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化学试卷(沪教版)
注意事项:
1.全卷共8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对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的形象描述。诗中描绘的雪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水分子种类 B.水分子间隔 C.水分子质量 D.水分子数目
2.化学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药物保障。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有氢氧化铝[化学式为Al(OH)3]、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氧化镁(化学式为MgO)等,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氢氧化铝 B.碳酸钙 C.氢氧化镁 D.氧化镁
3.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的物质也不同。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及元素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是
A. B. C. D.
4.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
5.“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带我们重温丰富灿烂的中国诗词文化。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1783年,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后人改进了实验方法,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玻璃管a连接的是电源负极 B.玻璃管b中的气体能被点燃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会改变 D.该实验的结论是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某品牌青柑普洱茶的配料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配料表中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由碳酸氢钠分子构成 B.由四个元素组成 C.含有二氧化碳分子 D.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配料表 水、普洱茶、柑皮、维生素C 和碳酸氢钠
8.“世界绿色硅都”包头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多晶硅、单晶硅生产基地。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名称是Si B.质量为28.09 g C.质子数为14 D.属于金属元素
9.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C.实验室制氧气 D.降低水的硬度
10.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质量变化。下 列有关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a点之后开始消耗氯酸钾 B.b→c过程,生成的氧气质量不变
C.c点之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 D.该曲线也可表示MnO2的质量变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化学与工程】
这是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一嫦娥系列飞天揽月 、港珠澳大桥跨洋过海、南水北调千里奔流……一系列大国工程向世界展现中国高度、中国跨度、中国温度。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11 ~14题的相关问题。
11.(2分)我国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其中含有钙、磷、氧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不同。地球岩石中至今还未发现“嫦娥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2. (3分)- -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级工程。建造港珠澳大桥需要用到大量的钢铁,在焊接金属时常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因为_______。从物质类别角度分析,海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钠、氧等,这里的“碘、钠、.氧”指的是________。
13.(3分)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调配的水资源需经过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等处理才能人户使用,其中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欲检验入户的水属于软水还是硬水,可用_______检验。
14.(2分)2023年3月,“奋斗者”号抵达三亚,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工作人员乘坐“奋斗者”号下潜时需要携带氧气,这是由于氧气可以______。为了保障潜水器的稳定工作,“奋斗者”号上使用的是特种锂电池,电池放电时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与技术】
15. (6分)化学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的化肥,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化肥一尿素[CO NH2)2]的流程图。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
(2)空气分离设备是根据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
(3)合成氨设备中,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
(4)该流程选用空气作为原料生产尿素的优点是___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问1分,共7分)
16.(7分)
海上超级充电宝一“南鲲”号
2023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鯤”号,在广东省珠海市投入试运行。
“南鲲”号采用“三边形”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装置接受各个方向的海浪冲击,做到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整套装置包括半潜平台、液压系统、发电系统、控制系统以及锚泊系统,利用半潜平台“吸收”波浪,再通过电能变换系统,从而实现从波浪能到液压能再到电能的三级能量转换。
波浪能作为一种蕴含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可再生性和绿色环保的优点,已成为一种亟待开发的新能源。“南鲲”号的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波浪能发电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1)“南鲲”号采用“三边形"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浪"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生成的电能用锂离子电池存储,根据下图所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锂离子的符号。由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还可得出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南鲲”号产生的电能及海水可以生产氢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4)与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波浪能的优点是什么(写一条)__________
四、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7.(6分)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晋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二氧化碳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________(填文字表达式)。
(3)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__, 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__(写一种)。
(4)人长时间待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会感觉到胸闷、头昏,为了缓解此症状,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写一条)。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8.(6分)2023年8月3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人预定轨道。
(1)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 C2H8N2,有毒)和四氧化二氮(N2O4,有毒)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推进剂在使用时应注意__________,其中N2O4中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2)若一定量的偏二甲肼中含有6 g碳元素,则偏二甲肼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问或每空1分,共15分)
【实验设计】
19.(6分)实验课上,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氧气的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单。
实验活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组装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
(2)通过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实验用品】
锥形瓶、双孔橡皮塞、乳胶管、长颈漏斗、___________、导管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铁丝、水。
【实验原理】写出该实验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按照图1所示组装仪器,并____________。
(2)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旋紧双孔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3 )收集并验满气体。
(4)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___。
(5)洗涤仪器,整理并擦拭实验台。
【问题与交流】进行图2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
20. (9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与空气有关的知识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回顾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来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工业生产等,自然界中吸收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__, 这一过程的生成物除了有机物,还有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吸收
【提出问题】除了可以利用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方法
【作出猜想】小晋同学提出可以用水来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验证】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水,迅速拧紧瓶盖后充分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可以用水吸收二氧化碳。
任务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的成分
【提出问题】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成分是否有差异
【进行实验】取四个大小相同的空集气瓶,收集两瓶空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一瓶空气与一瓶呼出气体,分别向两瓶气体中各伸入一根燃着的木条 ___________ 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多
实验二 取一瓶空气与一瓶呼出气体,_____ 装有空气的瓶内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实验三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一块玻璃片上哈气 哈气后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实验二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发现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确实有差异,同时也有了新的认识。
任务四:探讨空气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活动主题 探讨空气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活动对象 小区居民
时间地点 10月6日上午,建设小区
活动形式 宣讲
活动流程 ①讲解空气的组成及重要性。②介绍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类的影响,并引导小区居民保护空气。③活动总结,撰写活动报告
【成果分享】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空气资源的重要性,在撰写活动报告时,同学们提出了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来缓解温室效应加剧,保护空气。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写一条)。
化学(沪教版)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BDBCC 6-10:ADCAC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嫦娥石的形成环境与地球环境不同(合理即可)
1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混合物 元素
13.南方的水储量多,北方的水储量少(合理即可) 活性炭 肥皂水
14.供给呼吸 化学
15. (1 )78%
(2)沸点
(3)氢气+氮气氨气 化合反应
(4)来源广泛(合理即可)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问1分,共7分)
16. (1)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合理即可) 刮风( 合理即可)
(2)Li+ 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合理即可)
(3)水氢气+氧气
(4)绿色环保(合理即可)
四、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7. (1)分子的构成不同
(2)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3)干冰 制造舞台云雾(合理即可)
(4)开窗通风(合理即可)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8. (1)防止反应物泄漏(合理即可)(1分) 1:2(1 分)
(2)C2H8N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 (2分)
C2H8N2的质量==15 g(2分)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问或每空1分,共15分)
19.【实验用品【集气瓶(或坩埚钳,合理即可)
二氧化锰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4)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问题与交流】待火柴梗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合理即可)
20.任务一:光合作用氧气
任务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任务三:【进行实验】燃着的木条在装有空气的瓶内继续燃烧,在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内很快熄灭 分别倒入 等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交流与讨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任务四: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