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1张PPT。《醉翁亭记》第一课时预习提纲
1、了解写作背景。 (50字以内)
2、搜集作者资料。 (挑重点写)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翻译全文(重点词、句子)《醉翁亭记》第三课时预习提纲1、用现代汉语改写文中的写景句。
2、调动想象画出文中美景
3、查找景色优美的课外诗句(至少三句)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欧阳修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醉翁亭醉翁亭活动一:要求
群学:组内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分钟 (背下来)
6号抢答 作者简介
180179178177176175174173172171170169168167166165164163162161160159158157156155154153152151150149148147146145144143142141140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091081071061051041031021011009998979695949392919089888786858483828180797877767574737271706968676665646362616059585756555453525150494847464544434241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98765432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
文学家、史学家。字 号 、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简介作者李 白
杜 甫
苏 轼
王安石
李清照
辛弃疾青莲居士
杜陵野老
东坡居士
半山老人
易安居士
稼轩太白
子美
子瞻
介甫
幼安写作背景4号抢答
见《金榜学案》P71“背景回望”
1、自读: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2、听范读:标注字音。
2、互读:对子互听纠错,
建议一人读一段。
4、群读:组内起立读
展示:每组一段,抽查个人
标准:字音准,加1分 够流畅,加1分
声音大,加1分一、读一读读准字音滁
壑
蔚
琅
潺
酿
辄
暝
晦chú
hè
wèi
láng
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伛偻
携
冽
山肴
野蔌
觥
翳yǔlǚ
xié
liè
yáo
sù
gōng
yì1、独学第一段,圈划疑难
(3分钟)
2、小展示,组内翻译第一段
组长抽查后两号
完毕,举手示意
3、大展示:全体不许看书
二、译一译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测试林hè( )尤美
huì()明变化
伛lǚ( )提携
山肴野蔌( )
Gōng( )筹交错翼( )然
阴yì ( )
弈( )者
颓( )然
宴酣( )
答案:(竖向)
壑 晦 佝偻 sù 觥
yì 翳 yì tuí hān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熟练地翻译二、三、四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背诵这三段课文内容,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政治理想一、议一议(研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21、本段写了哪些内容?
32、分析描写醉翁亭环境时运用的写景方法?
取前两组3、4号1、2号1、明确: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亭的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2、由远及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渲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境,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1、独学第二段,圈划疑难
(2分钟)
2、小展示,组内翻译
组长抽查后两号
完毕,举手示意
3、大展示:全体不许看书
二、译一译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三、测一测1、随即提问,
错:错误或停顿时间超过3秒钟以上1、独学第三、四段,圈划疑难
(3分钟)
2、小展示,组内翻译
组长抽查后两号
完毕,举手示意
3、大展示:全体不许看书
四、译一译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临溪而渔:
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
往来而不绝者:坐起而喧哗者:
——到
——甜 清
——散乱
——络绎不绝
起来坐下
文中描述了哪些画面滁 人 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不久
散乱一地
欢唱学习目标(第三、四课时)1、体会古人“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用散文的语言描写景物一、课前检测5分钟完成《金榜学案》 P72基础梳理1、2、3、4、5
答案一、1、聚拢 /回去2、靠近 /在……旁3、命名 /为、是4、秀丽 /茂盛、繁茂5、乐趣/ 欢乐 /意动用法 以……为乐;快乐6、而且 /不译/不译/不译
二、1、情趣 2、醉醺醺的样子 3、脸色
三、1、在山上2、命名3、在面前
四、1、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二、背一背1、检测要求:背诵全文
1、2、3号考4、5、6号
时间:3分钟
完成的起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琅琊山春时美景“野芳发而幽香”琅琊山夏时美景“佳木秀而繁阴” 琅琊山秋时美景“风霜高洁”琅琊山冬时美景“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三、议一议
21、文中写了谁乐?
32、太守宾客为何而乐?
33、文中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
34、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乐其乐”?5、6号1、2号3、4号全体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归纳:(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你会做吗?1、本文选自《??? 》,作者 ????? ,他是 ??时著名的??? ?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能力反馈1、下面句中的“而”字与“而乐亦无穷也”中的“而”字读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暝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D、而不知人之乐也2、本文点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D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背诵指导1、环滁皆山→琅琊也→酿泉也→醉翁亭也→作亭者→名之者→醉翁也2、山间朝暮→山间四时3、滁 人 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也4、宾 客 从→禽鸟乐→太守也→欧阳修也《醉翁亭记》第四课时1、用现代汉语改写文中的写景句。
2、调动想象画出文中美景
3、查找景色优美的课外诗句(至少三句)
小论文摘录(1) 我仿佛身临其境。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耳边似乎传来了啾啾的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闻见了空气中酝酿的野花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早晚变化不同的四季景色。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只有你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你才会有幸感受到那仙境般的美景小论文摘录(2) 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它令人流连忘返,身在其中,一切烦恼与不安都会被你抛在脑后。
树与花的和谐,山与树的搭配,水与山的相接,鸟与水的嬉戏,如此之美景,任谁也不会忘记。小论文摘录(3) 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短短28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琅琊山的四季美景,准确、生动,极富音乐之美,韵味无穷,情致盎然,从容宛转,娓娓叙来。作业:
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成语出处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