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细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和特征。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动手动脑,分析推断的能力;
3.认识到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细菌的结构和细菌的生命活动。
难点:细菌的结构,区分芽孢和孢子。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握手是心灵的交流。上课以前,咱们先握个手吧!分别给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导入课题《细菌》。
新授:
(一)细菌大小:
列数据:在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 80万个细菌,而在一克指甲垢里,竟然能藏着 38亿个细菌。
打比方:大约 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个小米粒大,而 3000个细菌并排也能穿过绣花针的针孔。得出结论:细菌十分微小。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播放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观察细菌形态的视频。
学生讨论观察过程中的两个问题: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
2、转换高倍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是直接扳动物镜?给出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形态:
尽管它们的形态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给出细菌结构图。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团队的力量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
(1)找出细菌的基本结构。
(2)识别细菌的特殊结构。
(3)推测特殊结构的作用。与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得出: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绿色植物有叶绿体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就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己养活自己,我们把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细菌和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他们又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三)细菌的生命活动同学们自主学习细菌的生命活动,完成学历案上的问题。
细菌如何获得有机物?怎样区分腐生与寄生?
得出: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绿色植物有叶绿体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就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己养活自己,我们把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细菌和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他们又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四)细菌的生命活动同学们自主学习细菌的生命活动,完成学历案上的四个问题。
1、细菌如何获得有机物?怎样区分腐生与寄生?
2、细菌的生活需要氧气吗?
3、细菌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4、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细菌又是如何适应恶劣环境的?正是因为细菌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所以使得它们在自然界中能够广泛地分布。
(五)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细菌都是有害的。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开展一场辩论会。
通过辩论,我们知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有有害的方面,更有有利的方面,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与细菌的关系。毕竟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谈收获:同学们,今天的生物大课堂,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巩固练习:学历案上的相关练习。
结束语:同学们,关于细菌,我们现在只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在未来的日子里,还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把更多的未知变成已知,让更多的细菌造福人类。同时也更希望同学们有芽孢一样的精神,能够在逆境中成长成才!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