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5-04-15 14:57:19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 教案
第2课时
一、 课学习复习旧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透视概念:地平线、消失点。
2、提供新的透视知识作为本课预备学习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想连续。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二、 直观感受
1、 出示三幅本班教室内一张课桌的平行透视图,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辨析,实施估测分别是站在哪个角度描画的。 21教育网
a、图为平视,课桌只能看见两个面(顶面、正侧面)。
b、图为俯视,课桌只能看见三个面(顶面、正侧面、右面)。
c、图为俯视,课桌只能看见三个面(顶面、正侧面、左侧面)。
2、师生共同寻找这三幅平行透视图的视平线。 教师先在a图中标出视平线、心点,再请学生在b图和c图中分别标出视平线和心点 www.21-cn-jy.com
思考:视平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关系;怎样确定室内景物的视平线。
3、 运用透视概念,分析平行透视图中的视平线、视点、视线、心点。
4、 将课桌扭转一点,学生站在原地观察,思考透视图该怎样画。
5、 教师示范画这张课桌的成角透视图,分别标出视平线和左、右消失点。
三、 作品分析
分析教材中画家作品图例,比较床铺和远处餐桌的透视变化:
1、 分别标出两者的视平线、消失点。
2、 两者相同之处: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3、 两者不同之处:床铺的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远处餐桌的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四、 纠错训练 出示三幅错误的透视图,学生辨识并改错
1、 冰箱基底线没有透视变化,侧面底座线没有画出透视效果。
2、 书本透视线没有集聚到消失点。
3、 凳子是较复杂的立体形,物体同向的成角不集中,形成多个消失点问题。
五、 知识巩固
1、 知识小结:强调透视规律,思考视点与消失点的关系。
2、 画平行透视图步骤小结: a、画出视平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点、视点、距点。 b、画出物体的平行面。 c、从平行面的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d、从一个顶角向相应的距点引连线,求出透视深度。 E连线成立体图形。 21cnjy.com
3、 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适时考虑成角透视图步小结(略) (CAI课件出示作业要求平行透视图步骤) 21·cn·jy·com
六、 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选择室内1 ( http: / / www.21cnjy.com )——2个物体,找准它们的视平线和消失点,画出简单的透视图(建议画课桌椅、文具盒、书本、粉笔盒、粉笔刷、书包、立式空调、冰箱)
七、 评价交流
1、 作业讲评。
2、 欣赏作品《最后的晚餐》,教师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科学的法则,理性地研究透视的变化规律,我们就能在平面的画纸上准确地表现出富有立体感、空间感的艺术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老师请同学们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2·1·c·n·j·y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2、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www-2-1-cnjy-com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
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 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 2-1-c-n-j-y
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
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
(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2分钟)
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21cnjy.com
(2)作业讲评。
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的理由? 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是一幅完整的画吗?
师: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境?
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 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师:为什么? 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
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方法重复排列 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2-3个。 www.21-cn-jy.com
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
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
(1)教师示范: 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情境呢?
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
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境。 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 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一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 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
(2)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吗?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21*cnjy*com
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来源:21cnj*y.co*m】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2-3个同学回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和情境来。
(五)学生创作: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注意:
1、构图要合适,要完整。
2、注意透视规律运用要正确。
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六)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 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 21教育网
2、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 21·cn·jy·com
3、拓展: 师:(课件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瞧!
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