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
1-5:BDABC
6-10:ABCAD
11-15:DBCDB
二:选择题
16:ACD
17:ABD
18:BC
19:ACD
20:C
三:非选择题
21:(16分)
(1)淀粉;纤维素
(2)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2分)
(3)动物细胞膜脂质
空间结构
蛋白酶
(4)没有;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并不影响氨基酸
组成(2分)
(5)游离状态
K、Ca、P、Mg(答全2分)
(6)长期糖摄入超标
糖类代谢发生障碍
22:(16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
(1)选择透过性(1分)
(2)协助扩散(易化扩散)(1分)
(3)下降
自身构象发生改变(或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4)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主动运输
H浓度梯度
细胞液
增大
23:
(8分)
(1)1、2、3(2分)
专一性
作用条件较温和
(2)竞争性抑制剂
非竞争性抑制剂
(3)乙组反应速率与甲组大致相同
乙组反应速率小于甲组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题 考试时间: 2023 年 11 月 日
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题 考试时间: 2023 年 11 月 日
第 1 页 共 5 页
中学 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75 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曾盛极一时的恐龙已从地球上消失。请你推测一下,在组成恐龙细胞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
种元素是 ( )
A. C、O、Ca、K B. C、O、H、N
C. O、C、N、P D. C、H、O、P
2.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
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支持两种观点的依据不合理的是( )
A. 支持第①种观点,病毒既具有一些大分子的特点,又具有生物能繁殖的特征,是化学大分
子与细胞的过渡
B. 支持第①种观点,生命进化的历程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病毒结构比细胞简单,说明细胞
是由病毒演化而来的
C. 支持第②种观点,病毒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D. 支持第②种观点,病毒和细胞中的核酸都存在于染色体上,说明病毒可能是由细胞的核酸
脱离细胞演化而来的
3.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相对独立的单位,但不一定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
C.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4. 每年 3 月 22 日是世界水日。目前,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趋严重。研究表明,全世界 80% 的
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心肌坚韧,血液呈液态,但两者含水量相差无几,原因是心肌内结合水含量相对较高
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许多生化反应的介质
C.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 H2O 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D.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5.下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①是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一定是氨基酸
B.若②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②一定是糖类
C.若②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
D.若③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核酸
6.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下图来表示 ( )
A.①表示固醇,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B.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③④可分别表示含氮的碱基、核糖、磷酸
C.①表示糖类,②③④可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题 考试时间: 2023 年 11 月 日
第 2 页 共 5 页
D.①表示多糖,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淀粉、纤维素、糖原
7.下列对不同混合液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颜色反应
A 淀粉与足量淀粉酶的混合液 碘液 蓝色
B 蛋白质与足量蛋白酶的混合液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蔗糖与足量淀粉酶的混合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
D 脂肪与足量脂肪酶的混合液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8.系统的边界对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下列
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脯的制作说明细胞膜主动吸收蔗糖,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利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及其他相关实验,可验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将大量同种生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在一起,发现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
细胞才能结合,说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
D.动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相邻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进行
9.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与加工后,经囊泡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参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囊泡在运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交换
C.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可形成分泌蛋白
D.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
10.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
碍。核孔复合物是细胞核膜上沟通核质与胞质的开口,由内外两层膜的局部融合所形成,核孔的直
径为 ,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房颤的成因可能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
C. 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
D. 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复合物自由进出细胞核
11.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 a、b、c 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 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 a 未发生变化;②细胞 b 体积增大;③细胞 c 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
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水分交换前,细胞 b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 b>细胞 a>细胞 c
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 a 的细胞液浓度
12.下图 1 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 2 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 H2O2 分解产生的 O2 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在作以下改变时有关描述
错误的是( )
A. pH=a 时,e 点不变,d 点右移 B. pH=c 时,e 点为 0
C. 温度降低时,e 点不移动,d 点右移 D. H2O2 量增加时,e 点上移,d 点右移
13.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 ① ② 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 ③ ④ 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 ① ② 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④ ⑤ 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题 考试时间: 2023 年 11 月 日
第 3 页 共 5 页
14.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在 t1 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
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15.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具有高效性 ②温度能改变酶的活性但并不破坏其结构 ③
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自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④ATP 中的“A ”与碱
基“A ”代表的含义相同 ⑤人体在剧烈运动时 ATP 分解的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⑥同一种酶可
能存在于不同的细胞中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至少有 1 个选
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6.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老年人
骨质疏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
B.人体内 Ca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
17.二硫键“—S—S— ”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的一种化学键。下图是由 280 个氨基酸组成的某
蛋白质的结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蛋白质至少有 280 个氨基
B.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了 277 个水分子
C.该蛋白质至少有 2 个游离的羧基
D.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三方面决定
18.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
活废物 ”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
B. 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C. 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成分上有差异,而线粒体的两层膜成分相同
D. 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1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B.囊泡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的运输货物,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组成
D.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分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有关
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题 考试时间: 2023 年 11 月 日
第 4 页 共 5 页
20.估测叶片细胞液的平均浓度时可用液体交换法。在甲、乙组试管中各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将适量大小相同的叶圆片放在甲组试管中,放置 60min,再向甲组试管滴加微量亚甲基蓝溶液,使溶 液呈蓝色,充分摇匀后吸取蓝色溶液置于乙组试管中部挤出一滴,观察记录蓝色液滴的升降情况。下
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若蓝色液滴上升,说明初始时叶片细胞液浓度低于该蔗糖溶液的浓度
B.若蓝色液滴下降,说明叶片细胞吸收了蔗糖溶液中的水分
C.60min 后渗透平衡,此时叶片细胞液浓度等于甲组试管内的蔗糖溶液浓度
D.若蓝色液滴静止不动,则此蔗糖溶液浓度相当于叶片细胞的细胞液平均浓度
三、非选择题
21. ( 16 分)早餐是一 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营养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天的精神状态,健康合理的早 餐搭配有利于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让人精力充沛。每天食堂都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早餐 :猪肉包
子、牛肉包子、各种凉拌蔬菜、大米粥、豆浆、牛奶、煮鸡蛋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两类植物多糖,它们是 和 。
(2)牛奶中含有钙、铁等元素,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
组成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 。
(3)蛋黄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胆固醇是构成 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 血液中 的运输。熟鸡蛋更容易被消化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 变
得伸展、松散、容易被 水解。
(4)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某同学认为豆浆加热后饮用会影响其营养价值,你认为有道理
吗 (填“有 ”或“没有 ”)为什么 。
(5)除了丰盛的早餐,饮水也是人体获得必需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 在,绝大部分的水呈 ,叫作自由水。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 Cu、K、Ca、Zn、P、Mg、
Fe 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__ 。
(6)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 有关。糖类可以大量
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能在 ,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会大量
转化为糖类。
22. ( 16 分)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
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 。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
方式属于 。
(3)细胞膜上的 H+-ATP 酶是一种转运 H+ 的载体蛋白,能催化 ATP 水解,利用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 将 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 pH ;此过程中,H+-ATP 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 H+时发生的变
化是 。
(4)细胞膜上的受体通常是蛋白质。人体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
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 。
(5)土壤中过量的可溶性盐(主要指 Na+)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称为盐胁迫。植物可通过多种调节方
式逐渐适应盐胁迫环境。下图表示植物根细胞受盐胁迫时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
细胞质基质中的 H+利用液泡膜上的质子泵并消耗 ATP 进入细胞液的方式是 , 通 过该过程建立了液泡膜两侧 H+浓度梯度。Na+通过 Na+/H+逆向转运蛋白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液的直 接驱动力是 。Na+进入液泡提高了 浓度。通过如图调节过程, (填 “增大 ”或“ 降低 ”)了植物细胞内的溶液与土壤溶液的浓度差,有利于根细胞吸收土壤溶液中的水
分适应盐胁迫环境。
23. ( 8 分)为研究酶的特性,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图甲是一个含有淀粉的琼脂块,1-4 代表分别
用不同方法处理的 4 个位置。图乙为某些酶抑制剂(抑制酶催化作用的物质)的作用机理。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将图甲所示方法处理后的含有淀粉的琼脂块放入 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 24h 后,用等量碘
液滴在 4 个三角形位置,观察到的现象是三角形 (填数字)呈蓝色,由此说明酶
具有 , 的特点。
(2)依据作用机理,①若抑制剂分子在外形上与作用底物相似,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位点,
这种抑制剂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②若抑制剂不是与酶活性位点结合,而是与活性位点以外的位
点结合,则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据图乙判断抑制剂 A 属于 ,抑制剂 B 属于
。 (填“竞争性抑制剂 ”或“非竞争性抑制剂 ”)
(3)已知某物质 X 为淀粉酶抑制剂,欲探究其是竞争性抑制剂还是非竞争性抑制剂,请依据抑制
剂的作用机理的实验思路、写出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取甲、乙两组试管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在乙组加入 X 试剂,甲组
不加 X 试剂;检测两组试管中淀粉的分解速率。
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若 ,则物质 X 为竞争性抑制剂 ;
若 ,则物质 X 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