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泡泡飞呀飞》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泡泡飞呀飞》是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十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和《生活中的趣事》、《太空中的植物》、《妈妈的节日》这四课可以视为丰富“造型表现”的小单元。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泡泡图形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其学生透过泡泡看到更多物体,侧重造型,侧重色彩,更侧重学生的想象力,以帮助学生寻找、概括和联想。通过孩子们自己玩,体验游戏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力,然后用不同色彩的点线面在特定的时装中的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想象,从感官思维逐步过度到体验效果,感受艺术画面的生命力和情感体验艺术。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时,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让学生体会、表达生活动平凡的美,以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泡泡,体验泡泡在飞动时候的丰富变化,感受泡泡在飞动时的色彩变化。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泡泡的特征。
难点:对泡泡反映的事物的描绘。
教学思路
1.导入:从学生喜欢的玩具导入课题:泡泡飞呀飞
2.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以及游戏等总结出泡泡的形状、色彩。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泡泡会飞到的地方,并画出所反映的景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加特林泡泡枪、卡纸、油画棒、泡泡模型、多媒体、范画、课件等。
学生准备:画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秘密武器,是什么呢?--一把加特林枪!只不过,这把枪打出的可不是子弹,而是---泡泡。同学们喜欢吹泡泡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画泡泡,玩泡泡好不好?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泡泡飞呀飞。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水枪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以最快的速度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过渡:泡泡轻盈而又美丽,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瞧!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泡泡飞向了空中,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也来玩一玩。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吹泡泡,其他同学可以抓泡泡或者用力把泡泡吹向空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玩泡泡游戏,体验玩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获得对泡泡形、色等知识的认识和应用。
师:同学们玩的真开心呀!回想一下你刚才玩泡泡的场景,回答一个这三个问题:
①泡泡是什么形状?
②泡泡是什么颜色?
③泡泡上面有什么?
1.学习泡泡的形状、颜色以及泡泡里面的精彩内容
师: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泡泡是圆形的。对呀,在常规情况下,泡泡是圆形的,后来呀,微风吹来,泡泡就变成椭圆形的了,这也就是泡泡的常规图形,那泡泡还有其他形状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端正坐姿,跟随老师去欣赏一场奇幻的泡泡秀,看一下这些平时易碎的泡泡在艺术家的手里,形状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圆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心形......
师:泡泡美不美呀?那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生:彩色的!
师:你知道为什么阳光下泡泡是彩色的吗?
生:阳光照射。
师小结:阳光是七种颜色组成的,而我们的泡泡本身是透明的,它之所以会呈现出彩色的模样,是因为泡泡反射了阳光的颜色。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泡泡的形状以及色彩,下面,我们去探寻一下泡泡里面的奥秘。
师:老师手里有个大泡泡器,瞧,泡泡里面有谁?
生:老师,同学们的笑脸......
师:那我们的泡泡很调皮,它通过窗户飞到了外面,它又去了哪里呢?我们悄悄的跟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演示,学生更能直观地了解到,透过泡泡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事物,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泡泡来到了花园中,一朵娇嫩欲滴的花儿就被泡泡抱在了怀中;飞呀飞,它来到了湖边,黄昏时的湖边可真美呀!泡泡飞呀飞,有个人用相机记录下了泡泡的美;继续飞,他又来到了田地里,一枝嫩芽调皮的探出了它的小脑袋。冬天到了,泡泡里有了寒霜的模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吹了好多泡泡,五颜六色的泡泡飞向了天空,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像西瓜一样大,小的,像葡萄一样小,你的婆婆去哪里了呢?你想和谁一起飞?先同学互相说,再说给大家听。
生:飞到了天空中、飞到花园中、飞到了果园里......
2.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感受同龄人作品的画法,为自己画作提供灵感。
3.示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绘画时注意画面的大小关系、前后遮挡关系。构图要饱满,色彩要丰富。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师生互动,帮助解决学生绘画中遇到的问题。
五、拓展总结
六、教学反思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学习更重要的是兴趣和体验,把画和玩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愉快的游戏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玩游戏,不仅仅可以体验玩游戏的乐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获得对泡泡形、色的认识和运用。在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动脑筋,大胆画出心中所想。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和学的关系,放低姿态,以学生的感受为出发点,打破以往的权威机制,打造一种更加民主的气氛。让课堂处处洋溢出发自内心的快乐及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表现出其独特的创造力。本课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绘画的内容较多,教师应该更好的把握时间,或者减少主题物的刻画。不过分追求复杂,更重要的强调画面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