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水变咸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溶解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溶解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食盐、沙子、石子、搅拌棒、试管、烧杯等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溶解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这个视频吗?
学生:看过。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物质在水中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水变咸了的奥秘。
2.观察实验材料
教师将食盐、沙子、石子等实验材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特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实验材料,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食盐是白色的,沙子是黄色的,石子是灰色的。
教师:对,这些实验材料的外观和特点都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进行实验。
3.实验探究
教师将食盐和沙子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个试管中的物质有什么变化?
学生:食盐在水中消失了,沙子在水中没有消失。
教师:对,食盐在水中消失了,这就是溶解。而沙子在水中没有消失,这就是不溶解。现在我们再来试试石子,看看它在水中会不会溶解。
教师将石子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试管中的石子有什么变化?
学生:石子在水中没有消失。
教师:对,石子在水中没有消失,这就是不溶解。所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比如食盐,但不能溶解一些物质,比如沙子和石子。
4.拓展活动
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呢?
学生:洗衣粉在水中溶解了,糖在水中溶解了。
教师:对,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下来。
5.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溶解。
教师:对,我们知道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比如食盐,但不能溶解一些物质,比如沙子和石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实验环节,教师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