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测 量
第6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2页例7、例8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经历实践操作、推算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看一段动画片:《曹冲称象》。 (课件出示)
教学提示:课件播放视频动画《曹冲称象》,动画可只截取最经典的部分。
师:看完了有趣的动画片,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来称大象的体重呢
[学情预设]学生 能根据动画内容说出因为大象太重了,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称它的体重。
师:那你们知道一头大象大概有多重吗
教学提示:如果学生能直接说出是以吨为单位的质量,教师就直接引出课题;如果不能,教师就以常识性知识介绍出成年象的体重在5-7吨左右,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手回答,教师对其回答进行评价。
师:出示课件(以吨为单位的物体)。
教学提示:边出示物品边简单说明它们的质量。
设计意图:用动画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引出“吨”这个质量单位,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引出“吨”的概念。【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上面图片】
师: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集装箱的载质量是20吨。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用吨作单位的情况?
预设1:一艘轮船的载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预设2:一辆卡车的载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
(2)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
师:1吨有多重呢?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每袋粮食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
预设: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教师指出:1000千克用较大的质量单位表示就是1吨,所以1吨=1000千克。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体验1吨有多重。
师:课前你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然后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名同学的体重有多重。(给予学生充分交流和活动的时间。)
师:这里有一名同学,你能从图中知道这名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下图】
预设: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
师: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引导学生推算出: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250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1000千克。
师:还可以怎样说?
预设:也可以说40名这样重的同学约重1吨!
完成教材第32页上面的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学过的质量单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质量观念。
吨与千克的换算。
(1)教学例8。【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8】
师: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吧?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1: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所以4吨=4000千克。
预设2: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3吨。
完成教材第32页下面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表示一个实际量的大或小,除了数能说明问题外,单位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34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34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有关质量单位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34页第2题;
2.课堂练习本节课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t)
1吨=1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