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
课 题 好的故事(第一课时)
1.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身处异常“昏沉的夜”。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第一课时: 正确认读15个词语,学习书写11个生字,读通全文。(重点) 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重点) 理解“好的故事”就是鲁迅心中“美的梦”。(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认读词语,学习写生字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片段《少年闰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散文诗《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鲁迅) 2.过渡: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小组合作读一读词语表中的词语,注意红色字的读法,互查读音情况。 3.引导:词语的读音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这些生字同学们都会正确书写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告诉老师,书写这些汉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后老师重点点拨: ①“萍”是上下结构,部首是“艹”,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②“漾”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氵”,右下部分是“永”,不是水。 ③“瞬、凝、骤”是左右结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认真观察笔画和笔顺。 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预学汇报:初读课文时,你跳过了哪些词语? 预设:石油 鞭爆 膝髁 蒙胧 错综 云锦 伽蓝 澄碧 荡漾 泼剌奔迸 皱蹙 虹霓 ……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词语 过渡:看来同学们初读时不理解的词语还真不少,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对照课后题二的要求,读一读。 联系句子前后,理解难懂词语。 理解词语“澄碧”的意思。 联系:联系“倒影”“小河”,理解“澄碧”的意思。 提示:假如河水不干净,河中的倒影还能看见吗? 假如河水不清澈,水中的萍藻还能看得见吗? 假如河水不澄碧,水中的游鱼还能看得见吗? 明确:澄碧:清而明净。 理解词语“荡漾”的意思。 联系:联系“打桨”、“闪烁”理解“荡漾”的意思。 提示:当(船夫)划桨的时候,水面就会一起一伏; 当(船夫)划桨的时候,水波就会一圈一圈漾开。 明确: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齐读这句话。 引导:“澄碧”“荡漾”都与河水有关,其实鲁迅先生在告诉我们这“好的故事”是在哪里看到的?——在水里(板书:在水里) 联系前后段落,理解难懂词语。 过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局限在一句话的内部,有时候可以跨越一句话,甚至可以跨越一段话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提示:理解“错综”,可以联系本句和第六段中句子“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理解:联系“交错”“织成一篇”,理解“错综”的意思。 明确:错综:纵横交叉。 齐读这两句话。 点拨:“错综”和“交错”这两个词,在告诉我们,这个好故事就像是一云锦。(板书:像云锦) 3.联系前后语境,猜测难懂词语。 齐读,理解有年代感的词语。 猜一猜这些词在现在的写法。 提示:“蒙胧”现在写作“蒙眬”,虽然写法不一样但是意思却完全一样,指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质疑:既然一百年前的词语那样写,一百年以后的词语这样写,我们把以前老式的词语换成现在的写法,既方便又好理解,可以吗? 点拨:不能换掉。因为这些词语在提示我们这篇文章是有年代感的,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即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其遣词造句仍留有那个时代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痕迹。 结合相关资料,理解难懂词语 1.过渡:有些词语,联系上下文也无法理解它,那么同学们不妨试试借助字典或其他书籍查找解释吧! 点拨:“泼刺奔迸”是两个词。“泼剌”在字典中的解释为“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是拟声词;“奔迸”查阅资料后可知,“形容水的动态”。 2.过渡:有的词语我们虽然能通过上下文,猜出大概意思,但不知道具体意思。想深入了解的话,还得借助资料。同学们,你们有了解过或见过“云锦”吗? 拓展资料1:云锦的相关图片和介绍 (1)齐读资料。 (2)提问:结合刚刚的资料,谁来说说自己对云锦的了解? 预设:历史悠久、色彩明丽、工艺精美等。 总结:云锦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国宝。 三、读“好的故事”,了解“美的梦” 过渡: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说这一切就像是“一天云锦”;这一切美的人、美的事,“都在水里”。为什么“好的故事”会在水里?为什么“好的故事”像一天云锦?对照课后题二的要求,想一想。 自学探究,为什么“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境? 出示自学探究要求。 同学交流分享。 ①预设: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 点拨:后面看的一切都是“我闭了眼睛”之后看到的,所以这是梦境。 ②预设: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点拨:“蒙胧”即“蒙眬”,指快要睡着或醒来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文中指快睡着的时候,这时候看到这样的画面,只能是在梦境里。 ③预设: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点拨:“仿佛”就是好像,这样的感觉可能在梦境中出现。 ④预设: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 点拨:“睁开眼”说明前面是闭着眼的,闭着眼所“看到的”都是梦境。 ⑤预设: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点拨:“无意识”说明可能不是在清醒的状态下。 ⑥预设:我真爱这一篇好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点拨:“碎影”在这里指梦的记忆。 ⑦预设: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点拨:变化如此之快、如此神奇,这样的画面只能出现在梦境里。 总结:这么多依据都在告诉我们,“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像是“在水里”如影如幻,像是“一天云锦”美丽绚烂。 四、读“好的故事”,走进“美的梦” 过渡:同学们,这样的梦境用文中的三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美丽,幽雅,有趣。(板书:美丽 幽雅 有趣) 合作朗读,走进“美的梦” 朗读:师生你一句我一句朗读,配乐,配简单动画。(文字框浮于动画上方。) 引导:一连串名词的罗列不仅令语句简洁,而且画面感极强。结合文字,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澄碧的小河波光潋滟,这样的梦境是多么美丽;小船穿过幽静的山阴道,一路静谧,风物雅致,这样的梦是多么幽雅;诸影诸物水中倒影如同夏云头,随水波摇动,这样的梦境是多么有趣啊! 3.朗读:师引导生配合朗读,配乐,配简单动画。(文字框浮于动画上方。) 4.引导: ①看!梦境在变化!——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生读) ②原来这个梦是有颜色的,这样的颜色可能还会继续扩散,看——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生读) ③红色继续扩散,一圈一圈地荡漾着,看——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生读) ④光怪陆离,神乎其神,这个红色的梦还在继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生读) 分析颜色,感知“美的梦” 过渡: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梦境,一个“好的故事”。其实,一般情况下,梦境是黑白色的,但这篇“好的故事”却是有色彩的。 引导: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那么多有色彩的文字,找一找,读一读。 齐读:一丈红 大红花 斑红花 胭脂水 大红花 红锦带 斑花红影 提问:这样的红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机勃勃、和谐喜庆…… 课堂总结: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一场梦境,这个梦像是在水里,像是一天云锦,这个梦是那么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