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穿越时空,追溯Cl2发现之谜
问题一: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写出软锰矿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二:能否用过量的软锰矿将一定量的盐酸完全反应?
瑞典药剂师舍勒在好友的拜托下研究“黑苦土”(即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他将“黑苦土”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从烧瓶中放出一种刺鼻的让人咳嗽不止的黄绿色气体,该气体碰到蓝色试纸并不是变红,而是变成没有颜色。而后他又尝试了浓度较低的盐酸,并没有该气体的生成。
生产历史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1774年,舍勒利用浓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加热获得氯气
2NaCl+MnO2+3H2SO4(浓)==2NaHSO4+MnSO4+Cl2↑+2H2O
△
后来,贝托雷利用浓硫酸、氯化钠与软锰矿混合加热获得氯气
1836年,由于工艺的发展,盐酸变为廉价,舍勒的方法再一次成为主流获得氯气的方法
1868年,迪肯与洪特发明了催化条件下氧气氧化盐酸获得氯气的方法
19世纪70年代,由于发电机的发展,电解法开始成为最具有经济效益的获得氯气的方法
O2+4HCl==2Cl2↑+2H2O
催化
2NaCl+2H2O==2NaOH+Cl2↑+H2↑
工业制取氯气
通电
头脑风暴
问题一:一个气体制取装置应该包含哪些部分?
始于足下,设计氯气制取装置
问题二:如何设计制取氯气的装置?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自我反省
问题三:实验装置有什么缺点?
如何进一步改进?
练习
练习
举一反三
问题一: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过哪些气体的制备?分别是利用什么反应获得的?
举一反三,建构装置搭建框架
H2、O2、CO2、Cl2
Zn + H2SO4 == ZnSO4 + H2↑
2KClO3== 2KCl + 3O2↑
△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MnO2+4HCl(浓)==MnCl2+2H2O + Cl2↑
问题二:从反应物状态与反应条件出发,你觉得可以将气体发生装置分为哪些类型?
△
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
固-液加热
固-固加热
收集装置
问题三:你知道哪些气体收集装置?如何将其分类?
收集装置
排水法
长进短出
短进长出
尾气处理装置
问题四:你知道哪些尾气处理装置?
燃烧法
吸收法
尾气处理装置
问题五:尾气处理装置还需要注意什么?
常见防倒吸装置
干燥装置
问题六:你知道哪些干燥剂?
干燥装置
液体干燥剂
固体干燥剂
CaCl2
浓硫酸
碱石灰
氧化还原试剂(Cu、CuO等)
酸性
中性
碱性
练习
Zn + H2SO4 == ZnSO4 + H2↑
设计气体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练习
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
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实验事实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的本质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的本质
未知溶液
AgNO3
白色沉淀
问题思考
有4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A、B、C、D,分别由Na+、Ba2+、Cu2+、Ag+、Cl-、CO32-、SO42-、NO3-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同一种离子只存在一种物质中)。某课外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①4种白色固体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一定量的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B的溶液呈蓝色;
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A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的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D的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A B C D .
(2)设计实验方法验证D的组成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