B.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C.浆细胞、辅助性T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
9.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地清除抗原。关于二次免疫应答及其与过敏反应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原是指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B.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
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自B细胞的分化
D.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
10.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丝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7天时根细胞中丙酮酸和乙醇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所示。假定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等量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甲 乙 丙 丁
实验处理 (品种A)正常通气 (品种B)正常通气 (品种A)低氧 (品种B)低氧
丙酮酸相对含量 0.18 0.19 0.21 0.34
乙醇相对含量 2.45 2.49 6.00 4.00
A.正常通气条件下,品种A的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品种B的快
B.正常通气条件下,丝瓜根细胞会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乙醇
C.低氧条件下,品种A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的能力比品种B的强
D.低氧条件下,品种A与品种B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为3:2
1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具有个体层次所没有的特征。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B.分析年龄结构不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C.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2.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会再发生改变
B.硬化地面并管理好粮食是降低家鼠环境容纳量较为有效的措施
C.不同生物在相同环境中,环境容纳量相同
D.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捕获鱼类资源,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多的鱼产量
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知识。《诗经·小雅·鹿鸣》中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古诗分别蕴含的生态学知识是
A.捕食、次生演替 B.种间竞争、次生演替
C.捕食、初生演替 D.种间竞争、初生演替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时间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种丙比物种乙高大很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甲会消失,物种丙会增加
B.在用样方法取样时,物种丙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物种乙的
C.第20~40年,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D.第30~40年,物种乙的种群密度一定在减小
15.人体肾小管管腔中的尿酸盐和水均可被重吸收。部分尿酸盐通过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质URAT1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水的重吸收主要依赖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内含水孔蛋白AQP-2的小泡镶嵌在上皮细胞的管腔膜上,形成水通道,从而增加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转运尿酸盐的蛋白质URAT1和水孔蛋白AQP-2的空间结构不同
B.血浆中尿酸盐和抗利尿激素含量改变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C.人体口渴时,其肾上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内含水孔蛋白AQP-2的小泡数量增多
D.抗利尿激素激活膜上受体进而调节细胞代谢活动体现的是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16.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研究发现,一些感染柯萨奇B型病毒的患者会诱发糖尿病,柯萨奇病毒能使机体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柯萨奇B型病毒的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B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
D.柯萨奇B型病毒在胰岛B细胞内增殖,导致其裂解而不能合成胰岛素,从而诱发糖尿病
17.正常烟花水母能够合成荧光素水解酶(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D控制),不能发出红色荧光,而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个体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该蛋白不会被荧光素水解酶水解)G基因整合到烟花水母的3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个体能够发出绿色荧光,假设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科学家将不发出荧光的个体甲和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乙(基因型为DdGg)进行杂交得到大量子代,其中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发出红色荧光的个体:不发出荧光的个体数量比例为2:1:1。根据上述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代个体乙的D和g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d和G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
B.亲代个体甲的基因型是DDgg,子代发出红色荧光的个体是纯合子
C.若子代中出现了既发出红色荧光又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可能是个体乙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D.子代中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基因型均为DdGg
18.光敏色素(phy)在植物—环境互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phyB被证明对气孔开闭、植物发育等多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部分反应机制如图所示,其中Pr(无活性)、Pfr(有活性)是phyB的两种构象,正常光照有利于Pr向Pfr转化,荫蔽胁迫有利于Pfr向Pr转化,PIF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和ARF6均为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在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过程中呈抗衡关系
B.正常光照不利于光敏色素发挥调节功能
C.荫蔽胁迫下,促使幼苗下胚轴伸长有利于获得更多光照以适应环境
D.幼苗下胚轴伸长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1分)下图表示胡杨光合作用等过程中部分物质的代谢关系,①~⑦表示代谢途径。Rubisco是光合作用的关键酶之一,CO2和O2竞争性地与其结合,分别催化C5(RuBP)的羧化与氧化。C5羧化固定CO2最终合成糖,C5氧化则产生乙醇酸(C2),C2在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协同下,释放CO2,形成C3,完成光呼吸碳氧化循环(C2循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的代谢途径有__________(从①~⑦中选填),胡杨叶肉细胞的四种光合色素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光呼吸属于____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NADP+的消耗速率会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3)胡杨同一株树上自下而上会逐渐出现条形叶、卵形叶和锯齿叶。在最适温度及大气CO2浓度下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单位:μmol·m-2·g-1)。
叶型 净光合速率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呼吸作用 光呼吸 叶绿素a/b
卵形叶 17.47 1881 2891 2.31 8.90 4.337
锯齿叶 16.54 2066 4260 3.08 9.12 4.397
条形叶 12.56 1428 2542 1.38 6.65 3.996
注:光饱和点为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为光合作用固定CO2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呼吸有保护光合结构免受强光伤害的功能;叶绿素b对荫蔽条件下占优势的漫射光的吸收能力大于叶绿素a的。
据表分析,锯齿叶有利于胡杨在极端强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答出1点)。
20.(12分)性激素为固醇类激素,其分泌过程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性激素的分泌的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和__________。性激素作用特点有_________(答出2点)。
(2)研究表明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为验证该结论,某科研小组准备了两组生理状态一致的雄性小鼠若干只,以雄性小鼠睾丸大小作为评价标准。请给该科研小组提供实验思路:_________。
(3)有研究发现:向正常的小鼠体内注射促性腺激素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对此现象,某科研小组认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
①促性腺激素直接抑制了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促性腺激素先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进而抑制了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为探究哪种原因更符合实际情况,该科研小组取若干只生长状态相同的小鼠并分成了甲和乙两组,甲组小鼠切除性腺,乙组小鼠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之后,向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等浓度的促性腺激素并及时测定两组小鼠中____________的含量;若___________,则可说明原因②正确。
21.(12分)下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及记录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波器,图2表示示波器记录的相关实验的波形(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神经元A、B、C轴突末端的___________与神经元D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突触;髓鞘由_____________细胞参与构成,髓鞘及其内的神经元D的轴突构成____________。
(2)已知图1中示波器的一个微电极放在细胞膜的外侧,若要检测神经元D的静息电位,则另一个微电极应放在细胞膜_______________侧;按照该方法放好电极,相同强度电刺激后记录下图2所示波形I、Ⅱ、Ⅲ,产生波形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根据波形Ⅲ判断,神经元C释放神经递质使神经元D产生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3)比较图2中波形Ⅱ和I,说明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参照图示,若要验证“两个相邻部位同时给予的单次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则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_。
22.(12分)下图为某湿地公园内的河流及两岸的荔枝园、龙眼园等生态园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浅滩到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调查草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___________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3)为了吸引更多的鸟类在荔枝园、龙眼园里栖居,请你为果林设计一个种植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
(4)河边草地上有大麦草、披碱草、燕麦草等,要研究大麦草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__。
23.(12分)果蝇的眼色受A/a、B/b和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编码的酶能促进白色色素合成红色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能促进白色色素合成棕色色素,同时含有红色色素和棕色色素时眼色为暗红色(野生型)。D基因控制合成的转运蛋白能将上述色素转运到果蝇的眼中,d基因无相应功能,d基因纯合的果蝇眼色表现为白色。实验室中除野生型(纯合暗红)果蝇外,还保存有由野生型突变而来的红眼果蝇、棕眼果蝇和白眼果蝇三类突变果蝇品系,它们均为单基因突变的纯合体,研究人员利用了该实验室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已知A/a、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图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经检测得知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利用实验室纯合体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则其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
(2)将红眼雌果蝇与棕眼雄果蝇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雌雄果蝇交配,当F2中的白眼果蝇占_________时可验证等位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实验室中的野生型果蝇在多代传种过程中偶尔出现一只白眼雄果蝇,为确定该白眼雄果蝇的基因组成,研究人员让该白眼雄果蝇与实验室中的白眼突变型雌果蝇杂交,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则该雄果蝇含有由D基因突变来的d基因;若子代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则该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廊坊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乳糖和乳糖酶,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将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的基因组后,乳糖酶表达量增加,促进消化道中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不会提高牛奶中乳糖的含量,C项错误。
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任何神经递质都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项正确。激素、酶都具有高效性,但酶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项错误。记忆细胞除了能由B细胞分化而来,还可以由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介于10%~20%,D项错误。
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生活的环境,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据图判断,甲表示组织液,肝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因此细胞I可以表示肝细胞;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淋巴液进入血浆即途径③,D项符合题意。
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常人体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人体进行正常的有氧运动不会产生过多乳酸,运动对人体有积极意义,B项错误。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分级调节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些机体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A项错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C项错误。大脑皮层通过脊髓调节缩手反射的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D项错误。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饥饿处理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中处于G1期细胞的比例逐步增大,说明饥饿处理主要影响了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因此可推测“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是抑制了DNA的复制,C项符合题意。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2中S型细胞匀浆经DNA酶处理,其DNA失去作用,实验只能检测出R型细菌,D项错误。
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靶细胞是指寄生有病原体的细胞等,不属于免疫细胞,D项错误。
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和免疫失调,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项错误。
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正常通气条件下,甲组的乙醇含量低于乙组的,故品种A的葡萄糖消耗速率比品种B的慢,A项错误。
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可以通过分析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
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容纳量,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
纳量后,种群数量仍可发生改变,A项错误。不同生物在相同环境中,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C项错误。捕获后种群数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多的鱼产量,D项错误。
1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和演替的类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大概意思是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属于捕食关系,“远芳侵古道”大概意思是远处的芳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属于次生演替,A项符合题意。
14.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演替,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演替的进行,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相对多度有增有减,但不一定会消失,A项错误。第20~40年,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但群落的类型不一定发生改变,C项错误。第30~40年,物种乙相对多度下降,但不能确定种群密度也减小,D项错误。
15.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血浆中尿酸盐和抗利尿激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机体正常调节的结果,不代表稳态失调,抗利尿激素激活膜上受体进而调节细胞代谢活动体现的是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抗利尿激素未进入细胞,没有体现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B、D项符合题意。
16.A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柯萨奇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有关,不是病毒导致胰岛B细胞的裂解,D项错误。
17.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根据题意分析,亲代个体乙的D和G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d和g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A项错误。亲代个体甲的基因型是Ddgg,B项错误。若子代中出现了既发出红色荧光又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说明个体乙产生了基因型为dG的配子,可能是个体乙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C项正确。个体甲和个体乙杂交后子代中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Gg或DDGg,D项错误。
18.A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呈协同关系,共同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A项错误。正常光照有利于Pr向Pfr转化,Pfr是有活性的phyB,因此正常光照有利于光敏色素发挥调节功能,B项错误。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Pr形式存在,由此减弱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幼苗下胚轴伸长,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光照,以适应“荫蔽胁迫”环境,C项正确。
19.(1)①⑥(2分) 胡萝卜素(1分)
(2)吸能反应(1分) 加快(1分)
(3)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分) 条形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低,能在弱光下生存;叶绿素b所占比例较高,能充分利用遮蔽条件下的弱光(2分)
②光呼吸强,可保护光合作用相关结构免受强光伤害(或光饱和点高、净光合速率较高易于快速积累光合产物)(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①是水的光解,⑥是NADPH的合成,均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四种光合色素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最快。(2)图示光呼吸消耗了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属于吸能反应。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加快,NADPH的产生速率加快,NADP+的消耗速率也会加快。(3)①同一胡杨植株出现三种叶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表可知,条形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较低,适宜在弱光下生存;叶绿素b所占比例较高,叶绿素b对荫蔽条件下占优势的漫射光的吸收能力大于叶绿素a的,能充分利用遮蔽条件下的弱光。②锯齿叶有利于胡杨在极端强光环境下生存的原因是光呼吸强,可保护光合结构免受强光伤害;光饱和点高、净光合速率较高,易于快速积累光合产物。
20.(1)分级调节(1分)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高效(答出2点,共2分)
(2)将生理状态一致的雄性小鼠均分为两组,标记为甲和乙,甲组切除垂体,乙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组睾丸大小(合理即可,3分)
(3)手术但不切除性腺(2分)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分) 甲组小鼠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高于乙组小鼠的(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性激素的合成过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激素作用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高效。(2)为探究促性腺激素是否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在设计实验时应该以是否提供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
(3)在该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应该以是否有促性腺激素的受体(即性腺)为自变量,故设计思路应该为:取若干只生长状态相同的小鼠并分成了甲和乙两组,甲组小鼠切除性腺,乙组小鼠手术但不切除性腺。一段时间之后,向两组小鼠中注射等量等浓度的促性腺激素并及时测定两组小鼠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若甲组小鼠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高于乙组小鼠的,则可说明原因②正确。
21.(1)突触小体(1分) 神经胶质(1分) 神经纤维(1分)
(2)内(2分) 刺激强度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2分)抑制(2分)
(3)用同等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神经元A和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波形Ⅱ(合理即可,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突触是由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与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构成的;神经元的轴突和髓鞘可构成神经纤维,髓鞘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2)要检测神经元的静息电位,需要将示波器的两个微电极放在细胞膜的异侧,图中的一个微电极放在细胞膜的外侧,则另一个微电极应放在细胞膜内侧;刺激强度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结果产生波形I。波形Ⅲ显示神经元D被抑制。(3)回答时需要讲清刺激强度、刺激方法,并结合图2讲清观察指标。
22.(1)水平(1分)
(2)取样器取样(1分) 酒精溶液(1分)
(3)种植多种多样的植物,为不同的鸟类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合理即可,3分)
(4)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分)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3.(1)①不能(1分) 无论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F2中野生型果蝇:白眼果蝇均为3:1(2分)
②将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或红眼或棕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表现为暗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白眼(3分)
(2)1/16(2分)
(3)全表现为白眼(2分)a abbXDY(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根据题意,A基因编码的酶能促进白色色素合成红色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能促进白色色素合成棕色色素,D基因控制合成的转运蛋白能将上述色素转运到果蝇的眼中,可知不同眼色果蝇的基因型:白眼为__XdY、__XdXd、aabb__,红眼为A_bbXD_,棕眼为aaB_XD_,暗红眼(野生型)为A_B_XD_。由于实验室保存的果蝇均为纯合子且为单基因突变,故杂交实验中野生型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XD,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Y,F2满足野生型果蝇:白眼果蝇=3:1,但若不统计性别,即使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也满足上述比例,因此无法判断D/d基因的位置。要想确定D/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需进一步统计性别或是设计新的杂交实验,可以利用基因型为AABBXdX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XDY(或AAbbXDY或aaBBXDY)的个体进行杂交,子代雌果蝇表现为暗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白眼。(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XD,棕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Y,杂交所得F2中仅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白眼,若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所占比例为1/16。(3)新突变的白眼雄果蝇与实验室中的白眼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后,若该雄果蝇的白眼突变与实验室中白眼雌果蝇(AABBXdXd)的白眼突变类型相同,即新突变雄果蝇基因组成为AABBXdY,则两种突变果蝇杂交后子代果蝇均为白眼。若实验室的白眼突变雌果蝇(AABBXdXd)与新突变的白眼雄果蝇(aabbXDY)杂交,则子代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