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01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听读正音」
字词点拨
薄壁( ) 石砾( )
铆钉( )
揳入( )
罅隙( )
血滴( )
báo
lì
mǎo
xià
xuè
xiē
[ báo ]
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片。
2.淡:酒味~。
3.(感情)冷淡:待他不~。
4.不肥沃:~田。
[ bó ]
1.微;少;弱:~技。~产。单~。
2.不厚道;不庄重:刻~。轻~。
3.看不起;慢待:鄙~。厚此~彼。
4.迫近;靠近:日~西山。
[ bò ]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
薄
【xuè】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血液。
有血统关系的:~亲。~缘。
比喻刚强热烈:~性。~气。
指月经。
姓。
【xiě】
义同“血”(xuè),多用于口语:流~。鸡~。~淋淋。
血
01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听读正音」
字词点拨
视频来自哔哩哔哩DoronV)(音频来自青岛人民出版社有声读物)
薄壁( ) 石砾( )
铆钉( )
揳入( )
罅隙( )
血滴( )
báo
lì
mǎo
xià
xuè
xiē
0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问题」
1.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总体感受以及你读到了哪些内容?
2.如果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首诗的风格,你会想到什么词语?
节制
内敛
沉思
理智
冷静
清醒
“你是个人才,是个有出息、干大事的人,只有你可以身负重任而当之无愧。唔,情况一定会变化的,事情一定会有转机,你的努力一定会有结果的。”
“一定会?嗐!在回来的整数五年中,我也这么想过。可是这个‘一定’是个咬不动的硬核桃,而且,不管你使多大劲拼命摇动,这颗核桃还不一定能从树上掉下来呢。世界上的事,就偏偏同咱们从教科书上学来的那套什么要忠诚老实的说教不大一样……我们不是蜥蜴,尾巴让人揪断了它又会马上自己长出来。伙计,要是人家用刀子从你身上硬是活活剜掉六年,从十八岁到二十四岁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那么你怎么说也是个残废人了,即便像你说的,能平安无事回到家里还算是交了好运。如果我现在找个工作做,我的能耐并不比一个有点技术的学徒工或者一个不大用功的高中生大,我照一照镜子,样子像有四十多岁了。没法子,咱们是生不逢时,这活活给挖掉的六年青春时光,这个大伤口,哪位妙手回春的医生能让它愈合?谁来给你一点补偿?国家吗?这个高级骗子、高级小偷!请你告诉我,在你们那四十几个部当中,什么司法部、国民福利部、贸易部、交通部,平时、战时都管事的各个部,有哪一个部是管公道的?人家吹奏着《拉德茨基进行曲》和‘上帝保佑’ 骗人,把我们赶上战场,今天又在向我们胡吹些别的什么玩意儿了。唔,伙计,谁要是躺在烂泥塘里,他看到的世界可不是那么美妙啊。” 茨威格《变形的陶醉》
01 走近作者——「写作背景」
1979年3月,昌耀获得平反,告别流放生涯。当时,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多年的禁锢被打破,思想解放,民族的精神诉求被重新唤起。
1983年,《峨日朵雪峰之侧》删定完成。
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
1962年8月2日他完成了《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初稿。
1965年9月,昌耀成了所谓的“摘帽右派”,但并没有改变昌耀在流放营地的处境。
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1936-2000)
01 走近作者——「作者名片」
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1936-2000)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01 走近作者——「人物评价」
昌耀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一直与主流诗坛保持着审慎的距离,在西北高地独自咀嚼着荒寒与寂寞。在新时期,他虽然是历史的“归来者”,却并不因此倾诉命运的创痛,而是持续从未停止的“苦修”,将西部的雄奇、狞厉,锻造成奇崛的语象,写出富有英雄气概的诗歌。
01 走近作者——「人物评价」
他的作品,一方面是与自我命运的颉颃,一方面又将这种颉颃融进一种高原精神,这既是昌耀的修辞学,又是昌耀的精神底色。
因此,他追求一种生命内在的诗意,在后期写下一大批不分行的诗作。因为在他那里,心性才是诗歌的根本。
他的诗集《命运之书》、《昌耀的诗》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的重要收获。
03 探究——「课文探究」
1.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石砾”“深渊”“巨石”
“罅隙”“岩壁”“血滴”“蜘蛛”
这些意象较为庄严、奇险,有利于营造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让读者体会到在冷寂的思维中所展现的生命的张力。
“峨日朵”是藏族自治州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的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03 探究——「课文探究」
2.「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请分析鉴赏这句诗的内容与表达技巧。
诗歌的起句是一个判断句,非常凝练。
“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
1.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所能达到的。
2.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也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3. 还暗示了“我”之后会陆续征服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3.诗中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的?
产生了什么效果?
03 课文探究
①声色结合:营造落日辉煌壮美的景象,继而叠加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
②凸显雪峰落日的壮观。
③滑坡的动势和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在读者的生理也上引发紧张。
先用一个长句描写太阳彷徨后向山海跃出,展示落日的张力与动势。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又叠加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嚣鸣,如军旅远去的杀声。
4.“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这句诗有怎样的寓意?请简要分析。
03 课文探究
寓意:此时日落和滑坡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分析:诗句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这是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03 课文探究
5.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给一只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
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
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在这里,“我”与蜘蛛实际上已经合二而一了。
通过意象群的对比,形成完整意境,以达到——借景抒情。
从雄鹰、雪豹
特写镜头
小得可怜的蜘蛛
从嚣鸣、喊杀声
一同默享
03 课文探究
5.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给一只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
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外在形象,而在于精神、意志和心灵。
这首诗中始终充满浓烈的对比意味。
04 课堂总结
本诗有何艺术特色?
视听结合,画面壮阔。
强大和弱小,光明和幽暗,热闹和沉寂,高拔和低矮……
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
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一首诗的诞生往往就是诗人一歌新生命的诞生。诗是完整的生命形式。生命,是昌耀诗歌的总主题,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诗歌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
04 课堂总结
攀登者
小蜘蛛
所见
所闻
所感
共享快慰
落日山海
快慰
嚣鸣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
守住高度 沧桑情怀
五、链接高考
1. D【解析】“表达自己对当年所遭遇的苦难的回忆与哭诉”表述错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由“放逐”中对爱情的渴望,到面对困境时的刚毅不屈、不甘沉沦,最后转向了对自身命运的更高呼求。
2.C【解析】“华丽清新”表述错误,应为沉雄遒劲。
①诗歌多次进行人称变换,让对白在诗人和“朋友”之间自然展开,使行文富于变化。
②便于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更好地感染读者。
③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诗歌变得多元而充满矛盾。
【解析】诗歌多次进行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人称变换,在使用“诗人”自己的视角,即第一人称时,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增强感染力;在使用“朋友”的视角,即第二人称时,有利于增强文章的层次感,使行文充满变化,使内容和情感更加丰富多元,也便于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
即学即练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此刻”和“仅”暗示了这个高度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并不意味着将来“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
B.“雪峰”“落日”“山海”“石砾”“岩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C.画线句是对登山者努力攀援的描写,手指用力插入岩缝的动作,血滴渗出鞋底的画面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对登山者的不息奋斗和艰辛有了深刻的理解。
D.这首诗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山结束后对峨日朵雪峰的追忆与赞美,以及诗人内心关于生命的体验与感怀,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的赞美。
D
(2020山东日照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假若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黎明,/
一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拓展提升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型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影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又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D
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