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7 08:0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1842年《南京条约》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39年虎门销烟
魏源的《海国图志》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阶段划分: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历史沉沦)。
半封建:是相对完全封建而言。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历史的进步)。
3.主要矛盾:
(1)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2)阶级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四条基本线索:
(1)屈辱史(侵略史):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3)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4)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按照当时的航海速度至少要4个月。
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面上激战的画面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东方与西方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
19世纪中期,中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道光皇帝
(1782-1850)
1689年《权利法案》( Bill of Rights)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通过1832年的议会改革,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根据教材第90页正文整理
政 治 方 面
1729年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君主专制VS君主立宪制
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1)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文字狱
自然科学
文化专制(程朱理学)VS思想解放(启蒙思想)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军备废弛VS船坚炮利
——《伦敦新闻画报》
1844.12《一张奇怪的关于英国军舰的中国画》。中国人在最早见到英国轮船时称之为“火妖怪”
1861.4《中国火炮》:“17世纪末,南怀仁教中国人如何用黄铜和铸铁造大炮时,还有人抵制。但直至今日,中国人仍然不知道我们镗孔的方法,更不知道镗来复线的方法。这些炮堪称古董。”
——《伦敦新闻画报》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VS殖民扩张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晚 清 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顽固;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为主占主导; 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增长
思想 天朝上国 启蒙思想,科学、民主、自由、平等
军事 科技落后,作战能力底下,冷兵器 热兵器,坚船利炮
外交 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殖民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瞄准亚洲
落后的农耕文明 VS 先进的工业文明
阅读教材P90-91,归纳概括:中西差异?
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积极参与侵华。
英国:世界霸权,“日不落帝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亚洲。
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侵华活动。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原料,更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
世界主要殖民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中国
英国
禁烟运动
严重灾难
打开中国市场
为维护统治
出超
呢绒
棉纺织品
金属制品
茶叶
生丝
药材
制成品
生产原料
正当贸易
扭转贸易逆差
走私鸦片
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英国对华贸易情况
1765—1769 119.29 219.06 入超99.77
1796—1799 537.30 572.00 入超34.7
1830—1833 773.50 995.03 入超261.98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单位:万两(白银)
英国
中国
呢绒、布(难卖)
茶叶、生丝(畅销)
到17世纪,欧洲水手将吸食鸦片的恶习传入中国,随即便从各港口迅速蔓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英对华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310万 入超250
1837-1838 220 340 560 鸦片战争前鸦片走私贸易情况单位:万两(白银)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迨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
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
英国通过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引发中国的禁烟运动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以中国禁烟措施损害英国利益为借口,通过战争方式打开中国市场
晚清男子吸食鸦片情形
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才(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1795
|
1819
1820
|
1824
1825
|
1829
1830
|
1834
1835
|
1838
1839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
单位:箱
二、两次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材料2:吸食鸦片者(图)
材料1: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奏折(节选)
1.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国的财政危机
2.腐蚀中国的政治统治机构
3.加重人民的负担
4.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
5.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随堂演练】19世纪初,英国对华贸易商A·马塞松在回答议会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时坦承:“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织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如果装载棉织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这一对话反映了当时( )
A.鸦片走私已取代棉纺织品贸易
B.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出
C.英国以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禁烟运动严重损害英国利益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6月25日)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扩大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市场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鸦片战争过程
1、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进军路线: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2、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进军路线: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东南沿海——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注:英军约1.9万人参战,伤亡523人(阵亡69人);清军约20万人参战,伤亡约2.3万人。
封锁广州
攻陷定海
直逼天津
进攻厦门
查办林则徐与英国议和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占香港岛
逼近南京
南京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鸦片战争
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面对数倍于己的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蹂躏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P94
三元里人民抗英(油画)
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3、鸦片战争结果
(1)清政府战败,被迫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3 年,签订《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又先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三块基石。
时 间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影响
1842年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加重了人民负担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英《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接受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性质:中国近代史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战争赔款运往英国铸币局。
(2)《南京条约》附件的主要内容
条约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附件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贸易主权
通商口岸设租界 “出现国中之国”
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兵舰可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破坏了领海主权
中法《黄埔条约》 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思想文化渗透
〖概念解释〗领事裁判权
又称“治外法权”。即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在另一国领土的本国国民根据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二战期间,美、英两国鉴于中国是抗日的主要力量,于1943年1月主动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相关权益。
〖概念解释〗最惠国待遇
是指缔约双方现时或将来给予第三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时,缔约双方同样享受。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只给外国享受,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同样的条约,不同的理解】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4、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剧变(社会转型)
1.政治: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社会性质:主权大量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由原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3)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4、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剧变(社会转型)
2.经济
(1)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2)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思想: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注目世界,萌发了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的新思潮。
4.对外关系:清政府由闭关锁国转为被迫开放;由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4、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剧变(社会转型)
家国情怀——鸦片战争中民族意识的萌发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概念解释〗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人中国。“半封建”是指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主权
主权
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
二、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
材料: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张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1854年2月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 函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③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问题:1856年,时隔14年,为何战火再起
(1)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
鸦片战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签订英法《天津条约》
大沽口战:1859年,英法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清军反击,损失很大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为报复中国,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2016.9 英国公布圆明园被毁前照片
2016.9 英国公布圆明园被毁前照片
2016.9 英国公布圆明园被毁前照片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注:英法联军约1.8万人参战,伤亡405人;清军约20万人参战,伤亡2.2万人。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1858)
(1)英、法公使驻北京;
(2)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地为通商口岸;
(3)修改关税税则;(海关税值百抽五的原则)
(4)中国向英国、法国分别赔款银400万两和200万两。
(5)外国军舰、商船可在各口岸通航
(6)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1858《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鸦片贸易合法化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汕头
天津
宁波
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数量上:多
范围上:广
地域上:深
营口
烟台
镇江
南京
汉口
九江



淡水
台湾

汕头
广
琼州
观察左图,并结合史实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从一个独立完整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1860)
主要内容:
(1)开放天津为商埠;
(2)准许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4)交还教产予天主教堂;
(5)赔偿英、法兵费各800万两。
侵略特征:列强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
香港岛
九龙司
新界
英国割占香港地区
①1842年《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②1860年《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
③1898年租借“新界”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马克思:“俄国不要花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
延续:
扩大:
目的:
为了扩大中国市场
结果:
手段:
通过侵略战争的手段
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侵略国家:
区域:
影响:
英法—英法美俄
长江以南沿海到深入内地
开放口岸由5个到11个;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国家内部出现改革呼声。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恭亲王奕訢:“自换约以后,该夷退回天津,纷纷南驶,而所谓尚执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其性,自图振兴。”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71页)
近代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
时间与条约 方位 面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瑷珲条约》 东北 约60万平方公里
1860年《北京条约 东北 约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及以后3个子约 西北 44万多平方公里
1881年《伊犁条约》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西北 7万多平方公里
注:《伊犁条约》又称《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巨额赔款激化社会矛盾;
经济上:鸦片贸易合法化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加重人民负担;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新的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思想上:冲击传统华夷观念,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外交上: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中国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生活上:传统的社会生活及习俗逐步走向近代化;
总体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落后
③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日本人看鸦片战争之结局:假设现在让华盛顿作中国的皇帝,让惠灵顿作他的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同英国军队作战,结果胜负如何呢?即使中国拥有大量的军舰大炮,也要被英国的土枪和帆船打败的。由此看来,战争的胜败,既不在于帅,也不在于武器,而完全在于一国之根本力量。
——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思考
思考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1)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帝、反封建。
(4)革命性质:民主革命兴起。
(5)经济结构:自然经济由开始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出现并逐步发展。
(6)思想领域:部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情景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身份是普通老百姓、统治者、知识分子,你面对两次鸦片战争与其签订一系列屈辱性条约,你的反应?
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
(一)普通老百姓
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
愚昧与抗争并存
广州三元里抗英
战后中国的反应
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
(一)普通老百姓
愚昧与抗争并存
(二)统治者阶层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道光在扬威将军的折子上,问了一个问题:“该女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年甫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王?有无匹配?其夫名何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封闭、昏庸、固守天朝上国
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
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
c
战后中国的反应
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
(一)普通老百姓
愚昧与抗争并存
(二)统治者阶层
封闭、昏庸、固守天朝上国
(二)有学之士
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海国图志》: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徐继畬《瀛寰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林则徐《四洲志》:最先突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了研究和学习西方先河
战后中国的反应
【随堂演练】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侵略宰割,不少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对大片国土的沦丧麻木不仁,却对列强与“大清国皇帝"平起平坐痛心疾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固守传统天下观观念
B.缺乏社会责任担当
C.未认清民族危亡现实
D.坚定维护专制统治
【随堂演练】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时有变化,如:在1845年,输华商品总值为239万英镑;1850年则为140万英镑。但始终未能达到英国人的预期,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英国获得在华设厂权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
三、开眼看世界
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魏源
林则徐
徐继畲
思考: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是什么?效果如何?为什么?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序》
请回答: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
②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②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师夷长技以制夷”
(1)“师夷长技”是“制夷”的重要手段,“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
的;“师夷”主要局限于西方的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
(2) 实质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根本目的是为了抵抗外来侵
略以维护清朝统治。
三、开眼看世界
在“天朝”的文化人中,他们是孤独的,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然中国最优秀的思想家尚未辨明中国的方向,又是整个民族的不幸。这是时代与社会间的落差。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在《海国图志》中......也可以看到无须“师夷”即可“制夷”的言论……土法“制夷”的生动事例......《瀛寰志略》对外部知识的介绍,比魏源更详尽准确......它对西方的人文制度多有褒评,却又使用着旧观念。——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局限性:
①向西方学习只停留在器物层面;
②只是著书立说,未付诸实践。
进步性: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形成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评价:
英国
中国
打开
市场
扭转逆差
走私
鸦片
继续扩大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借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严重灾难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完成工业革命
船坚炮利
积极进行海外扩张
封建制度腐败落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军备废弛,军队腐化
闭关锁国
深刻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领土与主权完整被破坏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交:被迫打开国门
思想:开眼看世界
深远:刺激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
闭目
塞听
冲击
两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南京条约》签订
英军在广州劫掠
火烧圆明园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
【随堂演练】鸦片战争的战败,迫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承认自己落后,逐步消除“上国天朝”“惟我独尊”“夜郎自大"的虚骄之气,同时又提倡“经世之学”来挽救封建社会的危机。这反映出,开眼看世界( )
A.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用
B.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
C.带来了崇洋媚外的风气
D.促进了中国社会成功转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