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 五年级下册 7.《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美术 五年级下册 7.《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1-25 20: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通过夸张脸型、五官、表情画或做一件“夸张的脸”作品。
2.通过欣赏我国三星堆文化青铜人面像及夸张而精彩的美术作品,研究夸张的绘画方法。根据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3.体会夸张手法带来的艺术魅力,同时通过欣赏青铜艺术和夸张漫画提高对国家的文化自信及提高自我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对人物进行夸张的艺术手法。
难点掌握五官整体与脸型、眉毛等局部和谐的夸张画法。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各种美术工具材料制作的教具、板书,以及此类美术作品的图片
学生;
纸张、勾线笔、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美术课堂。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坐上时空游览车,开启一场奇妙之旅!大家准备好了吗?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被称为“”沉睡数千年,一醒天下惊“”的三星堆博物馆,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与青铜人面像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视吧!播放《假如国宝会说话》纪录片之三星堆青铜人面像,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中华文明中最神秘的星辰之一。
看了视频中的人脸,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夸张的脸。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经过夸张的艺术作品,感染力更强。通过欣赏造型奇特夸张的青铜人面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夸张的脸》。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三星堆青铜人面像,让学生初步感知夸张的脸,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
二、探究交流
(一)、欣赏雕塑作品,感受夸张魅力
第二站:奇妙博物馆。展示教材中的三幅作品及较有代表性的我国古代雕塑作品:非洲尼日利亚雕塑《头像》、我国商代《青铜人面像》、《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大型纵目面具》、我国明代的佛教雕塑《北方多闻天王》。引导学生得出可以从五官、表情、脸型等方面进行夸张。
《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得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下颌,很好地体现了非洲某部族的形态。
《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耳朵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凸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视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显示了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教师小结:艺术家运用夸张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本身的特征,但并不是无限地夸张而使事物失去真实。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雕塑作品,感受夸张的魅力,了解夸张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本身的特征,但不是无限地夸张使事物失去真实。
(二)、表现夸张的方法
第三站:夸张漫画展。
1.人物特征的夸张表现观察并分析、总结漫画是如何对人物特征进行夸张表现的。扩大夸张法:憨豆——抓住了眼睛的特征,将眼睛进行夸张。缩小夸张法。扩大缩小结合:岳云鹏——将原来的小眼睛缩小,变得更小;圆脸变的更大。教师小结:夸张脸部时,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的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或是额头、颧骨、下巴等,进行缩小夸张、扩大夸张,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对人物进行夸张的艺术手法。掌握五官整体与脸型、眉毛等局部和谐的夸张画法。三、教师示范
运用夸张的手法,绘画班级学生的漫画形象,边演示边概括讲解:先画脸型外轮廓,再画五官对五官进行适当局部的夸张,添加特征,使其变的幽默风趣,通过教师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技法绘制夸张的脸。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现明确作画步骤,使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让思想不要局限于现有的,为学生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
(1).用线描方法画你身边的人肖像漫画或选择老师提供的图片进行夸张绘画。
(2).重点夸张五官造型。
(3)外轮廓剪下来,贴到展示板上。
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明确创作要求,进一步激发创作欲望。
五、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学生介绍展示,教师根据特征夸张进行简要评价。相互交流,相信大家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还可以举办一场肖像漫画展。
六、课外延伸
国际著名的考古学家卡尔伯格对于三星堆文明的评价说:“与同时代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相比都过于精致了”其实这只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中的冰山一角,推荐三部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去探寻我们的华夏文明。
设计意图:与开头呼应,并且不断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理解,帮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民族观、文化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夸张的脸》课后反思
《夸张的脸》这一课通过对脸的夸张,让学生理解这一艺术形式。实际上,学生对夸张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平常爱看漫画,动画片,尤其是在漫画中,夸张运用的非常到位,但是在学生的作品里,运用的不太到位,这就是因为他们对夸张的基本知识,表现手法还没有一定的基础。我通过明星真人照片和漫画作品的对比,让学生探究夸张变形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真人照片的改变对于夸张变形的方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这话不错。只有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潜力才能得以深刻地挖掘。整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为了调节气氛,我设计了“表情小游戏”,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比较活跃,收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