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含解析)章节测试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含解析)章节测试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6 15: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碱性溶液中:Na+、ClO-、SO42-、I-
②酸性溶液中:NO3-、Fe2+、Na+
③透明溶液中:Cu2+、NH4+、NO3-、Cl-
④常温下pH=7的溶液:Fe3+、K+、Cl-、SO42-
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1的溶液中:Na+、Ba2+、Cl-、NO3-
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中:NO3-、NH4+、Na+、SO42-
A.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2.能用离子方程式“ H+ + OH- = 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KOH溶液和稀HNO3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Cu(OH)2和盐酸的反应 D.NaOH溶液和CH3COOH反应
3.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NaOH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4.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带正电荷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相当稳定 D.都是透明的
5.牙膏常用碳酸钙(CaCO3)作摩擦剂。碳酸钙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6.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强碱性溶液中: K+、HCO3-、Cl-、SO42-
②小苏打溶液: K+、SO42-、Cl-、H+
③含有0.1mol/L Ca2+的溶液中: Na+、K+、CO32-、Cl-
④室温下,强酸性溶液中: Na+、Fe3+、NO3-、SO42-
⑤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Fe2+、Mg2+、MnO4-、Cl-
⑦常温pH<7的溶液: K+、Ba2+、Cl-、Br-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7.近年来发现用铈(Ce)的氧化物可高效制取H2,制备原理如图所示,已知0<δ<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最终转变为化学能
B.CeO2是水分解的催化剂
C.T<1050℃时,CeO2﹣δ比CeO2稳定
D.两步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在酸性溶液中:、、、
B.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C.pH=1的溶液中:、、、
D.在的溶液中:、、、
9.下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溶液中[ ] > [ ] B.溶液中含有 离子
C.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10.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KI+Br2═2KBr+I2
B.CaCO3 CaO+CO2↑
C.SO3+H2O H2SO4
D.MgCl2+2NaOH Mg(OH)2↓+NaC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B.向胆矾溶液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
C.烧碱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D.在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小钠块: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pH=0的溶液:Na+、C2O42-、MnO4-、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S2-、SO32-
③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c(H+)水=10-12mol·L-1的溶液中:Cl-、CO32-、NO3-、SO32-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⑤使甲基橙变黄的溶液中:Fe2+、MnO4-、NO3-、Na+、SO42-
⑥中性溶液中:Fe3+、Al3+、NO3-、Cl-、S2-
A.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⑤
13.下列各金属作还原剂时,还原性最强的是(  )
A.Al B.Fe C.Cu D.Na
14.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硫酸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
D.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6.已知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BrO3﹣+Cl2═Br2+2ClO3﹣,5Cl2+I2+6H2O═2IO3﹣+10Cl﹣+12H+,ClO3﹣+5Cl﹣+6H+═3Cl2↑+3H2O.上述条件下,各微粒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ClO3﹣>BrO3﹣>IO3﹣>Cl2 B.BrO3﹣>Cl2>ClO3﹣>IO3﹣
C.BrO3﹣>ClO3﹣>Cl2>IO3﹣ D.Cl2>BrO3﹣>ClO3﹣>IO3﹣
二、综合题
17.在Fe+2HCl=FeCl2+H2↑反应中。
(1)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氧化产物   ;
(2)此反应若转移了12 mol的电子,则生成氢气   mol。
18.
(1)下列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①9g H2O;②3.01×1023个CH4分子;③0.3mol NH3;④14g CO和N2混合气体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盐酸 ②Fe ③熔融NaCl ④蔗糖
⑤KNO3晶体 ⑥Na2SO4溶液
(3)完成下列电离或化学(离子)方程式
①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②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   ;
③在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时的离子方程式   。
19.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角度。
(1)向粉末中滴入几滴水,有大量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还原剂是   。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从物质类别来看,它属于   (填“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反应属于   (填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3)已知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0、、,根据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可以预测氧化铁具有   ,试写岀一个氧化铁表现该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
(4)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类似的性质。试写出过量的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从硫元素的价态分析可知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可被氧化为高价态的。写出将通入氯水中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   。
20.KMnO4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可用已知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含Fe2+的溶液,从而测定溶液中Fe2+的浓度,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请在空格内填上缺少的反应物,并配平:
   Fe2++   MnO4﹣+   ═   Fe3++   Mn2++   H2O
(2)在稀硫酸中,MnO4﹣和H2O2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2O2﹣2e﹣═2H++O2↑
还原反应:MnO4+5e﹣+8H+═Mn2++4H2O
①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中若有0.5 mol H2O2参加此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
②实验中发现,当加入的少量KMnO4完全反应后,H2O2仍能发生反应快速放出气体.其可能的原因是   .
21.在酸性条件下,向硫酸锰(MnSO4)溶液中滴加高碘酸钾(KIO4)溶液,溶液颜色会变为紫红色,生成高锰酸钾(KMnO4).试完成下列相关题目: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反应中MnSO4表现   性.
(2)由题意可知,KIO4和KMnO4二者相比,   的氧化性强.
(3)若20mL0.003mol/L MnSO4溶液与15mL0.01mol/L KIO4溶液可以恰好反应,则该反应中KIO4对应的产物是   (填字母)A KI B I2 C KIO2 D KIO3
依据你的判断,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4)将下列所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填在横线上,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nSO4+   KIO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①ClO-具有强氧化性,I-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②酸性溶液含大量的H+离子,H+和硝酸根共存具有强氧化性,所以酸性条件下Fe2+不能大量共存;
③在透明溶液中,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
④Fe3+易水解,只能稳定存在酸性溶液中,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1的溶液中,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
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NH4+不能再碱性条件下共存;
③⑤可以共存;
故答案为:A。
【分析】①碱性溶液中含大量的OH-;
②酸性溶液中含大量的H+;
③常见的有色离子有:铁离子、铜离子、亚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等,但是均为透明溶液;
④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1的溶液中可能显酸性也可以能显碱性,注意分类讨论;
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溶液。
2.【答案】A
【解析】【解答】A.KOH溶液和稀HNO3反应生成KNO3和水,无难溶性、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就是典型的中和反应,A符合题意;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生成BaSO4和H2O,离子方程式为:2OH-+2H++Ba2++SO42- = 2H2O + BaSO4↓,B不符合题意;
C.Cu(OH)2是难溶性物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不能拆,C不符合题意;
D.CH3COOH是弱酸,属于难电离的物质,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不能拆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离子方程式表示强酸和强碱的溶液反应可溶性盐和水,据此结合选项所给物质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NaOH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
故答案为:C。
【分析】A.氧化物是氧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B.酸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的H+化合物;
C.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
D.盐是指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胶体分散系是电中性的,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离子,如氢氧化铁胶体胶粒带正电荷,土壤胶体胶粒带负电荷,故A错误;
B.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产生明显光带,出现丁达尔效应,是胶粒散射的结果,故B正确;
C.胶体一种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但不是相当稳定,可以发生聚沉,如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应停止加热,否则生成的胶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聚沉,故C错误;
D.雾属于气溶胶,不透明,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离子;
B.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一种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但不是相当稳定;
D.不是所有胶体都是透明的.
5.【答案】D
【解析】【解答】碳酸钙是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符合“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的定义,属于盐,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
6.【答案】A
【解析】【解答】①强碱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存在;②小苏打溶液中H+不能大量存在;③Ca2+与CO32-形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④强酸性溶液中,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⑤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Fe3+不能大量存在;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Fe2++MnO4-+8H+=5Fe3++Mn2++4H2O、2MnO4-+16H++10Cl-=2Mn2++5Cl2↑+8H2O,不能大量共存;⑦常温pH<7的溶液呈酸性,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能大量共存的为④⑦,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离子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离子反应,以及溶液的特定环境进行判断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即可。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氧气和氢气中的能量,所以将太阳能最终转变为化学能,故A正确;
B、Ce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所以CeO2是水分解的催化剂,故B正确;
C、T<1050℃时,CeO2﹣δ转化成CeO2,所以CeO2比CeO2﹣δ稳定,故C错误;
D、两步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第一步生成氧气单质、第二步生成氢气单质,所以两步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由图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氧气和氢气中的能量;
B、Ce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T<1050℃时,CeO2﹣δ转化成CeO2;
D、两步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8.【答案】D
【解析】【解答】A.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反应产生H2O、CO2,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Fe3+与OH-会反应产生Fe(OH)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 pH=1的溶液呈酸性含有大量H+,H+与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反应产生H2O、S、SO2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呈酸性,含有大量氢离子,H+与选项离子Na+、Ba2+、Cl-、Br-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反应产生H2O、CO2;
B.Fe3+与OH-会反应产生Fe(OH)3沉淀;
C.pH=1的溶液呈酸性含有大量H+,酸性条件下歧化产生H2O、S、SO2。
9.【答案】A
【解析】【解答】A. 溶液中[ ] > [ ],能说明呈碱性,故A符合题意
B. 溶液中含有 离子 ,中性溶液中也含有,故B不符合题意
C.D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5之间,不能判断溶液呈碱性,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不能说明溶液呈碱性,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是,氢离子与氢氧根浓度的相对大小;指示剂都有一个显色范围,只能粗略的判断溶液酸碱性。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2KI+Br2═2KBr+I2为置换反应,I、Br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CaCO3 CaO+CO2↑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SO3+H2O H2SO4为化合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MgCl2+2NaOH Mg(OH)2↓+2NaCl为复分解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转移、特征为化合价升降,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11.【答案】B
【解析】【解答】A.氢氧化亚铁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Fe(OH)2+NO+10H+=3Fe3++NO↑+8H2O,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少量NaOH和胆矾即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故B符合题意;
C.烧碱即NaOH溶液吸收少量SO2生成Na2SO3,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SO,故C不符合题意;
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OH-与硫酸氢钠电离出H+反应生成H2O,离子方程式为:2Na+2H+=2Na++H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A.氢氧化亚铁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NO和水;
C.二氧化硫少量,生成Na2SO3;
D.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氢钠反应。
12.【答案】A
【解析】【解答】①pH=0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MnO4-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C2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①不符合题意;②pH=11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01mol/L,CO32-、Na+、AlO2-、NO3-、S2-、SO32-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②符合题意;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 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CO32-、SO32-与氢离子反应,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Mg2+、NH4+、Cl-、K+、SO42-离子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④符合题意;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MnO4-、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Fe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⑤不符合题意;⑥Fe3+能够氧化I-、S2-,Al3+在溶液中与S2-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⑥不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为②④,故答案为A。
【分析】在分析离子共存时,注意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然后分析离子组中的离子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即可。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性Na>Al>Fe>Cu,所以还原性最强的是钠,故选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回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性Na>Al>Fe>Cu,由此分析解答.
14.【答案】B
【解析】【解答】A、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未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A项不符合题意;
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不断减小,灯泡亮度不断降低,直到熄灭,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亮度升高,故B项符合题意;
C、硫酸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C项符合题意;
D、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说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降低,说明所加入物质能与溶液中电解质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或沉淀,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说明完全反应时溶液电荷浓度接近零,当另一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电荷浓度逐渐增大,又逐渐变亮,由此分析解答。
15.【答案】D
【解析】【解答】A.和以及都会发生反应生成弱酸,ClO-能将氧化,不能大量共存;
B.Ag+和I-会生成AgI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C.Fe3+和OH-会生成Fe(OH)3沉淀,Ca(OH)2是微溶于水的碱,不能大量共存;
D. 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离子共存的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可大量共存,则相互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产生难溶(或微溶)物质、不产生易挥发性物质、不产生弱电解质;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形成络合物。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2BrO3﹣+Cl2═Br2+2ClO3﹣中BrO3﹣是氧化剂,ClO3﹣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O3﹣>ClO3﹣,5Cl2+I2+6H2O═2IO3﹣+10Cl﹣+12H+中Cl2是氧化剂,IO3﹣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IO3﹣,ClO3﹣+5Cl﹣+6H+═3Cl2↑+3H2O中ClO3﹣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O3﹣>Cl2,
综上得氧化性顺序为:BrO3﹣>ClO3﹣>Cl2>IO3﹣.
故选C.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方程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再比较.
17.【答案】(1)Fe;HCl;FeCl2
(2)6
【解析】【解答】(1)Fe+2HCl═FeCl2+H2↑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Fe为还原剂,氯化亚铁是氧化产物,而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Cl为氧化剂,故答案为:Fe;HCl;FeCl2;(2)Fe+2HCl═FeCl2+H2↑反应中,铁元素由0价升高到+2价,氢元素由+1价降到0价,1mol铁参加反应失去2mol电子,生成1mol氢气,若转移了12 mol的电子,则生成氢气6mol,故答案为:6。
【分析】(1)根据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来判断。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应该升高,即Fe从0价升高到+2价;氧化产物为价态升高后的产物即为FeCl2;氧化剂是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即为HCl。
(2)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个数之比又等于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得出2e-~H2。
18.【答案】(1)②
(2)③⑤
(3)NaHCO3=Na++ ;Na2CO3+CO2+H2O=2NaHCO3;2H++ +Ba2++2OH-=2H2O+BaSO4↓
【解析】【解答】(1)①9g H2O的物质的量是 ,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3=1.5mol;②3.01×1023个CH4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5=2.5mol;③0.3mol NH3中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3mol×4=1.2mol;④14g CO和N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2=1mol;
含原子数最多的是②;
(2)①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②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③熔融NaCl能导电,熔融NaCl是电解质;④蔗糖水溶液不导电,熔融状态下也不能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⑤KNO3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KNO3晶体是电解质;⑥Na2SO4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
(3)①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 ;②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O2+H2O=2NaHCO3;③在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时,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 +Ba2++2OH-=2H2O+BaSO4↓。
【分析】(1)先根据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结合分子组成计算出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根据N=nNA可知,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含有原子的数目越多;
(2)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 ①. NaHCO3 在水溶液中只能完全电离为 Na+ 和 ;
②.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即可转化为 NaHCO3 ;
19.【答案】(1)2Na2O2+2H2O=4NaOH+O2↑;Na2O2;Na2O2
(2)碱性氧化物;复分解反应
(3)氧化性;
(4)
(5)
【解析】【解答】(1)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Na2O2中O为-1价,氧元素发生歧化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Na2O2;
(2)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属于复分解反应;
(3)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与还原性物质CO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过量的与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通入氯水中发生反应生成和Cl-,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
【分析】(1)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氧化铁中的Fe为+3价,处于最高化合价,具有氧化性;
(4)过量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HSO3;
(5)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发生反应。
20.【答案】(1)5;1;8H+;5;1;4
(2)5H2O2+2KMnO4+3H2SO4═2MnSO4+5O2↑+K2SO4+8H2O;NA;还原产物Mn2+催化H2O2分解生成氧气
【解析】【解答】解:(1)依据给出反应可知,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1mol二价铁离子参加反应失去1mol电子,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1mol高锰酸根离子参加反应得到5mol电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二价铁离子系数为,5,高锰酸根离子系数为1,三价铁离子系数为5,二价锰离子系数为1,结合原子个数守恒,反应方程式:5Fe2++MnO4﹣+8H+=5Fe3++Mn2++4H2O;
故答案为:5、1、8H+、5、1、4;(2)①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为使得失电子总数相对,氧化反应整体5,还原反应整体乘以2,相加即可得到总反应离子方程式:2MnO4+8H++5H2O2═5O2↑+2Mn2++8H2O,对应化学方程式为:5H2O2+2KMnO4+3H2SO4═2MnSO4+5O2↑+K2SO4+8H2O;依据氧化反应:
H2O2﹣ 2e﹣═2H++O2↑
1 2
0.5mol 1mol
所以反应中若有0.5 mol H2O2参加此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NA;
故答案为:5H2O2+2KMnO4+3H2SO4═2MnSO4+5O2↑+K2SO4+8H2O;NA;
②实验中发现,当加入的少量KMnO4完全反应后,H2O2仍能发生反应快速放出气体,可能原因:还原产物Mn2+催化H2O2分解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还原产物Mn2+催化H2O2分解生成氧气.
【分析】(1)依据给出反应可知,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1mol二价铁离子参加反应失去1mol电子,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1mol高锰酸根离子参加反应得到5mol电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结合原子个数守恒规律书写方程式;(2)①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为使得失电子总数相对,氧化反应整体5,还原反应整体乘以2,相加即可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依据氧化反应:H2O2﹣2e﹣═2H++O2↑计算若有0.5 mol H2O2参加此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②依据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考虑二价锰离子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作用.
21.【答案】(1)KIO4;还原
(2)KIO4
(3)D;2Mn2++5IO4﹣+3H2O=2MnO4﹣+5IO3﹣+6H+
(4)2;5
【解析】【解答】解:(1)酸性条件下,向硫酸锰(MnSO4)溶液中滴加高碘酸钾(KIO4)溶液,溶液颜色会变为紫红色,生成高锰酸钾(KMnO4),M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7价,I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所以氧化剂是KIO4(或高碘酸钾),MnSO4是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故答案为:KIO4(或高碘酸钾);还原;(2)根据(1)知,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IO4(或高碘酸钾),MnSO4是还原剂,KMnO4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KIO4的氧化性强,故答案为:KIO4;(3)n(MnSO4)=0.02L×0.003mol/L=6×10﹣5mol/L,n(KIO4)=0.015L×0.01mol/L=1.5×10﹣4mol/L,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得I元素得电子数= =2,所以碘元素化合价为+7﹣2=+5,
所以该反应中KIO4对应的产物是D,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Mn2++5 IO4﹣+3H2O=2MnO4﹣+5 IO3﹣+6H+,
故答案为:D;2Mn2++5 IO4﹣+3H2O=2MnO4﹣+5 IO3﹣+6H+;(4)M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7价、I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5价,得失电子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MnSO4、KIO4的计量数分别是2、5,该反应中电子从Mn元素转移到I元素,转移电子方向和数目为 ,
故答案为:2;5; .
【分析】(1)酸性条件下,向硫酸锰(MnSO4)溶液中滴加高碘酸钾(KIO4)溶液,溶液颜色会变为紫红色,生成高锰酸钾(KMnO4),M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7价,I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0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2)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3)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判断产物成分;(4)根据转移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该反应中电子从Mn元素转移到I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