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好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5 20: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好的故事
课 题 好的故事(第二课时)
1.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第二部分是第3-9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第三部分是第10-12 自然段,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会写“搁、综”等生字字,会写“预告、烟雾”等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4.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重点难点) 5.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难点)
3.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回顾“美的梦”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好的故事》,齐读课题。首先来检查一下字词的学习情况。 指名读词语 课件出示:石油、鞭爆、膝髁、蒙胧、伽蓝、皱蹙、虹霓 课件再出示:煤油、鞭炮、膝盖、蒙眬、寺庙、皱缩、彩虹 引导:这些词语属于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词语,现代文学初创时期是什么时候呢 这个需要查资料,但是细心的同学也能在课文中发现,你发现了吗? 预设:1925年2月24日。 引导:对,这篇写于1925年2月24日的《好的故事》,据我们现在差不多有将近100年了。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就是上个世纪的20年代。100年以前的石油就是现在的煤油 ;以前的鞭爆就是现在的鞭炮;以前的膝踝就是现在的膝盖;以前的蒙胧就是现在的蒙眬,虽然写法不一样,但是意思却完全一样,就是指人快要睡觉的时候,眼睛半睁半闭的样子;以前的伽蓝就是现在的寺庙;以前的的皱蹙就是现在的皱缩;以前的虹霓就是现在的彩虹。 引导:我们可以把 100 年前的词语和现在的词语换一换吗 把所有老式的词语换成现在的词语,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如果换掉就读不出旧时的感觉。 语境中理解词语 引导:还有一些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们的意思。 (1)出示句子:“......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浆,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引导:齐读这两个词语。“澄碧”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联系了“澄碧”前面的“倒影”和后面的“小河”,你一定能猜出“澄碧”是什么意思。澄碧指的是河水—— 预设:清澈见底、澄澈碧绿。 引导: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荡漾”这个词可以联系句中的哪些词语来理解 预设:打浆、闪烁。 引导:打浆就是划浆,划浆的时候水面就会泛起水波,水波就会一圈一圈的漾开去,这就是“荡漾”。 出示句子:“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再出示:“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引导:联系这一段,谁猜出来了“错综”的意思 预设:好几样东西交错在一起;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 引导:横的织,竖的织,正的织,反的织,所有的织都交织在一起,就是错综。 引导: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云锦”。 出示: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千六百百多年的历史。云锦色泽绚丽、光彩夺目,如同天上的云霞。云锦用料精良、织造精细、图案精美、格调精致,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被誉为“锦中之冠”。 引导:读了这段资料,你们对“云锦”有什么感受 预设:历史悠久、色彩明丽,前人的手很灵巧。 借助资料,品读“美的梦” 1.理解“好的故事”是梦境 出示课后思考与练习,请同学读一读。 引导:凭什么认定“好的故事”就是梦境呢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认定“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预设:“我闭了眼睛,往后一仰。” 引导:闭了眼睛看到的当然是梦境,这是依据一。 预设:“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引导:蒙胧就是快要睡着的时候,快要睡着的时候看到的画面,当然也是梦境,这是依据二。 预设:“我仿佛记得乘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引导:“仿佛”是好像,“仿佛”是恍然,这样的感觉只能在梦境中产生,这是依据三。 预设:“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 引导:睁开眼,说明前面都是闭着眼,闭着眼看到的都是梦境。这是依据四。 预设:“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 初学记》。” 引导:“无意识”说明在梦境里,这是依据五。 预设:“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引导:变化如此之快,如此神奇,这样的画面,只能在梦境里。这是依据六。 预设:“我真爱这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引导:所谓碎片、所谓碎影,就是梦的记忆。这是依据七。 引导:这么多依据,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个梦境。而这样的梦境可以用书中的三个词语来形容,你找到的是哪三个词语 预设:美丽、幽雅、有趣。(板书)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美的梦”。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优雅、有趣的梦境吧。 ①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总结:同学们,山阴道两岸的风景,都倒映在水中,这样的梦境是多么美丽,这样的梦境是多么幽雅,这样的梦境是多么有趣。 ②引读:梦境在变化,看“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原来这个梦是有颜色的,这样的颜色可能还会继续扩散,读—— 课件出示: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③引读:红色继续扩散,一圈一圈地荡漾着,读—— 课件出示:“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进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④引读:光怪陆离,神乎其神,这个红色的梦还在继续,读——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引导:这就是“好的故事”,这个梦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幽雅、那样的有趣。其实,做梦只能做黑白的梦,没有颜色的,但是这篇好的故事确是一个有颜色的梦,同学们们注意看,在这些文字当中出现了那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好好读读--(课件变色)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胭脂水、红锦带、斑红花影,那么多的红,红艳艳的、红彤彤的、红灿灿的,这样的红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生机勃勃、和谐、喜庆、美丽 引导:总之,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是一个多么美丽、多么幽雅、多么有趣的梦呀!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常常跟人的愿望、盼望、希望是连在一起的。 借助资料,探究“美的梦”。 引导:那么这个好的梦对鲁迅先生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资料。 ①借助资料1,把握写梦意图。 探究任务:借助相关资料,想一想,这个“美的梦”对鲁迅先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指名读资料。提示:读这段资料我们要学会抓关键信息,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认为关键信息在哪句话中 预设:“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引导:看着这句话继续寻找关键信息,你觉得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信息是哪个词? 预设:“希望”。(师板书:希望 ) 引导:好的故事,就是“希望”;原来,这个在水里像云锦的梦,就是“希望”;原来,如此美丽,如此幽雅,如此有趣的梦境,就是“希望”。 ②借助资料2,了解写作背景。 探究任务: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梦 引导:假如让你从这段资料中找一个词语,来形容1925年的鲁讯的心情,你会选择那个词语 预设:苦闷(板书) 引导:是的,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白色恐怖威胁着鲁迅,他能不苦闷吗 预设:惆怅(板书) 引导:是的,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革命,那么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战斗,那个时候的鲁迅是怅惘的。一方面鲁迅先生在替大众受罪,但另一方面大众却不理解他,这样的鲁迅怎能不孤独、惆怅?同学们,查找资料就要学会找这样有价值的关键信息。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925 年的鲁迅,他是苦闷的、怅惆的、孤独的,那么1925年的鲁迅如果做梦的话,应该做的是一个苦闷的梦呀!然而他梦见的却是......读——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引导:你不觉得奇怪吗 按理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925年的鲁迅应该做的是一个怅惘的梦啊,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梦境,读--- 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引导:你不觉得奇怪吗?1925年的鲁迅应该梦到一个孤独的梦,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梦,读—— 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知道。 引导:为什么一个孤独的鲁迅,一个怅惆的鲁迅,一个苦闷的鲁迅,梦到的却是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幽雅的梦、一个有趣的梦 猜猜看 预设:他希望这样;他向往这样;他希望以后的中国就是这样的,这个梦寄托他美好愿望。 ③借助资料3,验证想法。 引导:同学们做了各种各样属于自己的猜测,到底你们的猜测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指名读。 引导:原来这样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是有所象征、有所寄托的。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1925年的鲁迅,前面我们也已经美美地品读了这样一个好的梦境,联系起来,你觉得这个好的故事,这个美的梦境象征着什么 寄托着什么 打开作业纸,把你的想法、思考、想象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视。 引导:好了,同学们,我想读到现在,你们对鲁迅先生写下这篇“好的故事”有了自己的理解,请所有打有“星号”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篇“好的故事”象征着什么?又寄托着什么 生读文 师评价 引导:是的,同学们,“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黑暗中的灯塔,绝望中的希望,他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过上那样美好幸福的日子。鲁迅先生用这个“好的故事”在暗示着我们,在鼓舞着我们,无论如何苦闷、无论如何怅惘、无论如何孤独,也不能没有希望,( 板书三个无论) ④再读关键句,总结“美的梦” 引导:同学们,我们不会忘记1925年饱受血雨腥风的鲁迅先生,他虽是孤独的,然而他却总是记得——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生读) 我们不会忘记,1925年,新文化战线被分裂,许多青年或退隐、或高升、或公开背叛革命,继续战斗还是放弃,这一切都让鲁迅先生怅惘,但他却总记得——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生读) 我们不会忘记,1925年,鲁迅先生是孤独的,他为大众受着罪,然而大众却不理解他,但他依然记得——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生读) 总结:鲁迅先生这个“好的故事”在水里,像云锦,它是多么美丽,幽雅,有趣。现在,我们理解了,这个“好的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的一个“美的梦”,是鲁迅先生对未来的希望。同学们,再苦闷、再孤独、再怅惘,也不能没有希望。其实,好的故事不是只属于鲁迅先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的故事”,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梦”,属于自己的“希望”!无论苦闷、无论怅惘、无论孤独,我们都要在未来人生中记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好的故事”! 布置作业 阅读:借助资料,阅读《野草》集中的作品《秋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