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7下人教新课标第6课《黄河颂》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7下人教新课标第6课《黄河颂》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5 07: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7下人教新课标第6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六课    黄 河 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
2. 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复朗读,把握节奏,学会理解。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注意朗读节奏,体会文章的主题。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走进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 ( http: / / www.21cnjy.com )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作品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知识:1938年,抗日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4.朗读课文,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气魄( ) 哺育( ) 山巅( ) 澎湃( ) 劈开( ) 狂澜( ) 屏障( ) 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澎湃 ②狂澜 ③屏障 ④哺育 ⑤九曲连环 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这首诗的一、三节很明显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     ”上。 第三节重点落在“     ”上。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总领全文,应该是哪个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默读第二节,思考: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 (发挥你的想象)【总结提炼,知识升华】学习收获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1.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2.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名言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故事。 3.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4.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5.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6. 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学生课前自学,查阅有关书籍,自行解决基础知识。学生先自主解决问题,然后 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同学研讨,共同解决。活学活用巩固提高,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