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实验专题
1.有一个带电的轻小物体,不知道带的是什么电,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器材
(1)在该实验中所选的器材有哪些;
(2)实验的方案及原理;
(3)结论。
2.有关静电现象的小实验:
(1)当甲、乙两个通草球出现如图(a)所示情形时,若甲带正电荷,则乙带 电荷;
(2)如图(b)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 现象;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3)用一个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空易拉罐,如图(c)所示,发现空易拉罐向气球方向滚动,这是利用了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
3.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能吸引纸屑,这说明它们都带了电,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作 ;
(2)如图所示,将上述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排斥的是图 ,相互吸引的是图 ;
(3)小明思考,除了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外,到底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呢?他分析:如果能找到既能和上述带电玻璃棒相互吸引,又能和上述带电橡胶棒相互吸引的物体,则说明有第三种电荷存在。你认为小明的想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4.学习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后,小明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电荷之间的距离有关。于是他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1)图中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通过 显示出来的。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2)接着小明用另一个带电小球靠近物体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与图 (选填“甲”或“乙”)相同。
5.静电复印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
(1)用丝绸在塑料板上用力摩擦使塑料板带电,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称为 ;
(2)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 (选填“保留”或“导走”);
(3)把木屑均匀地撒在塑料板上,竖起塑料板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一个空心的“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塑料板上剩余的干木屑之所以没有滑落,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细线悬挂起来,靠近该塑料板,发现二者互相排斥,说明摩擦后的塑料板带 电荷。
6.有关静电现象的小实验: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当甲乙两个通草球出现如图(1)所示情形时,若甲带正电,则乙带 电。乙带电是因为它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如图(2)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 现象。发光二极管由于具有 ,能用来判断电流的方向;
(3)一般情况下,下列物体:①橡皮擦②铅笔芯③塑料尺④钢尺⑤盐水⑥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
(4)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图的实物连接起来 。
7.在电学实验课时,老师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毛毛按照电路图,连接了实物电路。
(1)如图乙中,当毛毛把最后一根导线连好时,两灯泡就发光了,则毛毛的操作错误的原因是 ;
(2)如图乙中,毛毛未经老师允许,把一根导线的两端,接在灯泡L2的两边接线柱上,如丙图所示,闭合开关,此时将看到灯 (选填“L1”“L2”或“L1和L2”)亮,因为电路发生了 路故障。
8.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甲电路图进行实验。
(1)按照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则,连接电路前,小明应该将开关 ;
(2)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S,灯泡L1和L2均发光,说明电路处于通路状态,在图乙方框中画出电路的电路图;
(3)小明将开关S断开,然后把灯泡L2两端的接线柱用一根导线相连接,小明再次闭合开关S,灯泡L2将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
9.小含想用刚学习的电路基本知识,连接一个电路。于是她找来一个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连接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当小含连接完最后一导线时,小灯泡就发光了。小含认为电路连接的有问题,请你帮助小含在图中将错误的导线打个“×”,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接。
②电源在电路中是 (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小含看到实验桌上有一个“+、﹣”极模糊不清的电池盒,她用一个 (填“电铃”或“发光二极管”)就可以判断出电源的“+、﹣”极。
10.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间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
①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
②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放入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变为零”)
(2)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
11.如图,这是小亮从家里的旧收音机上拆下的一个能发光的电学元件,他猜想该元件是一个发光二极管,请你补充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帮小亮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1)补充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现象及结论 。
12.小明和小红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部分电学小实验进行探究。
(1)小明用图1所示的装置来鉴别导体与绝缘体,在金属夹A、B之间分别接入①硬币、②铅笔芯、③橡皮、④塑料尺等物体,小明判断物体是否是导体的依据是 。闭合开关后,在A、B间接入 (选填序号)时小灯泡能发光,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中有大量的 ;
(2)小红连接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将灯泡L2两端的接线柱用一根导线相连接,闭合开关S,灯泡L2将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受小明实验现象启发,为了让两盏灯同时熄灭,小红认为可以不断开开关,而用一根导线同时连接灯泡L1左端和灯泡L2右端的接线柱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小红 (选填“能”或“不能”)这样操作,理由是 。
13.有关静电现象的小实验:
(1)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 现象;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用与丝绸摩擦过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甲,另一个验电器乙不带电,用金属杆把甲和乙验电器连接起来,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在这个现象中,有 (选填“正电荷”或“电子”)从一个验电器移动到另一个验电器,此时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从甲到乙”或“从乙到甲”)。
(3)下表是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研究资料1 石棉 玻璃 羊毛 木棉 石蜡
研究资料2 羊毛 尼龙 木棉 火碱 树脂
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将带 电(选填“正”或“负”);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 (选填“强”或“弱”)。
14.小刚和小强在组成串并联电路的实验中,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
(2)小刚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合上开关,两个灯泡都将 (选填“不会发光”或“会被烧坏”),出现 (选填“断路”、“短路”或“通路”)现象;
(3)小刚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小强认为只需拆除 (填字母)这一导线,就能成为串联电路;
(4)连接成串联电路后,若把L1的灯泡拧下来,则看到的现象是灯泡L2 (选填“亮”或“不亮”),说明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之间 (选填“互不”或“相互”)影响。
15.暑假期间。小强预习九年级物理书后,打算用一些家里现有的器材连接一个串联电路。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
(2)他找到两节蓄电池,但要充电后才能使用。蓄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路中的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3)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两灯都发光。小强用一根导线接在灯两端,则灯泡 (选填“更亮”、“更暗”或“不亮”),小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看来他又有问题研究了!加油啊,小强!如果把这根导线接在开关两端,闭合开关后,则 (选填“亮”、 “亮”、 “都亮”或“都不亮”);
(4)小强想到:乘坐高铁时,每节车厢都有两间厕所,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每扇门的锁相当于一个开关),车厢中的指示灯才会发光,提示旅客“厕所有人”,请你从图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选填“A”或“B”),此电路中开关连接方式与居民楼道里“声控”和“光控”开关的连接方式 (选填“相同”或“不同”)。
16.学习了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后,小雅设计并连接了如下电路。
(1)小雅按照图甲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乙所示。两个开关S1和S2中,她应该先闭合 ,再闭合另一个开关,则可以使两个灯同时发光;
(2)闭合开关S1和S2后,将灯泡L2取下来,则L (填“亮”或者“不亮”);
(3)要在乙图中,将开关S1改成只控制L2,只需要改接一根导线即可,请在乙图中把需要改接的导线打×,并用笔画代替导线画出改接后的导线。
17.(1)在刚刚学习电学知识后,小蒋同学进行了如图与电学有关的二两个实验。
①梳子与头发摩擦前不吸引纸屑,与头发摩擦后能吸起纸屑如图甲所示,说明: ;
②如图乙所示,将不同的水果,通过电极和导线连接起来,接在发光二极管的两端,发现二极管发光,这里的水果在电路中扮演了 的角色;
(2)电学课上,老师曾讲过“开关的作用”,激发了小蒋等同学对开关的控制作用的探究。小雅找来两只相同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开关一只,导线若干,针对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通断的情况画出电路图,按图甲、乙所示电路探究了开关的控制作用。请你思考回答问题:
①按图 连接电路,与节日小彩灯连接的方式相同;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时,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把开关的位置换到两盏灯L1、L2中间,断开开关,则灯L1、L2 (选填“都”或“都不”)亮;
②小蒋发现学校教室里,也是一只开关控制两盏日光灯,教室里的日光灯采用的是图 所示的连接方法,此种连接方法,若拧去一个小灯泡L1,则另一个小灯泡L2 (选填“继续发光”或“不发光”)。
18.在“连接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小明用两个不同的小灯泡组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由图可知,小明连接的电路如果闭合开关,电路将处于 状态;
(2)小明拆除了一根导线,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都能够发光,拆除的那根线是图中的 ,此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 ;
(3)小红移动了其中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点,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也都能够发光。请在图中要移动的导线上画“×” ,并代替画出移动的导线。
19.在“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几点要求中没有必要的是 。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
B.每处接线都必须接牢
C.必须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S、灯L1灯L2最后连到电池负极
D.连接完毕,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2)物理实验时,同学们把两只小灯泡接在用干电池做电源的电路中:
第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当把一根导线接在一盏灯两端时,在这盏灯熄灭的同时,另一盏不熄灭,这两盏灯是 联的。第二小组的同学也把一根导线接在一盏灯的两端,发现两盏灯同时熄灭,这两盏灯是 联的。你认为可能对实验器材造成危害的是第 (选填“一”或“二”)小组。
20.在连接“串联电路”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用手按一下灯泡L1时,L1,L2仍然都不亮;按一下灯泡L2时,两灯都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 。
A.L1灯丝断了 B.L2灯丝断了 C.L1短路 D.L2与灯座接触不良
(3)闭合开关时,观察到灯L2比L1亮些。有同学认为这是因为L2比L1更靠近电源的正极。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条件下,能判断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的做法是 。
(4)实验结束后,小明关注到学校操场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请你判断学校的路灯是 的。
21.在连接电路时,如发现有连接错误,不少同学习惯于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其实,有时只要思考一下,拆除或改接某些导线就能解决问题,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
(1)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 (选填“断开”或“闭合”)的;
(2)如果合上开关,将出现 现象(选填“通路”、“开路”或“短路”);
(3)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拆除 (选填“a”、“b”、“c”、“d”或“e”)导线,就能成为一个正确的串联电路;
(4)对于这个电路还可以只改动一根导线 (选填“a”、“b”、“c”、“d”或“e”),就能成为一个正确的并联电路,请你在答题纸上将改动的导线画“×”,并将正确的连接画出来 。
22.如图所示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电路图。
(1)如果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测出的电流是 A;
(2)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时,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同学的问题 ;
乙同学的问题 ;
丙同学的问题 。
23.马虎的小明在课堂上练习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他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请大家帮他解答:
(1)请帮小明把电路图补充完整;
(2)小明忘了在连接电路的时候,开关需要断开还是闭合,请你告诉他: 开关;
(3)小明发现:电流表没接入电路前指针反偏,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
(4)在大家的帮助下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中可能出现的原因是 ;
A.小灯泡接触不良 B.小灯泡短路
(5)小明的电流表终于有示数了,但是他不会读数,请你告诉他此时电流的大小为 A。
24.电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内能能否转化为电能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一根铁丝、两根铜丝、灵敏电流计组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他们把铜丝、铁丝的一个接点D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另一个接点G火焰加热时,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发生偏转,此现象表明回路中产生了电流,且铁丝中电流的方向是从 (选填“D→G”或“G→D”),对换烧杯和火焰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他们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右发生了偏转,这说明回路中电流的方向与 有关;
(2)为进一步探究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了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铜丝、铁丝和镍铬合金丝按上图所示连接并进行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表一
温差/℃ 0 200 400 600
电流/μA 铜-铁 0 23 45 60
铜-镍铬 0 15 22 30
表二
温差℃ 材料 长度/m 横面积/mm2 电流/μA
600 铜一铁 0.2 0.5 60
0.1 0.5 60
0.2 1.0 60
①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回路产生的电流大小与 和 有关,且温差越大时,产生的电流 ;
②分析表二数指还可得: 。
(3)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上述现象居然是可逆的.即把原回路中的电流计更换为直流电源后,两端接点会发生 。这一现象,实际生活中人们已经将之用于电脑CPU等的降温之中。
25.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连接电路前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在完全不了解电路中电流大小时,应选择电流表的 量程进行 来确定量程;
(2)已知闭合开关后电路中的电流约为0.4A,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3)若小明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A;
(4)如果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原因是: 。
26.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若不知电流大小,电流表量程应选用 法确定;
(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 (填“L1”或“L2”)的电流;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
(4)改正错误后,开关闭合,灯均亮,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A.电流表断路
B.开关处接触不良
C.电流表被短路
D.电源供电不足
27.在“连接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小明用两个不同的小灯泡组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
(2)由图可知,小明连接的电路如果闭合开关,电路将处于 (选填“断路”、“通路”或“短路”)状态;
(3)小明拆除了一根导线,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都正常发光,拆除的那根线是图中的 ,此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 ;
【拓展】小红移动了其中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点,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都正常发光。请在图中要移动的导线上画“×” ,并用笔代替导线画出所移动的导线。此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 。
28.如图所示,小覃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A”“B”或“C”)处的电流;
(2)小覃同学要测量通过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 (选填“a”或“b”)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重新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3)该小组另一位同学测出一组A、B、C三处的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
0.2 0.2 0.4
由此他得出结论有以下两点,你认为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各支路电流相等。
(4)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该同学的结论不具普遍性,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还应该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进行实验。
29.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星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图乙实物图中,电流表测量图甲中 处电流(选填“A”、“B”或“C”);
(3)在测量电流的过程中,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4)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测量C处电流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5)小星接着测量A、B两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如下表所示。他便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 各支路电流之和(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点的电流IA/A B点的电流IB/A C点的电流IC/A
第一次测量 0.66 0.42
(6)同组的小王认为实验次数太少,应该 重复多次实验。
30.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选用了两个不同的小灯泡,然后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接在a、b、c三处去测量电流。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目的是 ,电流表应该 在电路中;
(2)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反向偏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纠正错误后,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所测电流值为 A;
(4)小明又改变灯泡的规格进行了多次实验,测量了a、b、c三处的电流,其中一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如表所示,在分析数据时,他发现三处的测量值有差异,原因是 ;
0.16 0.15 0.14
A.测量有误差
B.没有对电流表调零
C.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本来就不相等
D.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过程中,电流越来越小
(5)如图甲所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写关系式即可)。
31.如图甲所示的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S时,小桂发现灯泡L 比L 更亮,他猜想可能有以下原因:
猜想一:流过L1的电流比L2大。
猜想二:L1更加靠近电源正极。
为验证猜想,他做了以下探究: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桂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甲A、B、C三处的电流,电流表示数均如图乙所示,为 A,说明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桂对调两个小灯泡在电路中的位置,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最后发现仍是L1比L2更亮,说明猜想二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开关闭合状态下,小桂不小心将一根导线把B、C连接,发现L2熄灭、L1比之前更亮,由此他进一步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跟 有关。
32.如图所示,某班同学对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进行了研究。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按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各元件,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泡比灯泡要亮一些,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越靠近电源正极灯泡越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图乙虚线框中画出该实验所用的电路图;
(2)小明在图甲中的点串联接入一个电流表,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丙所示,读数是 ;
(3)小华同学对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进行了研究,如图丁所示,他分别测出了A、B、C三点的电流、、,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为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接下来他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填字母);
序号 IA/A IB/A IC/A
① 0.2 0.3 0.5
②
A.改变开关位置,再进行实验
B.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再进行实验
C.将灯泡、的位置互换,再进行实验
(4)比较测得的数据,可得结论:在并联电路中, 。
33.如图,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图甲所示的串联电路,闭合开关S时,小高发现灯泡比更亮,他猜想可能有以下原因:
猜想一:通过的电流比大;
猜想二:更加靠近电源正极。为验证猜想,他做了以下探究: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为了验证猜想一,小高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甲A、B、C三处的电流,电流表示数均如图乙所示,为 A,说明猜想一错误。同时他发现:该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均不能发光,说明该电路有 条通路。
(3)为了验证猜想二,小高对调两个小灯泡在电路中的位置,操作时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最后发现仍是比更亮,说明猜想二 。
(4)接下来小高探究了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小高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在A、B、C三处各接入一个电流表,并选择合适的量程。闭合开关,测得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更换多组 (选择“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灯泡重复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0.46 0.18 0.28
2 0.36 0.20 0.16
3 0.7 0.32 0.38
(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写出关系式)。
34.小铭做“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乙图中串联电路的连接,要求用电流表测量A点的电流 ;
(2)实验中,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选择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3)小铭同学发现,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4)下表是小铭记录的实验数据,其中有一个数据出现了明显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
电流表的位置 A点 B点 C点
电流I/A 0.4 0.4 2
(5)纠正表格的错误数据后,小铭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 ;
(6)实验中存在不足的地方是 。
35.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中。
(1)小明在实验室找到了两个电流表,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图乙的实物图上用笔画出连线如图。电路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导线上打“×”,然后画出正确的连接位置 ;
(2)改正错误后,该学行了实验,测出两处的电流分别如丙丁图所示,则通过的电流为 A,通过的电流为 A,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
(3)如果小灯泡烧坏了,则示数 ,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6.如图—1,这是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连接的实验电路;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分析图-1电路可知,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选填“灯”、“灯”或“干路”)的电流;
(3)小明连接好电路后,用开关进行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2所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且观察到灯发光,灯不发光,其电路故障可能是灯 ;
(4)为了测量通过灯、的总电流,小明思考后发现只需要移动一根导线即可,其方法是将导线 (选填“”、“”或“”)的右端改接在电流表的 (选填“”、“”或“”)接线柱上;
(5)同桌小丽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的电流相等;为了纠正他们的结论,下一步的操作是 。
通过灯的电流 通过灯的电流 通过灯、的总电流I/A
0.2 0.2 0.4
37.如下图是小明“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电路图。实验中,他将一只电流表分别接在A、B、C三处,改变R的阻值进行了多次探究,其测得的数据如下图表格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0.90 0.80 0.70 0.60
0.40 0.36 0.31
0.50 0.44 0.39 0.33
(1)表格中有一个数据,小明忘记记录了,根据你的猜想,其数据应该为 ;
(2)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 ;
(3)为了得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本实验通过改变R的阻值进行了多次探究,减少了实验的偶然性,针对这个实验请再提出一个减少偶然性的方法 。
38.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
(2)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小灯泡规格是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刻度盘左边偏,原因是 。
(4)排除故障后,他测出了L1支路上的电流I1=0.8A,然后他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L2支路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所示,则I2= A,I= A,小明由此数据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小明只测出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见解析
【详解】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这个轻小物体,若相同种电荷互排斥;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实验器材:丝绸、玻璃棒。
(2)实验的方案及原理: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这个轻小物体,观察是相斥还是相吸。
(3)若相斥,则说明轻小物体带正电;若相吸,则说明轻小物体带负电。
2. 正 摩擦起电 同种 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1)[1]图中所示甲、乙两个小球互相排斥,所以甲乙小球带的是同种电荷,因为甲带正电,所以乙带正电。
(2)[2]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
[3]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说明: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
(3)[4]因为摩擦起电,摩擦过的气球就带了电,能吸引易拉罐是利用了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 摩擦起电 甲、乙 丙 见解析
【详解】(1)[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2]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同种电荷;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也带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甲、乙两图都会相互排斥。
[3]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异种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丙图会相互吸引。
(3)[4]因为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可以被带电体吸引,所以他的分析不正确。
4. 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 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越大 带负电 甲
【详解】(1)[1]根据转换法可知,图中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夹角越大,说明相互作用力越大。
[2]由图甲可知,A处小球距离物体Q最近,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大,说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C处小球距离物体Q最远,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小,说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小,由此可得: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越大。
(2)[3]Q带正电荷,与小球相互吸引,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该小球带负电荷。
(3)[4]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题图可知,该原理与图甲相同。
5. 摩擦起电 导走 吸引轻小物体 正
【详解】(1)[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用丝绸在塑料板上用力摩擦会发生电荷的转移,使塑料板带电,这种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2)[2]因为人是导体,所以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时,塑料板上的电荷会转移到人手指上,故是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导走。
(3)[3]由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把木屑均匀地撒在塑料板上,塑料板上的带电区域把木屑吸住,竖起塑料板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塑料板上“大”字区域的木屑由于没有电荷的吸引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掉,形成一个空心的“大”字。
[4]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将带正电的玻璃棒用细线悬挂起来,靠近该塑料板,发现二者互相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摩擦后的塑料板也带正电。
6. 正 失去 摩擦起电 单向导电性 ②④⑤
【详解】(1)[1]图(1)中甲、乙两小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知两球带同种电荷,若甲带正电,则乙也带正电。
[2]因为电子带负电,故乙失去了电子,从而显正电。
(2)[3]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4]电流只能单向通过二极管,叫做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判断电流方向。
(3)[5]橡皮檫、塑料尺、食用油属于绝缘体,铅笔芯、钢尺、盐水属于导体,故选②④⑤。
(4)[6]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先顺次连接电源正极→开关S1→小灯泡L2→开关S2→电源负极,再将小灯泡L1并联接入电路,如图:
7. 连接电路时,开关未断开 L1 短
【详解】(1)[1]当最后一根导线连好时,两灯泡就发光了,这说明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
(2)[2][3]由图甲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把一根导线的两端,接在灯泡L2的两边接线柱上,此时灯泡L2被短路,不发光,通过L1有电流,且电流变大,L1会更亮。
8. 断开 不发光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前,应该将开关断开。
(2)[2]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分别经过开关,L1、L2后回到电源负极,两灯泡串联,电路图如图所示:
(3)[3]将开关S断开,然后把灯泡L2两端的接线柱用一根导线相连接,则灯泡L2被短路,不发光。
9. 断开 提供 发光二极管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由图知,图中开关并没有接入电路(只连接了一个接线柱),则开关无论断开还是闭合,灯泡都发光,改正后如图所示
(2)[3]电源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4]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而电铃没有这样的性质,所以可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具体方法为:把二极管的正负极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若二极管发光,则与二极管正极相连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与二极管负极相连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若二极管不发光,则与二极管正极相连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与二极管负极相连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
10. 变小 变为零 内
【详解】(1)①[1]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则AB两处的温度差减小,电路电流变小。
②[2]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放入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则AB两端没有温度差,电流变为零。
(2)[3]要产生电流,两接点间必须存在温度差,说明热电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1. 一节干电池、开关、导线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补充器材:一节干电池、开关、导线。
(2)[2]实验步骤:把电学元件、干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闭合开关,观察该元件是否发光;对调电源的正负极,观察电学元件是否发光。
(3)[3]实验现象及结论:对调电源正负极后,电学元件的发光情况发生了变化,这说明电学元件是二极管;若电学元件发光情况不变,则不是二极管。
12. 小灯泡是否发光 ①② 自由电子 不发光 不能 会造成电源短路,损坏电源
【详解】(1)[1][2]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提供的材料中硬币和铅笔芯是导体,橡皮和塑料尺不是导体,而是绝缘体,因为导体接入后小灯泡能发光,绝缘体接入后小灯泡不能发光,因此判断物体是否是导体的依据是小灯泡是否发光。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2)[4]将灯泡L2两端的接线柱用一根导线相连接,此时灯泡L2被短路,所以不发光。
[5][6]若用一根导线同时连接灯泡L1左端和灯泡L2右端的接线柱,则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故不能这样操作。
13. 摩擦起电 同种 减小 电子 从甲到乙 负 弱
【详解】(1)[1]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所以这是摩擦起电现象。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
(2)[3][4][5]与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带正电,用与丝绸摩擦过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甲,则使验电器甲带正电;另一个验电器乙不带电,用金属杆把甲和乙验电器连接起来,甲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乙验电器,所以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两个验电器连接后,乙验电器也带正电,因为金属是靠带负电的电子导电的,所以在这个现象中,有电子从乙验电器移动到甲验电器,从而使乙验电器带上了正电荷;因为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此时的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
(3)[6]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玻璃排在石棉后面,所以玻璃带负电。
[7]羊毛排在木棉前面,当它们相互摩擦时,羊毛带正电,木棉带负电,电子由羊毛转移到木棉,所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弱。
14. 不会发光 短路 b 不亮 相互
【详解】(2)[1][2]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合上开关,电源的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了,造成电源短路,损坏电源,灯L1和灯L2不会因此损坏,但不会发光。
(3)[3]串联是将电学元件首尾依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故只需拆除b这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串联的正确电路。
(4)[4][5]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因此连接成串联电路后,若把L1的灯泡拧下来,灯泡L2不亮。
15. 断开 用电器 更亮 都亮 A 相同
【详解】(1)[1]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要断开。
(2)[2]蓄电池充电时会消耗电能,相当于用电器。
(3)[3]根据图示可知,两个灯泡串联,小强用一根导线接在灯L2两端,灯L2被短路,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灯泡L1发光更亮。
[4]如果把这根导线接在开关两端,开关被短路,使得电路接通,闭合开关后,则L1L2都亮。
(4)[5]根据题意可知,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车厢中的指示灯才会发光,说明两个开关是串联的,两个开关共同控制指示灯,故A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声控”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楼道灯,所以上述电路中开关连接方式与居民楼道里“声控”和“光控”开关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16. S2 亮
【详解】(1)[1]由电路图可知,两灯并联,S2处在支路上,S1处在干路上,所以要想两个灯同时发光,应该先闭合S2,再闭合总开关S1。
(2)[2]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将灯泡L2取下来,则L仍然发光。
(3)[3]要在乙图中,将开关S1改成只控制L2,只需将开关S1接到L2所在的支路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17.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电源 甲 断开 都不 乙 继续发光
【详解】(1)①[1]梳子与头发摩擦前不带电,与头发摩擦后带了电,带电后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2]将不同的水果,通过电极和导线连接起来,接在发光二极管的两端,发现二极管发光,说明水果能够提供电能,所以这里的水果在电路中扮演了电源的角色。
(2)①[3][4][5]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甲图中两灯泡串联,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把开关的位置换到两盏灯L1、L2中间,仍处于串联连接,能控制整个电路,断开开关则灯L1、L2都不亮。
②[6][7]教室里的日光灯有一盏不亮时,其它日光灯正常发光,由此可见,各日光灯间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并联的,采用的连接方式是图乙所示连接方法。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若拧去一个小灯泡L1,则另一个小灯泡L2继续发光。
18. 短路 b 串联
【详解】(1)[1]由图可知,小明连接的电路如果闭合开关,电流经过开关→a→b→d→电流表→电源,从而形成短路,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2)[2][3]由(1)分析可知,应拆除b,可排除短路问题,此时电流经过开关→a→灯泡→c→灯泡→d→电流表→电源,两灯泡串联。
(3)[4]可将导线d的右端连接在下方灯泡的左接线柱上,闭合开关后,两灯并联,两个小灯泡都正常发光。如图所示
19. C 串 并 二
【详解】(1)[1]连接实验电路要注意: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连接电路时,每处线都必须接牢,否则电路不稳定,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连接实物电路图时,只要把开关S、灯L1、灯L2 接入电路即可,没有必要一定从正极出发,回到负极,也可从负极出发,回到正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连接完毕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第一小组的同学,当把一根导线接在一只灯两端时,这盏灯被短路会熄灭,同时另一盏灯更亮了,说明这两盏灯共同组成一个通路,所以彼此是串联的。
[3][4]第二小组的同学,把一根导线接在一只灯的两端,两盏灯同时熄灭,说明电流从电源正极经过导线回到了负极,会造成电源短路,正常危害,同时说明这两盏灯是并联的。
20. 断开 D 断开开关,将两灯位置互换,闭合开关后观察L1,L2的亮度关系 并联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2]连接好电路后(两灯串联),闭合开关S,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电路可能为断路或短路或接触不良;当用手按一下灯泡L1,L1、L2仍然都不亮,说明故障可能没有在L1;按一下灯泡L2,两灯都亮,则故障在L2;松开手两灯又不亮,说明故障可能是L2与灯座接触不良。
故选D。
(3)[3]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条件下,能验证判断是否正确的做法是:断开开关,将两只灯泡交换位置,再比较两灯的亮度,会发现“交换位置后,原先较亮的灯泡依然较亮”,说明灯泡的亮度与是否靠近电源的正极无关。
(4)[4]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操场上的路灯任一个灯断开时,其余灯仍然发光,说明路灯的工作互不影响,可以断定其连接方式是并联。
21. 断开 短路 c e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2)[2]如图所示,合上开关后,电流从正极经导线a、开关、导线d、c、e流回负极,会出现短路现象。
(3)[3]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拆除导线c,此时电流路径只有一条,L1、L2就会形成串联电路。
(4)[4][5]对于这个电路还可以只改动一根导线e,把e接L2右侧接线柱接到L1左侧,如下图所示
22. 0.36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所选的量程太大 所选的量程太小
【详解】(1)[1]电流表选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6A。
(2)[2]甲图中的指针反转,说明出现的问题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出现的问题是:所选的量程太大了。
[4]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说明出现的问题是:所选的量程太小了。
23. 断开 见解析 A 0.3
【详解】(1)[1]电流表和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2)[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3)[3]电流表没接入电路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反偏,可能电流表没有调零,需要对电流表调零。
(4)[4]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可能电路断路,可能小灯泡接触不良,故A符合题意。
(5)[5]由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的示数是0.3A。
24. D→G 温度 材料 温差 越大 当材料一定时,电流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 热传递
【详解】(1)[1]把一个接点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另一个接点用酒精灯加热时,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这说明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整个电路的电流方向一致,故铁丝中的电流的方向是从D→G。
[2]对换烧杯和火焰的位置,连接点的温度发生了变化,他们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发生了偏转,这说明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与两接点的温度的高低有关。
(2)①[3][4][5]表格一中材料不变时,温差越大,电流越大,而温差相同,材料不同,电流不同,故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回路产生的电流大小与温差和材料有关,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差越大时,回路中产生的电流越大。
②[6]表二中一种材料,当材料一定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电流仍相等,由数据可得:回路中电流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
(3)[7]把原回路中的电流计更换为直流电源后,根据题意,上述现象可逆,故电能会转化为内能,使两端接点会有温差、发生热量转移(热传递),电流迫使热量由低温接点向高温接点传递,从而实现快速降温。
25. 对电流表进行调零 断开 大 试触 0.36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详解】(1)[1]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如图,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故电流表先调零。
[2] 在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3][4]在完全不了解电路中电流大小时,应选择电流表的大量程进行试触来确定量程;迅速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如果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过小,则换用小量程,如果偏转角度较大,则用大量程。
(2)[5]电路中电流约0.4A,电流表选择量程,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连接如图
(3)[6]电流表使用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所以电流表示数是0.36A。
(4)[7]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向左偏,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从正接线柱流出。
26. 断开 试触 L2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C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中的用电器,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2]电流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选择时选用较大的量程进行试触。
(2)[3]由图甲知,电流表与L2串联,所以电流表测量通过L2的电流。
(3)[4]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即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5]开关闭合,灯均亮,说明电路是通路,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电流表被短路,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7. 断开 短路 b 串联 并联
【详解】(1)[1]为防止短路,从而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2]由图可知,小明连接的电路如果闭合开关,电流经过开关→a→b→d→电流表→电源,从而形成短路,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3)[3][4]由(2)分析可知,应拆除b,可排除短路问题,此时电流经过开关→a→灯泡→c→灯泡→d→电流表→电源,两灯泡串联。
[5][6]小红移动了其中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点,可将导线a连接在上方灯泡的左接线柱上,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都正常发光。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分两个路径,最终会聚回到电源负极,因此此时电路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28. C a 0.3 ① 不相同
【详解】(1)[1]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所以测量的是C处电流。
(2)[2][3]测量通过L2的电流时,电流表就要与L2串联,只需将图乙中导线a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此时电流表就和L2串联;根据此时电流表选用的小量程,所分度值为0.02A,以示数为0.3A。
(3)[4]由表中数据可知,A、B两点的电流之和等于C点的电流,即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该结论符合并联电路电流流动的特点;A、B两点的电流相等,即得各支路电流相等,这并不是并联电路的普遍规律,是因为实验中使用两盏规格相同的灯泡导致的。
(4)[5]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普遍规律,应选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
29. 断开 A 电流表未调零 0.24 等于 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2]在图乙中,电流表在干路上,即电流表测量图甲中A处的电流。
(3)[3]在测量电流的过程中,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况,说明电流表使用前没有调零。
(4)[4]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测量C处电流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分度值0.02A,因此电流表的示数为0.24A。
(5)[5]由表中数据可知
IA=IB+IC
可得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6)[6]为了避免偶然性,应该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多次实验。
30. 断开 保护电路 串联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0.28 A Ia=Ib=Ic
【详解】(1)[1][2][3]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该串联在电路中。
(2)[4]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是因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5]由图丙知道,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故所测的电流值为0.28A。
(4)[6] A.测量过程中总是存在误差,故A符合题意;
B.若是因为没有对电流表调零造成的,则电流总是偏大或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D.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7]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在误差范围内,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即
Ia=Ib=Ic
31. 0.2 错误 断开 错误 电压
【详解】(1)[1][2]电流表示数均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相等,均为0.2 A,说明猜想一错误。
(2)[3]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桂对调两个小灯泡在电路中的位置,为保护电路,操作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4]最后发现仍是L1比L2更亮,说明灯的亮度与灯是否靠近电源正极无关,说明猜想二错误。
(3)[5]开关闭合状态下,小桂不小心将一根导线把B、C连接, L2短路, L2熄灭,此时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此时L1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原来L1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发现L1比之前更亮, 由此进一步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跟电压有关。
32. 断开 0.24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详解】(1)[1]在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必须断开开关。
[2]为验证“串联电路中,越靠近电源正极灯泡越亮”,我们可以交换一下这两个灯的位置,让电流先经过灯,后经过灯,电路图如图所示:
观察两个灯泡的亮度情况,如果灯泡比灯泡要亮一点,则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还是灯泡比灯泡要亮一点,则观点是错误。
(2)[3]图乙中,电流表选择小量程,分度值为,读数为。
(3)[4]测出一组实验数据后,为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更换不同规格灯泡,测出多组实验数据,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IA+IB=0.2A+0.3A=0.5A
所以可得初步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3. 断开 0.2 一 断开 错误 不同
【详解】(1)[1]为了保护用电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2]由图乙所示电流表知道,选用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说明猜想一错误。
[3]根据题意知道,该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L1、L2均不能发光,则说明电路为断路,即说明串联电路有一条通路。
(3)[4][5]为了验证猜想二,即谁靠近电源正极谁就更亮,小高对调了两个小灯泡在电路中的位置;为保护电路,操作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最后发现仍是L1比L2更亮,说明灯的亮度与灯是否靠近电源正极无关,即猜想二错误。
(4)[6]本实验中,为了让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选择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5)[7]分析实验数据知道,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IA=IB+IC
34. 不相同 电流表未校零 接了小量程,但按照大量程读数 电流表未校零 为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
【详解】(1)[1]用电流表测量A点的电流,电流表串联A点的位置,由题意可知,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0.6A,将两个灯泡和开关以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2)[2]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使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3)[3]开关闭合前,电路未形成通路,由图可知,电流表已经偏转一定角度,说明电流表未校零。
(4)[4]根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明显错误的数值是2A,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接了小量程,但按照大量程读数。
(5)[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
IA=IB=IC
(6)[6]由表中数据可知,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为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
35. 0.32 0.26 断开开关,取下电流表,并接入支路,闭合开关,并读出电流表示数 变小 不变
【详解】(1)[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A2测通过L1的电流,电流表应与L1串联,改正如下图
(2)[2][3]当开关闭合,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58A;A2测通过L1的电流,电流表A2选用小量程,其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32A,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L2的电流为
0.58A-0.32A=0.26A
[4]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断开开关,取下电流表 A2,再接入L2支路,闭合开关,并读出电流表示数。
(3)[5][6]工作过程中L2灯丝突然烧断,此时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电流表A1和A2都测量电路电流,因此两表示数相等,因此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
36. 断开 灯L1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断路 b - 换不同规格灯泡多次实验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中各元件安全,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2)[2]由电路实物图可知,电流表与灯泡L1串联,由此可知,电流表测灯泡L1的电流。
(3)[3]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通电后,指针反转,说明出现的问题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观察到灯L1发光,说明有电流通过L1,灯L2不发光,说明没有电流通过灯L2,因两灯并联,则其电路故障可能是灯L2断路。
(4)[5][6]要用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总电流,就要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上,则由图可知,应将导线“b”的右端接在电流表的“-”接线柱上。
(5)[7]根据数据表格可知,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相同且数据只有一次,所以为了纠正他们的结论,下一步的操作是: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从而获得普遍规律。
37. 0.27 各支路电流之和 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
【详解】(1)[1]由图知道,A处为干路,B、C分别在两个支路,分析表格数据发现,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由此猜想,小明忘记记录的数据应该为
(2)[2]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每组数据都具有相同的规律
IA= IB + IC
由此可得: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3]为了得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再进行实验。
38. 断开 不相同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0.2 1 不合理 只做一次实验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2]为了让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选择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3)[3]电流表使用时,电流应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若闭合开关,指针向刻度盘左边偏,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4][5]干路电流要大于支路电流,所以电流表选用的是大量程,示数为I=1A;L2支路为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I2=0.2A。
[6][7]小明只测出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不合理,理由是:只做一次实验,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