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6 11: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验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答题卡内。)
1.氧、碳、氢是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层数不同
2.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离子不能
B.结构示意图为 的粒子,表示了同种元素不同的粒子
C.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3.图1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由a、b、c三种粒子构成
B.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够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分子在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5.铷原子钟被誉为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8
B.铷离子的符号为Rb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g
D.铷属于金属元素
6.图3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7.某“剪切增稠液体”是由微小且硬度极高的硅颗粒和聚乙二醇混合而成的,当受外力打击时硅颗粒迅速沉积成一层坚硬的阻挡层,可用于防弹衣。下列关于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硅和聚乙二醇混合是化学变化
C.硅属于金属单质 D.硅由原子直接构成
8.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转化观:农家肥料的腐熟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B.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结构观: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化学价值观:依靠化学,人类能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难题
9.载人航天器中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反应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C.乙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约为0.03%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 )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氖原子、氩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则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所有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12.图6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微观粒子性质的创新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该实验中氨气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更加环保
C.实验中打开玻璃旋塞,一会儿后会观察到左边的滤纸条先变红
D.若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同样可以获得实验成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中科院“人造太阳”EAST装置曾创造了氘、氚核聚变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
氕、氘、氚原子的构成见下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氕 1 0 x
氘 1 1 1
氚 1 2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数值x= ;氕、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
(2)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可以推测出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填“助燃性”或“可燃性”)。画出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填序号)。
14.(6分)如图8所示,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中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填序号),表示 种元素。
(2)B、E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D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4)E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是
15、(6分)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下列探究实验活动。(1)【活动一】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小红和小兰同学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因为过氧化氢(H O )和水(H O)的 (填“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不同,所以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2)【活动二】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了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小红和小兰同学想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红 A试管中装有5mL 5% 的过氧化氢溶液;B试管 中装有5mL5%的过氧 化氢溶液,并 A 中 无 明 显现 象,B中产生大量 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的气体 ①B中产生的气体是 _ ②
小兰 待反应停止时,向B试管 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 化氢溶液 产生大量能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的气体
(3)【实验反思】小红和小兰通过上述实验,一致认为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强同学认为她们的说法不严谨,还需补充 个实验: 。
16.(6分)某同学设计了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9-Ⅰ是教材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此实验说明了 分子 。
(2)老师对图9-Ⅰ 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9-Ⅱ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a.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将滴加了无色酚酞溶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洁净的试管中,在试管口塞一团滴有几滴浓氨水的脱脂棉。
①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若实验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 。
③改进后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④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3)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9-Ⅰ、图9-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9-Ⅲ所示装置。
①按图9-Ⅲ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D中溶液的现象有何不同 。
②对比图9-Ⅲ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
③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图9-Ⅲ所示的实验中应控制的相同的量有 (答两条)。
17.(5分)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1)计算一个镁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块金属,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 。(填元素符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