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1时间在流逝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午,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是( )。
A.影子会慢慢变长 B.影子会慢慢变短 C.影子没有变化
2.日晷、沙漏、水钟等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 )规律。
A.往返运动 B.周期性运动 C.持续运动
3.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 )制成的计时工具。
A.太阳和影子 B.流水 C.摆
4.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日晷晷面的晷针影子会慢慢地( )移动。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南向北
5.小科记录蜡烛燃香记录表,数据如下,最有可能是哪根蜡烛?( )。
蜡烛燃烧长度 三分之一 三分之二 一整根
测量时间 8 16 24
A. B. C.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滴漏 B.日晷 C.指南针
7.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一天中的( )。
A.早晨 B.上午 C.下午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A.年 B.月 C.天
9.下图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计时工具,根据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晷→摆钟→水钟→原子钟
B.日晷→水钟→摆钟→原子钟
C.水钟→日晷→摆钟→原子钟
10.下列活动中流逝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的是( )。
A.短跑50米 B.心跳75次 C.做一遍眼保健操
二、填空题
11.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和( )会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
12.“日出而作,日落面息”体现了古代人利用( )计时的方法。
1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14.在远古时候人们用天上的( )来计时,昼夜交替形成的( )成了最早的时间单位。
15.( )、( )、( )等简易的时钟,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
16.光是沿( )传播的,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的影子(如图1所示)随着时间的变化,( )和(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计时工具(如图2所示),这种计时工具叫( )。
17.古人发明的日晷是用来( )的工具。
三、判断题
18.夏季,白天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
19.古人经常用“一炷香”的方法来计时,说明香烛计时很准确。( )
20.时间有时候过得很快,有时候过得很慢。( )
21.日晷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仪器。( )
22.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
四、连线题
23.请将下列计时工具的图片与其名称用直线连接起来。
日晷 摆钟 受水型水钟 泄水型水钟 圭表
五、简答题
24.说一说,你在一分钟内能完成哪些事情。
25.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请你举例说一说。(最少写三个)
26.我国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分别是用什么计时的?
27.写出两种晚上能记录时间的简易时钟。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3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A
6.B
7.B
8.C
9.B
10.B
11. 方向 长短
12.天
13.昼夜
14. 太阳 天
15. 日晷 水钟 沙漏
16. 直线 长短 方向 日晷
17.计时(或测量时间 )
18.×
19.×
20.×
21.×
22.×
23.
24.解:做10道口算题;跑300米长的路;踢100个毽子。
25.古代的计时方法有:用日晷计时、用沙漏计时、用水钟计时、用圭表计时、用点一炷香计时等。
26.水钟、日晷、沙漏、燃香等。水钟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日晷是根据日晷的晷针一天中随着太阳东升西落,而发生方位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沙漏是根据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沙量来计时。根据香的平均长度来进行划分,有一小时一炷香、三十分钟一炷香、一刻钟一炷香。
27.燃油钟、水钟。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