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能够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能够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描述气候特征。
三、教材设计思路
气候这部分内容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打好基础,该讲的内容要讲透;二是把握难度,课程标准未要求的内容不随意扩充;三是突出方法,在活动式课文中,要适时适度地安排运用各种图标、数据分析气候事物和现象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图3.28,看一下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其中哪一种是由地形因素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学生自主回答问题:......
(承转)除高原山地气候外,其它10种气候从名称和位置上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活动一:从纬度位置上寻找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
方法指引:阅读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复习五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找规律。
问题引领:从纬度位置上寻找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完成下面表格。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纬度因素是决定气候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因素,所以全球气候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与此同时,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影响。
学生活动二:从海陆位置上寻找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
方法指引:阅读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关注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
问题引领:从海陆位置上寻找温带地区亚欧大陆气候分布的规律,完成下面表格。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海陆位置(海陆因素)对气候分布的影响,在温带地区尤其明显,而亚欧大陆的主体又位于温带地区。
(承转)了解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我们还需要能够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来区别不同的气候和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读一读: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可以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师讲述: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也可以区别不同的气候类型,请同学们记住口诀:以温定球(南北半球),以温定带(寒温热),以水定型(最后哪种类型)。
课件展示并讲解:以温定球(最热月在7月或者8月,最冷月在1月或者2月,说明在北半球);最热月在1月或者2月,最冷月在7月或者8月,说明在南半球)。
课件展示并讲解:以温定带【热带最低月均温>15℃;亚热带 最低月均温>0 ℃ 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 最低月均温< 0 ℃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 0 ℃ )寒带最热月均温< 15 ℃ 】。
课件展示并讲解:(全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全年均匀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三种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承转)接下来我们来分带认识气候的具体分布和描述气候特点。
学生活动三:分热带、温带、寒带认识气候的特点和具体的空间分布的典型地区。
方法指引:阅读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多媒体具体的分带的气候图。
问题引领:了解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点和空间分布的典型地区。
(本部分知识以学生认识、了解为主,不要记忆,只求学生能够建立更好的图文结合的能力,在讲解时,注重同一温度带内气候的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区分度)
教师小结:虽然世界气候复杂多样,但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得:从赤道到极地有规律的分布着热带、温带(包括亚热带)、寒带的气候;温带地区,大陆东岸、西岸、内部气候类型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在中低纬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