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情与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 ● ●
初中语文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初中语文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颔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句数固定押韵和谐 对仗工整 整齐雅致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
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曾被贬官到朗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
州、连州、夔州、和 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
州等荒凉偏远地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写出贬谪地的荒远偏僻,
抒发了诗人被贬谪的抑郁悲凉之情。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 曹魏末年,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 到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 是作《思旧赋》,表达对朋友的 思念。
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 柴,见两个童子下棋,就 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
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 才发现已过了上百年,与 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徒劳地。隐含了诗 翻:却,反而。诗人
人内心的无限悲痛怅惘 暮年返乡,物是人非,
以及知交零落的孤独感。 恍若隔世。
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初中语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 旧空吟闻笛赋, 到 乡翻似烂柯人。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通过推敲关键词语,我们从诗歌的前四句读出了
巴山楚水的偏僻荒凉,读出了诗人对旧友的悼念、对人
事变迁的怅惘。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后四句诗,体会
诗人情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哪些意象或词语表现
出来的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沉舟侧畔千 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喻诗人自己 喻后继者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仕宦升沉,依旧坚定乐观;
世事变迁,仍然豁达坦然。
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
初中语文
请同学们读一读刘禹锡另外一首酬答 白居易的诗,思考:这首诗歌与《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上有何共同点,哪一联诗最能体现这两首 诗歌的共同点。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初中语文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①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②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注]:①见:我,即刘禹锡自己。 “见示”即“示见”,给我看。 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即元稹(字微之)、崔群(字敦诗)、崔玄亮 (字晦叔)三人。深分:深厚的情分。②集:指文集。
刘禹锡的为人:顺应自然,坚定乐观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诗的尾联,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似乎写得很平
淡,其实是点睛之笔。同学们怎样理解诗句中的“长精
神”三字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今日听君歌 一 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振作精神。
他身经磨难,并不消极气馁,反而抖擞振奋; 他愤激感慨,却不颓废低沉,反而愈挫愈勇!
初中语文
。
、
点明题意
增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贬谪多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辛酸悲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坚定乐观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收合点题
起
承 转 合
初中语文
咬文嚼字,理解诗情
总结反思,感悟诗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