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马说》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事说理古文,是韩愈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诉说自己怀才不遇的一篇忧愤之作。文章使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将不平之气、忧愤之情蕴藏在字里行间。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我国著名的语文课程理论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指出,教什么远比怎样教重要,教学内容的选定是一门深厚的学问,恰当的内容是一节好课的先决条件和灵魂所在。他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这本书当中指出“一体四面”的教学理论,也就是要把文言文上出文言的味道,文章的立意,文学的内涵,文化的高度,这给了文言文教学很好的思路。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学生对写作背景,作品文言层面知识掌握较好,为本课难度加强、角度创新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抓虚词,读语气,品情感。
(2)学习譬喻说理的表达技巧。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不同的情感。
(难点)学习作品譬喻说理隐晦而深刻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制作教学课件,清晰呈现本节课的三个学习活动及要求;
2.课前要求学生尝试带入情景、模拟语气,有感情朗读全文;
3.学生预习中勾画出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不字句”,并按照言说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韩愈曾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由此而引申出了一个成语——不平则鸣,大家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对,那就是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我们今天学习的《马说》,可以说就是韩愈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古文是不加任何句读的,现在在白板上出示的是《马说》不带句读最初的样子,请同学们齐声读出节奏和停顿。
(设计意图:从不平则鸣导入,引出后面将要学习的表达强烈不满的“不字句”,通过朗读不加句读的原文,提升学生古文断句能力。)
(二)学习活动
课堂活动一:因言明情
1.文章短短151字,有一个字却前后出现了11次,而且饱含了作者的情感。那就是“不”字。现在,请同学们迅速在文章当中圈画出这11个带有不的文句。
2.大家来看一下,这些带有不的句子都是韩愈针对哪些对象而说的呢?也就是说是对谁说的?比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就是针对伯乐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对你找出的11个不字句迅速进行归类。
明确:
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不以千里称,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真不知马;
3.针对不同的言说对象,作者是带有不同情感的。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你都觉得这些不字句,到底包含了作者对这三类言说对象怎样的情感?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现在请你与同桌选取你最喜欢的一组句子,进行品读。
明确: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个句子要用有一种愤愤不平、愤世嫉俗的情感读出来。
“而”表示转折,“常有”和“不常有”,应该读出很明显的对比之感。强调的重点应该在而字的后面;
(2)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与常马等不可得”,要读出对千里马遭遇的的无奈,惋惜。
“也”是句末表肯定的语气词,表达一种强烈语气。朗读时可延长它的发音,读出一种无奈之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朗读时应该读出对食马人的愤怒和嘲讽之意。
这是一组排比句,要想读的有气势,就要稍微连的紧一点,能表达出强烈的不满;“ 呜呼”是一个叹词,拖长发音读出无奈。“其”加强反诘语气,要重音读出。
4.作品只有151字,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不字句呢?你觉得他有什么用意?
明确:世人都追名逐利,逢迎巴结,作者却敢于说不,突出了他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的高洁志趣和人格品质;也能体现出他对不识人才的用人机制的否定。
5.现在让我们请一位男同学来代入情境,模拟韩愈的语气带上韩愈的情感,读出韩愈的不平之气。
小结:在刚才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文言虚词,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实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甚至大于实词,可以说诗词是骨肉,虚词是经络,一定要重视积累虚词,它是品味情感的抓手。
(设计意图:由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不字切入点,依次找到作品当中的不字句,并对11个不字句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品味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并且读出特有的语气和味道。在此过程当中,不仅让学生明了作者的情感,更在品读中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当中“也、呜呼、而、其”等一系列的文言虚词,在对比品读过程当中,让学生了解虚词的作用,同时也提升朗读能力,解决本科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落实王荣生教授文言和文章层面的要求。)
课堂活动二:探明写法
1.作品题为《马说》,说是古代一种表议论的文体,《马说》其实就是在论说马,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作者真的仅仅是在说马吗?《马说》到底是在说谁?
(补充背景)韩愈,小时候刻苦读书,手肘成茧口舌生疮,三次科考不中,25岁中进士,长期却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书宰相,40余日无回应,自己亲自上门询问,却被看门人拒之于门外,忧愤之下便写下了这篇奇文。
明确:借千里马不遇伯乐,遇贤才难遇明君,他盼能得到伯乐一样重视人才的人,他惜如自己一般的千里马们被埋没,他讽那些不知马的愚魅无知的食马者。 这种借马说人讲道理的手法就叫做托物寓意或者说譬喻说理。
2.心里不痛快你就直接说就好了嘛,韩愈为什么不直接讲道理而要选择这种譬喻说理?
明确:譬喻说理可以使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道理更加具体,浅显易懂,给人哲理上的启迪,又给人艺术上的美感。
(设计意图:本文题目为马说,难道作者仅仅就是在论说千里马么?以这一个主问题为抓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且总结出本文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至此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也落实文言文一体四面之文学层面要求。)
课堂活动三:读写结合
一篇《马说》不仅说千里马,更在说韩愈以及像韩愈一样有着共同遭遇的一群人,其中可能有你,也可能有我。韩愈在为我们这群人代言心声。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给韩愈写上几句宽慰他的话吧。请大家以“韩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
教师下水作文:
韩愈,我想对你说——仕途的坎坷,无法消磨你坚毅的心志,一时的不得意,无法淡退你满腔的激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相信吧,天生我才必有用。留住初心大胆追寻,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到那时,你将成为真正的勇士,所向披靡。以后的你将是文起八代之衰的一代文学巨匠,以后的你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代良师,以后的你将是扶植新人力荐后浪的真正伯乐,一个人无论受了多么大的委屈,历史也不会陪你哭泣,他只会铭记你的功绩,而你,值得名垂青史,千秋颂扬。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对韩愈其人的了解,引导学生面对人生逆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强化写作能力,一举多得,至此落实文言文一体四面之文化层面要求。)
课后拓展作业
比较阅读《陋室铭》与《马说》,探寻两篇作品的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