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王朝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由此可见,隋朝( )
A.繁荣与开放 B.短暂而繁荣 C.民不聊生 D.统治者残暴
3.《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强调:“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不失农时)为本。”对于其中“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重视民生、发展经济是治国之本 B.“本”指农业,其他为治国之末
C.吸取历史衰亡教训,是君主之本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是治国之本
4.《通典》中记载“……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材料中反映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5.《唐语林》中记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一时期盛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唐玄宗( )
A.创立殿试,打击贵族 B.创立科举,选拔人才
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建立唐朝,开创制度
6.下面是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武德年间 贞观十三年(639年) 永徽三年(652年) 神龙元年(705年)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天宝十三年(754年)
200余 304 380 616 841 907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
7.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该记载反映了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陶瓷制作的水平
8.文物专家在对唐加寺进行抢修的过程中,发现了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吐蕃时期壁画,这些壁画对研究下列某个民族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这一民族是(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女真族
9.女子骑马的风俗在唐代流行。唐朝前妇女骑马通常是“横乘”,侧身斜坐在马鞍上;而唐代女子则是“纵乘”,像男子一样骑在马背上。女着男装也开始盛行。这体现出唐朝( )
A.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B.重武轻文的社会风尚
C.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D.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10.临摹古人的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你想临摹唐代大书法家的字帖,可以选择( )
A.王羲之和颜真卿 B.顾恺之和欧阳询
C.阎立本和柳公权 D.颜真卿和柳公权
11.如果给下图中的人物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的是( )
INCLUDEPICTURE"J+1.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11.16\\J+1.tif" \* MERGEFORMATINET
鉴真像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12.从图片、文物、遗迹等实物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图片可以用于研究唐朝( )
A.宗教文化的发展 B.诗歌创作的鼎盛
C.中外文化的交往 D.书法艺术的进步
13.诗史互证。下面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两首诗歌,这反映出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
忆昔(节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节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
14.韦庄在《秦妇吟》中写道:“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其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的景象。此次起义给唐朝带来的影响是( )
A.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5.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观察下面《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当时北方割据太原的政权是( )
INCLUDEPICTURE"P2-150.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11.16\\P2-150.tif" \* MERGEFORMATINET
A.辽 B.南汉 C.北汉 D.后蜀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8分)
16.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仔细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依次写出图中三个城市的名称。(6分)
INCLUDEPICTURE"J+4.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11.16\\J+4.tif" \* MERGEFORMATINET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图中商业区的名称是什么?居民区的名称又是什么?(4分)
INCLUDEPICTURE"J+5.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11.16\\J+5.tif" \* MERGEFORMATINET
(3)下图是唐朝时的生产工具。请分别写出二者的名称及其作用。(8分)
INCLUDEPICTURE"J+6.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11.16\\J+6.tif" \* MERGEFORMATINET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含2个小题,17题14分,18题18分,共32分)
17.《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朝选官制度的不同点。(4分)
材料二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端门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缀行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时期的选官制度的名称以及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4分)
材料三 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该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则天在位时期是如何发展该制度的。(2分)
材料四 白居易评价该制度“唯秉至公,以为取舍”。孙中山认为该制度是“平民政治”,而且优过“民主政治”,是“极端平等政治”。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该制度的确立对隋唐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18.在历史的长河中,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国家的兴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当时全国人口总共有4 600万,而被征发兵役、劳役的累计达到3 000万人次。除去妇孺老幼和政府公务员等不参加服役的人,剩下的1 000万人,平均每个人都要无偿给国家服役三次。
——摘编自蒙曼《隋富唐强——大国梦与人文精神》
材料三 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外,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还有“明主纳谏,暗主从谀”“良匠无弃材,明君无弃士”。他用人的办法是“以天下为家”“惟贤是属”。
——摘编自吴云、冀宇《唐太宗全集》校注
唐玄宗采纳了姚崇的建议,实行“为政先仁义”“行法治”“臣皆得直谏”“礼接大臣”等“十事要说”。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
(1)材料一反映出隋朝的富足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的相同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国家的兴衰?(4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0分)
19.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发展、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李老师以“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解读民族关系】
(1)一组的同学们准备介绍下面两个民族交往的史实。请你参与并介绍其情况。(4分)
名称:文成公主入藏 名称:唐朝与其他民族的交往
概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见证盛唐气象】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2)概括上述诗歌分别描述了唐朝哪些领域的变化,说明其体现的共同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交往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4分)
任务三 【阐释对外关系】
(4)唐朝不仅是一个开明的王朝,而且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请你以“开放·强盛”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8分)
繁荣开放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大唐西域记》
答案
一、1.B 2.B 3.A 4.D 5.C
6.D 点拨: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唐高祖武德年间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唐朝的户口数量不断增多,这反映出唐朝前期经济发展,D正确。
7.D 点拨:根据题干“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邢窑、越窑都是唐朝时著名的瓷窑,因此该记载反映了唐朝陶瓷制作的水平,D正确。
8.C 9.D 10.D 11.A 12.C 13.D 14.C 15.C
二、16.(1)A:洛阳(2分) B:涿郡(2分) C:余杭(2分)
(2)商业区的名称:市。(2分)居民区的名称:坊。(2分)
(3)图一:曲辕犁,(2分)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2分)图二:筒车,(2分)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灌溉效率。(2分)
三、17.(1)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2分)隋朝时期,选官注重学识,通过考试选官。(2分)
(2)名称: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2分)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分)
(3)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2分)
(4)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公平公正选拔人才,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一点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8.(1)人口增加;(2分)国库充盈。(2分)
(2)隋炀帝好大喜功,统治残暴;繁重的劳役和兵役。(一点2分,共4分)
(3)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重视人才。(一点2分,共6分)
(4)统治者的政策;经济的发展情况;人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等。(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四、19.(1)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分)②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周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朝廷中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密切,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领域:农业、服饰、音乐。(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时代特征:各民族之间不断交融、共同发展。(2分)
(3)交往的范围广、国家多;交往的领域全面;交往具有连续性、双向性;影响巨大。(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4)【示例】 开放·强盛
唐朝友好的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日本遣唐使来华,将先进的中国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渡日本的鉴真更是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频繁友好的对外交往,使得唐朝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因此,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发展壮大。
(评分说明: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8分。之后逐条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