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6水的作用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形成是由于( )对地形带来的改变。
A.地震 B.雨水的侵蚀 C.河流的作用
2.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是( )。
A.大肆捕猎野生动物 B.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C.保护野生动物
3.探究雨水大小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实验,成功可以观察到( )。
A.雨水小的组径流更清澈 B.雨水大的组径流更清澈 C.两组现象相同
4.小科通过实验认为:流水能改变地貌的模样,下列三个证据最能支持他的结论的是( )。
A.岩石加热后用冷水冲一下会裂开
B.小溪边的岩石上面会长青苔
C.小山丘模型山顶有颜色的沙子被“雨水”冲到山脚了
5.为了探究降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李智小组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模拟实验。他在实验中观察到彩色沙子被喷壶喷出的水流带着向下移动。实验中的彩色沙子代表的是( )。
A.山坡上的大石块 B.山坡上的植物 C.山坡上松散的土壤
6.“治水必须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植树、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减弱噪音
C.减缓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
7.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运的现象叫做( )。
A.风化 B.侵蚀 C.沉积
二、填空题
8.流水对土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和
9.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 (填“迅速的”或“缓慢的”)。
10.长白山天池是 形成的(填:“火山喷发”或“地震”),敦煌的雅丹地貌是 的作用形成的。(填:“风”或“水”)
1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 ,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 。比如 (试举一例)
12.我国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
13.“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包括降雨量大小、降雨高度和 。
14.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河水的 作用。
15.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的形成原因是 。
三、判断题
16.山丘上种植植被覆盖,会减小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 )
17.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有无植被覆盖无关。( )
18.地表有无植物覆盖不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
19.石头很坚硬,大风无法改变它的形状。( )
20.长江三角洲,就是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
四、连线题
21.“降雨对土地的侵蚀”模拟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分别代表了什么?请连一连。
斜坡形的土堆 水流
有颜色的沙子 山坡
土堆上的细纹 土壤
土堆上方喷水 沟壑
雨水流向盆中 下雨
五、简答题
22.我们用哪些办法来减少雨水和水流对土地的侵蚀?
2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24.一条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其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5.为了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① ② ③
26.可能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六、实验题
明明科学小组想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的影响”这个问题,决定做对比实验,先找来喷水壶,灌了200毫升的水;再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铺上石子,再倒入土壤,做成四种土壤样本。如下图:
27.选择一组合适的材料来做对比实验,要达到实验目的,他们的选择可以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28.在这个实验中,喷水壶喷水代表( ),如果喷水壶同时洒30毫升水可以吗?( )。
29.材料选好了,开始洒水前注意检查( )和( )是否一样。
30.明明他们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3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C
6.C
7.B
8. 侵蚀 搬运
9.缓慢的
10. 火山喷发 风
11. 侵蚀 改变 戈壁
12.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13.山地坡度
14.沉积
15.水的作用形成
16.√
17.×
18.×
19.×
20.√
21.
2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我们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物覆盖率来减少雨水和水流对土地的侵蚀。
2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由长江及其支流所挟带的泥沙冲积而形成的。
24.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只有大石头能沉在河底,较小的石块会随流水运动。河流中的石块会相互碰撞、摩擦,逐渐形成了鹅卵石、细沙等。
中游:水流变慢,鹅卵石沉积在河床上,细沙继续随水流动。
下游:水流变得缓慢,细沙也不能随水流动,沉积在河床上。
25. 植树造林 兴修水利 修筑水坝
26.有无植被覆盖、坡度大小、降雨量大小等。
27.D 28. 降雨 不可以 29. 土地坡度 雨量大小(或者降雨高度) 30. 乙样本中流下的雨水更浑浊 有植物覆盖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